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庚午的解释

庚午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丁巳,饶安县言白雉见。庚午,大将军夏侯惇薨。月戊寅,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“太王”,夫人丁氏曰“太王后”;封王子叡为武德侯。是月,冯翊山贼郑甘、王照率众降,皆封列侯。酒泉黄华、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。金城太守苏则讨进,斩之。华降。月辛亥,治兵于东郊。庚午,遂南征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五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丁巳,饶安县言白雉见。庚午,大将军夏侯惇薨。月戊寅,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“太王”,夫人丁氏曰“太王后”;封王子叡为武德侯。是月,冯翊山贼郑甘、王照率众降,皆封列侯。酒泉黄华、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。金城太守苏则讨进,斩之。华降。月辛亥,治兵于东郊。庚午,遂南征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汉帝以众望在魏,乃召群公卿士,告祠高庙。使兼御史大夫张音,持节奉玺绶禅位,册曰:“咨!尔魏王:昔者,帝尧禅位于虞舜;舜亦以命禹。天命不于常,惟归有德。汉道陵迟,世失其序。降及朕躬,大乱兹昏。群凶肆逆,宇内颠覆。赖武王神武,拯兹难于方;惟清区夏,以保绥我宗庙;岂予人获乂,俾服实受其赐。今王钦承前绪,光于乃德;恢文武之大业,昭尔考之弘烈;皇灵降瑞,人神告征;诞惟亮采,师锡朕命。佥曰:‘尔度克协于虞舜,用率我唐典,敬逊尔位。’於戏!‘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,天禄永终’。君其祗顺大礼,飨兹万国,以肃承天命。”乃为坛于繁阳。庚午,王升坛,即阼;百官陪位。事讫,降坛,视燎成礼而反。改延康为黄初,大赦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八日。据后文裴注引《献帝传》、《隶释》卷十九载《魏受禅碑》,均记曹丕受禅仪式在十月辛未举行,即旧历二十九日。与此处记载不同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丙寅朔,日有食之。庚午,行幸许昌宫。诏曰:“今之计、(考)孝,古之贡士也。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若限年然后取士,是吕尚、周晋不显于前世也。其令郡国所选,勿拘老幼;儒通经术,吏达文法,到,皆试用。有司纠故不以实者。”月,鄯善、龟兹、于阗王各遣使奉献。诏曰:“西戎即叙,氐、羌来王,《诗》、《书》美之。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,其遣使者抚劳之。”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己校尉。月,乙丑,立齐公叡,为平原王;帝弟鄢陵公彰等人,皆为王。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;嗣王之庶子为亭侯;公之庶子为亭伯。甲戌,立皇子霖为河东王。甲午,行幸襄邑。夏月,戊申,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。癸亥,行还许昌宫。月,以荆、扬江表郡为荆州,孙权领牧故也;荆州江北诸郡,为郢州。闰月,孙权破刘备于夷陵。初,帝闻备兵东下,与权交战,树栅连营百余里。谓群臣曰:“备不晓兵,岂有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?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,此兵忌也!孙权上事今至矣。”后日,破备书到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初五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戊子,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。己亥。复置朔方郡。京都大疫。丁巳,皇太后崩。乙亥,陨石于寿光县。月,庚寅,葬文德郭后。营陵于首阳陵涧西,如终制。是时,大治洛阳宫,起昭阳、太极殿,筑总章观。百姓失农时。直臣杨阜、高堂隆等各数切谏;虽不能听,常优容之。秋月,洛阳崇华殿灾。月,庚午,立皇子芳为齐王,询为秦王。丁巳,行还洛阳宫。命有司复崇华;改名“龙殿”。冬月,己酉,中山王衮薨。壬申,太白昼现。月,丁酉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四日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月,邺及上(谷)洛并言甘露降。(夏)月,丙午,改元为甘露。乙丑,青龙现元城县界井中。秋月,己卯,卫将军胡遵薨。癸未,安西将军邓艾,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。诏曰:“兵未极武,丑虏摧破。斩首获生,动以万计。自顷战克,无如此者。今遣使者犒赐将士,大会临飨,饮宴终日。称朕意焉。”月,庚午,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,奏事不名,假黄钺。癸酉,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。月,以司徒高柔为太尉。冬月,以司空郑冲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正月丙寅,立皇后全氏,大赦。庚午,王昶等皆退。月,军还自东兴,大行封赏。月,恪率军伐魏。夏月,围新城。大疫,兵卒死者太半。秋月,恪引军还。冬月,大飨。武卫将军孙峻,伏兵杀恪于殿堂。大赦。以峻为丞相,封富春侯。月,有大鸟,现于春申。明年改元。」篇,“庚午”解释为旧历初五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规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