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矩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楚辞》九辩中的「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,恐时世之不固。何时俗之工巧兮?灭规矩而改凿。独耿介而不随兮,愿慕先圣之遗教。处浊世而显荣兮,非余心之所乐。与其无义而有名兮,宁穷处而守高。食不媮而为饱兮,衣不苟而为温。窃慕诗人之遗风兮,愿托志乎素餐。蹇充倔而无端兮,泊莽莽而无垠。无衣裘以御冬兮,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。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画圆形和方形的工具,比喻法度。凿:当作“错”。错,通“措”,措施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王文考中的「鲁灵光殿者,盖景帝程姬之子,恭王馀之所立也。初,恭王始都下国,好治宫室,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。遭汉中微,盗贼奔突,自西京未央、建章之殿,皆见隳坏,而灵光岿然独存。意者岂非神明依凭支持,以保汉室者也?然其规矩制度,上应星宿,亦所以永安也。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方圆。此指法则,法度。制度:规模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何平叔中的「规矩既应乎天地,举措又顺乎四时。是以六合元亨,九有雍熙。家怀克让之风,人咏《康哉》之诗。莫不优游以自得,故淡泊而无所思。历列辟而论功,无今日之至治。彼吴蜀之湮灭,固可翘足而待之。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,求天下之所以自悟。招忠正之士,开公直之路。想周公之昔戒,慕咎繇之典谟。除无用之官,省生事之故。绝流遁之繁礼,反民情于太素。故能翔岐阳之鸣凤,纳虞氏之白环。苍龙觌于陂塘,龟书出于河源,醴泉涌于池圃,灵芝生于丘园。总神灵之贶祐,集华夏之至欢。方四三皇而六五帝,曾何周、夏之足言。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准则,法度。扬雄《太玄经》:“天道成规,地道成矩。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中-张平子中的「彼无合而何伤兮,患众伪之冒真。旦获 于群弟兮,启金縢而后信。览蒸民之多僻兮,畏立辟以危身。增烦毒以迷惑兮,羌孰可为言己?私湛忧而深怀兮,思缤纷而不理。愿竭力以守谊兮,虽贫穷而不改。执雕虎而试象兮,阽焦原而跟趾。庶斯奉以周旋兮,恶既死而后已。俗迁渝而事化兮,泯规矩之员方。宝萧艾于重笥兮,谓蕙茝之不香。斥西施而弗御兮,絷 以服箱。行颇僻而获志兮,循法度而离殃。惟天地之无穷兮,何遭遇之无常。不抑操而苟容兮,譬临河而无航。欲巧笑以干媚兮,非余心之所尝。袭温恭之黻衣兮,被礼义之绣裳。辫贞亮以为鞶兮,杂伎艺以为珩。昭彩藻与雕琭兮,璜声远而弥长。淹栖迟以恣欲兮,耀灵忽其西藏。恃己知而华予兮, 鸣而不芳。冀一年之三秀兮,遒白露之为霜。时亹亹而代序兮,畴可与乎比伉?咨姤嫮之难并兮,想依韩以流亡。恐渐冉而无成兮,留则蔽而不彰。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校正方圆的器具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臣固言:永平十七年,臣与贾逵、傅毅、杜矩、展隆、郗萌等,召诣云龙门。小黄门赵宣持《秦始皇帝本纪》问臣等曰:“太史迁下赞语中,宁有非耶?”臣对:“此赞贾谊《过秦》篇云,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,仅得中佐,秦之社稷,未宜绝也。此言非是。”即召臣入问:“本闻此论非耶,将见问意开寤耶?”臣具对素闻知状。诏因曰:“司马迁著书,成一家之言,扬名后世。至以身陷刑之故,反微文刺讥,贬损当世,非谊士也。司马相如污行无节,但有浮华之辞,不周于用。至于疾病而遗忠,主上求取其书,竟得颂述功德,言封禅事,忠臣效也,至是贤迁远矣。”臣固常伏刻诵圣论。昭明好恶,不遗微细,缘事断谊,动有规矩,虽仲尼之因史见意,亦无以加。臣固被学最旧,受恩浸深,诚思毕力竭情,昊天罔极。臣固顿首顿首。伏惟相如《封禅》,靡而不典;扬雄《美新》,典而亡实;然皆游扬后世,垂为旧式。臣固才朽,不及前人,盖咏《云门》者难为音,观隋、和者难为珍,不胜区区,窃作《典引》一篇。虽不足雍容明盛万分之一,犹启发愤满,觉悟童蒙,光扬大汉,轶声前代,然后退入沟壑,死而不朽。臣固愚戆顿首顿首曰: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准则,礼法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下-王简棲中的「夫幽谷无私,有至斯响;洪钟虚受,无来不应。况法身圆对,规矩冥立,一音称物,宫商潜运。是以如来利见迦维,托生王室。凭五衍之轼,拯溺逝川;开八正之门,大庇交丧。于是玄关幽揵,感而遂通,遥源浚波,酌而不竭。行不舍之檀,而施洽群有;唱无缘之慈,而泽周万物;演勿照之明,而鉴穷沙界;导亡机之权,而功济尘劫。时义远矣!能事毕矣!然后拂衣双树,脱屣金沙,惟恍惟惚,不皦不昧,莫系于去来,复归于无物。因斯而谈,则栖遑大千,无为之寂不挠,焚燎坚林,不尽之灵无歇,大矣哉!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本指校正圆形和方形的工具。引申为法度。冥:暗。佛家讲法无定性,一切诸法,既唯心现,从缘而起,故无定性,故称冥立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楚辞》七谏中的「沉江」篇,“规矩”解释为:先王的法制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