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工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何平叔中的「墉垣砀基,其光昭昭。周制白盛,今也惟缥。落带金 ,此焉二等,明珠翠羽,往往而在。钦先王之允塞,悦重华之无为。命共工使作缋,明五采之彰施。图象古昔,以当箴规。椒房之列,是准是仪。观虞姬之容止,知治国之佞臣。见姜后之解佩,寤前世之所遵。贤锺离之谠言,懿楚樊之退身。嘉班妾之辞辇,伟孟母之择邻。故将广智,必先多闻。多闻多杂,多杂眩真。不眩焉在,在乎择人。故将立德,必先近仁。欲此礼之不愆,是以尽乎行道之先民。朝观夕览,何与书绅。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共(gōng)工,古代工官名。掌百工之事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俞,咨垂,汝共工。’”又曰:“予欲观古人之象,日、月、星辰,山、龙、华虫,作缋宗彝;藻、火、粉、米、黼、黻、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3818号"]/pic/texts/x0vxx-x8w8.png[/img]绣,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。”缋(huì):绘画。《考工记·画绘》:“画缋之事,杂五色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五-刘孝标中的「“驰骛之俗,浇薄之伦,无不操权衡,秉纤纩。衡所以揣其轻重,纩所以属其鼻息。若衡不能举,纩不能飞,虽颜、冉龙翰凤雏,曾、史兰薰雪白,舒、向金玉渊海,卿、云黼黻河汉,视若游尘,遇同土梗,莫肯费其半菽,罕有落其一毛。若衡重锱铢,纩微彯撇,虽共工之搜慝, 兜之掩义,南荆之跋扈,东陵之巨猾,皆为匍匐逶迤,折枝舐痔,金膏翠羽将其意,脂韦便辟导其诚。故轮盖所游,必非夷、惠之室;苞苴所入,实行张、霍之家。谋而后动,毫芒寡忒。是曰量交,其流五也。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人名。相传为尧的大臣,和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5256号"]/pic/texts/xwzo6-vov6.png[/img]兜、三苗、鲧并称为四凶,被尧流放于幽州。搜慝(tè):隐蔽邪恶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尧典中的「允厘百工,庶绩咸熙帝曰:“畴咨若时?登庸。”放齐曰:“胤子朱启明。”帝曰:“吁!嚚讼,可乎?”帝曰:“畴咨若予采?”驩兜曰:“都!共工方鸠僝功。”帝曰:“吁!静言庸违,象恭滔天。”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人名,传说为神话中的人物,这里为尧帝时的臣子,是“四凶”之一。方鸠:方,通“旁”,普遍,广大。鸠,通“纠”,聚集。僝,具有,显现。僝功,功事已具。意指共工能够聚集众人之力成就功业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舜典中的「流共工于幽州,放驩兜于崇山,窜三苗于三危,殛鲧于羽山,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尧帝时的大臣,见上文。《左传》:“少皞氏有不才子,毁信废忠,崇饰恶言,靖僣庸回,服谗蒐慝,以诬盛德,天下之民谓之穷奇。”杜预云:“即共工。”幽州:即“幽都”,见上文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舜典中的「帝曰:“畴若予工?”佥曰:“垂哉!”帝曰:“俞,咨!垂,汝共工。”垂拜稽首,让于殳斨暨伯与。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。”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共,动词,作。孔传:“共谓供其职事。”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传中的「黄龙元年春,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。夏月,夏口、武昌,并言黄龙、凤凰现。丙申,南郊即皇帝位。是日大赦,改年;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,母吴氏为武烈皇后,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;吴王太子登为皇太子;将吏皆进爵加赏。初,兴平中,吴中童谣曰:“黄金车,班兰耳;(闿)开昌门,出天子。”月,使校尉张刚、管笃,之辽东。月,蜀遣卫尉陈震,庆权践位。权乃参分天下:豫、青、徐、幽,属吴;兖、冀、并、凉,属蜀;其司州之土,以函谷关为界。造为盟曰:天降丧乱,皇纲失叙;逆臣乘衅,劫夺国柄:始于董卓,终于曹操;穷凶极恶,以覆海。至令州幅裂,普天无统;民神痛怨,靡所戾止。及操子丕,桀逆遗丑;荐作奸回,偷取天位。而叡幺麽,寻丕凶迹;阻兵盗土,未伏厥诛。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,苗干度而虞舜征焉。今日灭叡,擒其徒党;非汉与吴,将复谁任?夫讨恶翦暴,必声其罪;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:使士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是以《春秋》晋侯伐卫,先分其田以畀宋人:斯其义也。且古建大事,必先盟誓;故《周礼》有司盟之官,《尚书》有告誓之文。汉之与吴,虽信由中;然分土裂境,宜有盟约。诸葛丞相,德威远著;翼戴本国,典戎在外;信感阴阳,诚动天地;重复结盟,广诚约誓:使东西士民,咸共闻知。故立坛杀牲,昭告神明;再歃加书,副之天府。天高听下,灵威棐谌;司慎、司盟,群神群祀:莫不临之。自今日汉、吴既盟之后,戮力心,同讨魏贼;救危恤患,分灾共庆;好恶齐之,无或携贰。若有害汉,则吴伐之;若有害吴,则汉伐之。各守分土,无相侵犯;传之后叶,克终若始。凡百之约,皆如载书。信言不艳,实居于好。有渝此盟,创祸先乱;违贰不协,慆慢天命;明神上帝,是讨是督;山川百神,是纠是殛:俾坠其师,无克祚国。于尔大神,其明鉴之!秋月,权迁都建业,因故府,不改馆;征上大将军陆逊,辅太子登,掌武昌留事。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。是炎帝的后裔。乱象:扰乱政治秩序。高辛: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。共工曾经侵侮其他部落,与高辛争夺领袖地位,被高辛消灭。见《国语·周语》下韦昭注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八卷 海外北经中的「共工之臣曰相柳氏,九首,以食于九山。相柳之所抵,厥为泽溪。禹杀相柳,其血腥,不可以树五谷种。禹厥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众帝之台。在昆仑之北,柔利之东。相柳者,九首人面,蛇身而青。不敢北射,畏共工之台。台在其东。台四方,隅有一蛇,虎色,首冲南方。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,传说地与颛顼争为帝,失败发怒而头触不周山。相柳氏: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,又叫相繇(yáo)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庄子》外篇-在宥中的「崔瞿问于老聃曰:“不治天下,安藏人心?”老聃曰:“女慎无撄人心。人心排下而进上,上下囚杀,淖约柔乎刚彊。廉刿雕琢,其热焦火,其寒凝冰。其疾府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,其居也渊而静,其动也县而天。偾骄而不可系者,其唯人心乎!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,尧、舜于是乎股无胈,胫无毛,以养天下之形,愁其五藏以为仁义,矜其血气以规法度。然犹有不胜也,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,投三苗于三峗,流共工于幽都,此不胜天下也。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。下有桀、跖,上有曾、史,而儒、墨毕起。于是乎喜怒相疑,愚知相欺,善否相非,诞信相讥,而天下衰矣;大德不同,而性命烂漫矣;天下好知,而百姓求竭矣。于是乎釿锯制焉,绳墨杀焉,椎凿决焉。天下脊脊大乱,罪在撄人心。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,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。今世殊死者相枕也,桁杨者相推也,刑戮者相望也,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。意,甚矣哉!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!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木习也,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,焉知曾、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!故曰‘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。’”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帝尧的水官。幽都:即幽州,地处北方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欧阳修中的「朋党论」篇,“共工”解释为:尧时的水官,后来因为表面恭顺、做事邪恶被尧放逐。(huān)兜(dōu):尧的臣子,为人狠恶,不畏风雨禽兽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