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宁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德行 第一中的「管宁、华歆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,华捉而掷去之。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歆废书出看,宁割席分坐,曰:“子非吾友也!”」篇,“管宁”解释为:管宁(158—241),字幼安,北海郡朱虚县(今山东省安丘、临朐东南)人。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。与华歆、邴原并称为“一龙”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桓元子中的「陛下圣德嗣兴,方恢天绪。臣昔奉役,有事西土,鲸鲵既悬,思宣大化,访诸故老,搜扬潜逸,庶武罗于羿浞之墟,想王蠋于亡齐之境。窃闻巴西谯秀,植操贞固,抱德肥遁,扬清渭波。于时皇极遘道消之会,群黎蹈颠沛之艰,中华有顾瞻之哀,幽谷无迁乔之望。凶命屡招,奸威仍逼,身寄虎吻,危同朝露;而能抗节玉立,誓不降辱,杜门绝迹,不面伪庭。进免龚胜亡身之祸,退无薛方诡对之讥。虽园、绮之栖商洛,管宁之默辽海,方之于秀,殆无以过,于今西土以为美谈。夫旌德礼贤,化道之所先;崇表殊节,圣哲之上务。方今六合未康,豺豕当路,遗黎偷薄。义声弗闻,益宜振起道义之徒,以敦流遁之弊。若秀蒙蒲帛之征,足以镇静颓风,轨训嚣俗,幽遐仰流,九服知化矣!」篇,“管宁”解释为:三国时人,字幼安。汉末避乱辽东。三十七年后归来,文帝拜为太中大夫,明帝拜为光禄勋,皆辞不就。见《三国志·魏书》本传。辽海:此指辽东滨海之地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的「国渊字子尼,乐安盖人也。师事郑玄。后与邴原、管宁等避乱辽东。既还旧土,太祖辟为司空掾属。每于公朝论议,常直言正色;退无私焉。太祖欲广置屯田,使渊典其事。渊屡陈损益,相土处民,计民置吏;明功课之法。年中,仓廪丰实,百姓竞劝乐业。太祖征关中,以渊为居府长史,统留事。田银、苏伯反河间;银等既破,后有余党,皆应伏法。渊以为非首恶,请不行刑,太祖从之。赖渊得生者,千余人。破贼文书,旧以为;及渊上首级,如其实数。太祖问其故,渊曰:“夫征讨外寇,多其斩获之数者,欲以大武功,且示民听也。河间,在封域之内;银等叛逆,虽克捷有功,渊窃耻之!”太祖大悦。」篇,“管宁”解释为:管宁(公元 158—241),传见本卷后文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