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癸巳的解释

癸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癸巳,至于群玉之山,容成氏之所守。曰群玉田山[缺字]知阿平无险,四彻中绳,先王之所谓册府,寡草木而无鸟兽。爰有[缺字]木,西膜之所谓[缺字]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七月十五日。距前“辛卯”二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二日,至于群玉山。”顾实作“六月二十七日”,亦距前二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壬午,诏曰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朕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经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:亟用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,诏太傅、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月,太傅钟繇薨。月,戊子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,省上庸郡。秋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月,辛巳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。乙未,幸许昌宫。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,诏真等班师。冬月,乙卯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。”各有差。月,太白犯岁星。月,辛未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。丙寅,诏公卿举贤良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太白复昼现;月犯太白,又犯轩辕星,入太微而出。夏月,置崇文观,征善属文者以充之。月,乙卯,司徒董昭薨。丁巳,肃慎氏献楛矢。月,壬申,诏曰:“有虞氏画象而民弗犯,周人刑措而不用。朕从百王之末,追望上世之风,邈乎何相去之远?法令滋彰,犯者弥多;刑罚愈众,而奸不可止。往者按大辟之条,多所蠲除;思济生民之命,此朕之至意也。而郡国蔽狱,岁之中尚过数百。岂朕训导不醇,俾民轻罪?将苛法犹存,为之陷阱乎?有司其议狱缓死,务从宽简。及乞恩者,或辞未出而狱已报断,非所以究理尽情也。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:诸有死罪,具狱以定;非谋反及手杀人,亟语其亲治;有乞恩者,使与奏当文书俱上,朕将思所以全之。其布告天下,使明朕意。”秋月,高句丽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,诣幽州。甲寅,太白犯轩辕大星。冬月,己卯,行还洛阳宫。甲申,有星孛于大辰;乙酉,又孛于东方。月,己亥,彗星现,犯宦者、天纪星。月,癸巳,司空陈群薨。乙未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四日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东平王徽薨。月,太尉满宠薨。秋月,甲申,南安郡地震。乙酉,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。冬月,魏郡地震。年春正月,帝加元服。赐群臣各有差。夏月,乙卯,立皇后甄氏。大赦。月朔,日有食之,既。秋月,诏祀故大司马曹真、曹休,征南大将军夏侯尚,太常桓阶,司空陈群,太傅钟繇,车骑将军张郃,(左)右将军徐晃,前将军张辽,右将军乐进,太尉华歆,司徒王朗,骠骑将军曹洪,征西将军夏侯渊,后将军朱灵、文聘,执金吾臧霸,破虏将军李典,立义将军庞德,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。冬月,倭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。年春月,诏大将军曹爽率众征蜀。夏月朔,日有食之。月,癸巳,讲《尚书》经通。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,以颜渊配;赐太傅、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差。丙午,大将军曹爽引军还。秋月,秦王询薨。月,鲜卑内附,置辽东属国,立昌黎县以居之。冬月,癸卯,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。己酉,复秦国为京兆郡。月,司空崔林薨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初八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丁卯,南安郡地震。丙子,以骠骑将军赵俨为司空。夏月,俨薨。月。丁卯,以太常高柔为司空。癸巳,以左光禄大夫刘放为骠骑将军,右光禄大夫孙资为卫将军。冬月,祫祭太祖庙,始祀前所论佐命臣人。月,辛亥,诏故司徒王朗所作《易传》,令学者得以课试。乙亥,诏曰:“明日大会群臣,其令太傅乘舆上殿。”年春月,幽州刺史毌丘俭讨高句骊。夏月,讨濊貊,皆破之。韩那奚等数国各率种落降。秋月,戊申,诏曰:“属到市观见所斥卖官奴婢,年皆,或癃疾残病;所谓‘天民之穷’者也。且官以其力竭而复鬻之,进退无谓。其悉遣为良民;若有不能自存者,郡县赈给之。”己酉,诏曰:“吾乃当以日亲祠,而昨出,已见治道。得雨当复更治,徒弃功夫。每念百姓力少役多,夙夜存心。道路但当期于通利,闻乃挝捶老小,务崇修饰;疲困流离,以至哀叹。吾岂安乘此而行,致馨德于宗庙邪?自今以后,明申敕之。”冬月,讲《礼记》通。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,以颜渊配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八月己酉朔,无癸巳。癸巳是旧历九月十六日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朔,日有食之。夏月,分河东之汾北县为平阳郡。秋月,尚书何晏奏曰:“善为国者,必先治其身;治其身者,慎其所习。所习正,则其身正;其身正,则不令而行。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;其身不正,则虽令不从。是故为人君者,所与游必择正人,所观览必察正象。‘放郑声’而弗听;‘远佞人’而弗近,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。季末暗主,不知损益;斥远君子,引近小人。忠良疏远,便辟亵狎。乱生近暱,譬之社鼠。考其昏明,所积以然;故圣贤谆谆,以为至虑。舜戒禹曰‘邻哉邻哉’,言慎所近也;周公戒成王曰‘其朋其朋’,言慎所与也。《(诗)书》云:‘人有庆,兆民赖之。’可自今以后,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,皆大臣侍从;因从容戏宴,兼省文书,询谋政事,讲论经义:为万世法。”冬月,散骑常侍、谏议大夫乂奏曰:“礼:天子之宫,有斫砻之制,无朱丹之饰。宜循礼复古。今天下已平,君臣之分明。陛下但当不懈于位,平公正之心,审赏罚以使之。可绝后园习骑乘马,出必御辇乘车:天下之福,臣子之愿也。”晏、乂咸因缺以进规谏。年春月,卫将军、中书令孙资;癸巳,骠骑将军、中书监刘放;月甲午,司徒卫臻:各逊位,以侯就第,位特进。月,以司空高柔为司徒;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,固辞不受。秋月,以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。冬月,大风发屋折树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三十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初八日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初,自平蜀之后,吴寇屯逼永安;遣荆、豫诸军,掎角赴救。月,贼皆遁退。月,庚寅,命中抚军司马炎,副贰相国事,以同鲁公拜后之义。癸巳,诏曰:“前逆臣钟会,构造反乱,聚集征行将士,劫以兵威;始吐奸谋,发言桀逆;逼胁众人,皆使下议。仓猝之际,莫不惊慑。相国左司马夏侯和、骑士曹属朱抚,时使在成都;中领军司马贾辅、郎中羊琇,各参会军事。和、琇、抚,皆抗节不挠,拒会凶言;临危不顾,词旨正烈。辅语散将王起,说‘会奸逆凶暴,欲尽杀将士’,又云‘相国已率万众西行讨会’;欲以称张形势,感激众心。起出,以辅言宣语诸军,遂使将士益怀奋励。宜加显宠,以彰忠义。其进和、辅爵为乡侯;琇、抚爵关内侯;起宣传辅言,告令将士,所宜赏异,其以起为部曲将。”癸卯,以卫将军司马望为骠骑将军。月,戊午,以中抚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。辛未,诏曰:“吴贼政刑暴虐,赋敛无极。孙休遣使邓句,敕交阯太守锁送其民,发以为兵。吴将吕兴,因民心愤怒,又承王师平定巴蜀;即纠合豪杰,诛除句等,驱逐太守长吏;抚和吏民,以待国命。真、日南郡闻兴去逆即顺,亦齐心响应,与兴协同。兴移书日南州郡,开示大计;兵临合浦,告以祸福;遣都尉唐谱等诣进乘县,因南中都督护军霍弋,上表自陈。又交阯将吏各上表,言:‘兴创造事业,大小承命。郡有山寇,入连诸郡。惧其计异,各有携贰。权时之宜,以兴为督交阯诸军事、上大将军、定安县侯。乞赐褒奖,以慰边荒。’乃心款诚,形于辞旨。昔仪父朝鲁,《春秋》所美;窦融归汉,待以殊礼。今国威远震,抚怀合;方包举殊裔,混表。兴,首向王化,举众稽服;万里驰义,请吏率职。宜加宠遇,崇其爵位;既使兴等怀忠感悦,远人闻之,必皆竞劝。其以兴为使持节,都督交州诸军事,南中大将军,封定安县侯;得以便宜从事,先行后上。”策命未至,兴为下人所杀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旧历初六日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先主传中的「年春月,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。月,黄元进兵攻临邛县。遣将军陈曶讨元。元军败,顺流下江;为其亲兵所缚,生致成都,斩之。先主病笃,托孤于丞相亮;尚书令李严为副。夏月癸巳,先主殂于永安宫。时年。亮上言于后主曰:“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,覆焘无疆;昊天不吊,寝疾弥留,今月日奄忽升遐。臣妾号啕,若丧考妣。乃顾遗诏,事惟(大)太宗,动容损益:‘百僚发哀,满日除服,到葬期复如礼;其郡国太守、相、都尉,县令、长,日便除服。’臣亮亲受敕戒,震畏神灵,不敢有违。臣请宣下奉行。”月,梓宫自永安还成都,谥曰昭烈皇帝。秋月,葬惠陵。」篇,“癸巳”解释为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四月己未朔,无癸巳。二十四日为壬午,前一天是辛巳,后一天是癸未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百里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