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国子的解释

国子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国语》中的「穆仲论鲁侯孝」篇,“国子”解释为韦昭注云“国子,同姓诸姬也,凡王子弟谓之国子”。导训诸侯:指担任诸侯的伯主(亦称“霸”)。从有关记载来看,伯主负有督率各诸侯遵奉王室、讨伐不服从王命之诸侯的责任和权力。王室势力衰微后,伯主由力量强的诸侯自任,性质与意义都有所不同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中的「刘馥字元颖,沛国相人也。避乱扬州。建安初,说袁术将戚寄、秦翊,使率众与俱诣太祖,太祖悦之。司徒辟为掾。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(述)术,攻杀扬州刺史严象;庐江梅乾、雷绪、陈兰等,聚众数万在江、淮间,郡县残破。太祖方有袁绍之难,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,遂表为扬州刺史。馥既受命,单马造合肥空城,建立州治。南怀绪等,皆安集之,贡献相继。数年中,恩化大行;百姓乐其政,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。于是聚诸生,立学校;广屯田,兴治芍陂及(茹)茄陂、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蓄。又高为城垒,多积木石,编作草苫数千万枚,益贮鱼膏数千斛,为战守备。建安年,卒。孙权率万众,攻围合肥城百余日。时天连雨,城欲崩,于是以苫蓑覆之。夜燃脂,照城外,视贼所作而为备。贼以破走。扬州士民益追思之,以为虽董安于之守晋阳,不能过也。及陂塘之利,至今为用。馥子靖。黄初中,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,诏曰:“卿父昔为彼州;今卿复据此郡,可谓克负荷者也。”转在河内。迁尚书,赐爵关内侯。出为河南尹。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。富民之术,日引月长:藩落高峻,绝穿窬之心;种别出,远水火之灾;农器必具,无失时之阙;蚕麦有苫备之用,无雨湿之虞;封符指期,无流连之吏;鳏寡孤独,蒙廪赈之实。加之以明擿幽微,重之以秉宪不挠;有司供承王命,百里垂拱仰办:虽昔赵、张、王之治,未足以方也!”靖为政类如此。初虽如碎密,终于百姓便之,有馥遗风。母丧去官。后为大司农、卫尉;进封广陆亭侯,邑百户。上疏陈儒训之本曰:“夫学者,治乱之轨仪,圣人之大教也。自黄初以来,崇立太学余年,而寡有成者;盖由博士选轻,诸生避役,高门子弟,耻非其伦,故无学者。虽有其名而无其(人)实,虽设其教而无其功。宜高选博士:取行为人表,经任人师者,掌教国子。依遵古法,使千石以上子孙,年从,皆入太学。明制黜陟荣辱之路:其经明行修者,则进之以崇德;荒教废业者,则退之以惩恶。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浮华交游,不禁自息矣。阐弘大化,以绥未宾;合承风,远人来格:此圣人之教,致治之本也。”后迁镇北将军,假节,都督河北诸军事。靖以为:“经常之大法,莫善于守防,使民夷有别。”遂开拓边守,屯据险要。又修广戾(渠陵)陵渠大堨,水溉灌蓟南北,更种稻,边民利之。嘉平年,薨。追赠征北将军;进封建成乡侯,谥曰景侯。子熙嗣。」篇,“国子”解释为贵族官僚的子弟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徐胡二王传中的「青龙年诏:“欲得有才智文章,谋虑渊深,料远若近,视昧而察,筹不虚运,策弗徒发;端小心,清修密静,乾乾不懈,志尚在公者:无限年齿,勿拘贵贱,卿校以上各举人”。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。正始中,转在徐州,封武观亭侯。迁征南将军,假节,都督荆、豫诸军事。昶以为:“国有常众,战无常胜;地有常险,守无常势。今屯宛,去襄阳百余里,诸军散屯,船在宣池,有急不足相赴。”乃表徙治新野,习水军于州,广农垦殖,仓谷盈积。嘉平初,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,乃奏博问大臣得失。昶陈治略事:“其,欲崇道笃学,抑绝浮华;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。其,欲用考试,考试犹准绳也;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,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。其,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;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。其,欲约官实禄,励以廉耻;不使与百姓争利。其,欲绝侈靡,务崇节俭;令衣服有章,上下有叙,储谷蓄帛,反民于朴。”诏书褒赞。因使撰百官考课事,昶以为:“唐、虞虽有黜陟之文,而考课之法不垂。周制冢宰之职,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,又无校比之制。由此言之,圣主明于任贤:略举黜陟之体,以委达官之长;而总其统纪,故能否可得而知也。”其大指如此。年,昶奏:“孙权流放良臣,嫡庶分争;可乘衅而制吴、蜀。白帝、夷陵之间,黔、巫、秭归、房陵皆在江北;民、夷与新城郡接:可袭取也。”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、秭归、房陵,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;昶诣江陵,两岸引竹f为桥,渡水击之。贼奔南岸,凿道并来攻。于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,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,追斩数百级。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,乃先遣军案大道发还,使贼望见以喜之;以所获铠马甲首,驰环城以怒之;设伏兵以待之。绩果追军;与战,克之,绩遁走,斩其将钟离茂、许旻,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,振旅而还。王基、州泰皆有功。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,仪同司,进封京陵侯。毌丘俭、文钦作乱,引兵拒俭、钦有功,封子亭侯、关内侯,进位骠骑将军。诸葛诞反,昶据夹石以逼江陵,持施绩、全熙,使不得东。诞既诛,诏曰:“昔孙膑佐赵,直凑大梁。西兵骤进,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。”增邑千户,并前千百户。迁司空,持节、都督如故。甘露年薨。谥曰穆侯。子浑嗣,咸熙中为越骑校尉。」篇,“国子”解释为达官贵族的子弟。当时参与“浮华”即相互吹捧拉帮结派者,多为达官贵族子弟。参见本书卷九《曹真传附曹爽传》裴注引《魏略》、卷二十八《谱葛诞传》。有鉴于此,王昶才提出加强“国子”的教育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周礼》地官 司徒-师氏中的「以三德教国子:一曰至德,以为道本;二曰敏德,以为行本;三曰孝德,以知逆恶。教三行:一曰孝行,以亲父母;二曰友行,以尊贤良;三曰顺行,以事师长。」篇,“国子”解释为谓王、公卿大夫士等贵族子弟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地官 司徒-师氏中的「逸诗、《书》」篇,“国子”解释为又名国弱、国景子,齐国大臣。赋:诵诗。《辔之柔矣》:先秦时逸诗。事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騩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