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阳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,本在冀州之南,河阳之北。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谋,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”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,曰:“甚矣汝之不惠!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北山愚公长息曰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,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:子子孙孙,无穷匮也;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”河曲智叟亡以应。操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帝感其诚,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朔东,一厝雍南。自此,冀之南、汉之阴无陇断焉。」篇,“河阳”解释为:地名。故址在今黄河北岸,河南省孟州西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哀伤-江文通中的「又若君居淄右,妾家河阳。同琼佩之晨照,共金炉之夕香。君结绶兮千里,惜瑶草之徒芳。惭幽闺之琴瑟,晦高台之流黄。春宫 此青苔色,秋帐含兹明月光。夏簟清兮昼不暮,冬 凝兮夜何长。织锦曲兮泣已尽,回文诗兮影独伤。」篇,“河阳”解释为:黄河北岸。河北为阳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行旅下-谢玄晖中的「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」篇,“河阳”解释为:县名。在今河南孟州。京县:即京城,指西晋京城洛阳(今属河南)。西晋潘岳在河阳做官时,曾有“引领望京室,南路在伐柯”(《河阳县》)的诗句。这里以灞涘、河阳比三山,以王粲、潘岳之望长安、洛阳比自己之望建康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韩愈中的「送石处士序」篇,“河阳”解释为:地名,今河南孟县南。乌公:即乌重胤,字保君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