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稷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孟子》滕文公章句-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中的「“后稷教民稼穑,树艺五谷;五谷熟而民人育。人之有道也,饱食、暖衣、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圣人有忧之,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——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叙,朋友有信。放勋日劳之来之,匡之直之,辅之翼之,使自得之,又从而振德之。圣人之忧民如此,而暇耕乎?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名弃,周朝的始祖,帝尧时为农师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八卷 人间训中的「圣王布德施惠,非求其报于百姓也;郊望禘尝,非求福于鬼神也。山致其高而云起焉,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,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。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,有阴行者必有昭名。古者,沟防不修,水为民害,禹凿龙门,辟伊阙,平治水土,使民得陆处。百姓不亲,五品不慎;契教以君臣之义,父子之亲,夫妻之辨,长幼之序。田野不修,民食不足,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,粪土种谷,令百姓家给人足。故三后之后,无不王者,有阴德也。周室衰,礼义废,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,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,有隐行也。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,智伯侵地而灭,商鞅支解,李斯车裂,三代种德而王,齐桓继绝而霸。故树黍者不获稷,树怨者无报德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帝喾之子,生母为姜嫄,相传为周朝始祖,擅长种植各种粮食作物,在尧舜时代当过农官,教民耕种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司马长卿中的「伊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兮生民,历选列辟,以迄于秦。率迩者踵武,逖听者风声。纷纶威蕤,湮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。继韶夏,崇号谥,略可道者,七十有二君。罔若淑而不昌,畴逆失而能存?轩辕之前,遐哉邈乎,其详不可得闻已。五三《六经》,载籍之传,维风可观也。《书》曰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!”因斯以谈,君莫盛于唐尧,臣莫贤于后稷。后稷创业于唐尧,公刘发迹于西戎,文王改制,爰周郅隆,大行越成。而后陵迟衰微,千载亡声,岂不善始善终哉?然无异端,慎所由于前,谨遗教于后耳。故轨迹夷易,易遵也;湛恩厖鸿,易丰也;宪度著明,易则也;垂统理顺,易继也。是以业隆于 ,而崇冠于二后。揆厥所元,终都攸卒,未有殊尤绝迹,可考于今者也。然犹蹑梁父、登泰山,建显号、施尊名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名弃。舜时掌管农事的官,周朝的祖先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上-干令升中的「昔周之兴也,后稷生于姜嫄,而天命昭显,文武之功,起于后稷。故其诗曰:“思文后稷,克配彼天。”又曰:“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”又曰:“实颖实栗,即有邰家室。”至于公刘,遭狄人之乱,去邰之豳,身服厥劳。故其诗曰:“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”“陟则在 ,复降在原。”以处其民。以至于太王,为戎翟所逼,而不忍百姓之命,杖策而去之。故其诗曰:“来朝走马,帅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”周民从而思之,曰:“仁人不可失也!”故从之如归市。居之一年成邑,二年成都,三年五倍其初。每劳来而安集之。故其诗曰:“乃慰乃止,乃左乃右,乃疆乃理,乃宣乃亩。”以至于王季,能貊其德音。故其诗曰:“克明克类,克长克君”,“载锡之光”。至于文王,备修旧德,而惟新其命。故其诗曰:“惟此文王,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聿怀多福。”由此观之,周家世积忠厚,仁及草木,内睦九族,外尊事黄耇,养老乞言,以成其福禄者也。而其妃后,躬行四教,尊敬师傅,服浣濯之衣,修烦辱之事,化天下以妇道。故其诗曰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是以汉滨之女,守絜白之志;中林之士,有纯一之德。故曰文武自《天保》以上治内,《采薇》以下治外,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。于是天下三分有二,犹以服事殷;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,犹曰天命未至。以三圣之智,伐独夫之纣,犹正其名教,曰逆取顺守;保大定功,安民和众,犹著《大武》之容,曰未尽善也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族始祖。姜嫄(yuán):一作“姜原”。传说她在野外踏到巨人脚迹,怀孕而生后稷。详见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景初元年春(正)月,壬辰,山茌县言黄龙现。于是有司奏,以为魏得地统,宜以建丑之月为正。月,定历改年为孟夏月;服色尚黄;牺牲用白;戎事乘黑首白马,建大赤之旂;朝会,建大白之旗。改太和历曰景初历: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,虽与正岁不同,至于郊祀、迎气、礿祠、蒸尝、巡狩、蒐田、分至启闭、班宣时令、中气早晚、敬授民事,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。月,己巳,行还洛阳宫。己丑,大赦。月,戊申,京都地震。己亥,以尚书令陈矫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卫臻为司空。丁未,分魏兴之魏阳,锡郡之安富、上庸,为上庸郡。省锡郡。以锡县属魏兴郡。有司奏:武皇帝拨乱反正,为魏太祖;乐用武始之舞。文皇帝应天受命,为魏高祖;乐用咸熙之舞。帝制作兴治,为魏烈祖;乐用章(武)斌之舞。祖之庙,万世不毁。其余庙,亲尽迭毁,如周后稷、文、武庙祧之制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古代周族的始祖。姬姓,名弃。善于种植粮食作物,曾在尧、舜时代做农官,教民耕种。传说他是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。文:即周文王。名昌。商代末期的周族领袖。曾被商纣囚禁。在他的领导下,周族逐渐强盛,并在丰邑(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)建立国都。在位五十年。武:即周武王。文王的长子,名发。他继承父位后,联合各族进攻商王。在牧野(今河南淇县西南)大败商朝军队,灭商。在镐(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)建立西周王朝。在位十年。后稷、文王、武王事,均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祧(tiāo):远祖的神庙。《礼记·王制》记载,周王朝的宗庙制度,以后稷为太祖(始祖),其神庙居中。下面的东、西两方各有三庙,称为三昭与三穆。三昭之首是周文王庙。三穆之首是周武王庙。文、武二王的神庙就叫做祧。后稷的太祖庙与文、武二王的祧,合称庙祧,是永远不毁的。其他四庙,亲尽迭毁。而移出的神主,属于昭的放到文王的祧里收藏,属于穆的放到武王的祧里收藏。曹叡仿周制,以曹操比后稷,以曹丕比周文王,以自己比周武王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三经中的「又西三百二十里,曰槐江之山。丘时之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泑水。其中多蠃母,其上多青、雄黄,多藏琅玕、黄金、玉,其阳多丹粟,其阴多采黄金、银。实惟帝之平圃,神英招司之,其状马身而人面,虎文而鸟翼,徇于四海,其音如榴。南望昆仑,其光熊熊,其气魂魂。西望大泽,后稷所潜也。其中多玉,其阴多榣木之有若。北望诸[囟比(左右)],槐鬼离仑居之,鹰鹯之所宅也。东望恒山四成,有穷鬼居之,各在一搏抟。爰有淫水,其清洛洛。有天神焉,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,马尾,其音如勃皇,见则其邑有兵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族的始祖,名弃。虞舜命他为农官,教民耕稼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一卷 海内西经中的「后稷之葬,山水环之。在氐国西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族的始祖,名弃。虞舜命为农官,教民耕稼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中的「有西周之国,姬姓,食谷。有人方耕,名曰叔均。帝俊生后稷,稷降以百谷。稷之弟曰台玺,生叔均。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,始作耕。有赤国妻氏。有双山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族的始祖,名弃。虞舜任命他为农官,教民耕稼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八卷 海内经中的「西南黑水之间,有都广之野,后稷葬焉。爰有膏菽、膏稻、膏黍、膏稷,百谷自生,冬夏播琴。鸾鸟自歌,凤鸟自儛,灵寿实华,草木所聚。爰有百兽,相群爰处。此草也,冬夏不死。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族的始祖,名弃。虞舜命为农官,教民耕稼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列子》天瑞篇中的「子列子适卫,食于道,从者见百岁髑髅,攓蓬而指,顾谓弟子百丰曰:“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。此过养乎?此过欢乎?种有几:若蛙为鹑,得水为?,得水土之际,则为蛙[生僻字 详见原文] 之衣。生于陵屯,则为陵舄。陵舄得郁栖,则为乌足。乌足之根为蛴螬,其叶为蝴蝶。蝴蝶胥也,化而为虫,生灶下,其状若脱,其名曰鸲掇,鸲掇千日化而为鸟,其名曰乾馀骨。乾馀骨之沫为斯弥。斯弥为食醯颐辂。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,食醯黄軦生乎九猷。九猷生乎瞀芮,瞀芮生乎腐蠸,羊肝化为地皋,马血之为转燐也,人血之为野火也。鹞之为鹯,鹯之为布谷,布谷久复为鹞也。燕之为蛤也,田鼠之为鹑也,朽瓜之为鱼也,老韭之为苋也。老羭之为猿也,鱼卵之为虫。亶爰之兽,自孕而生,曰类。河泽之鸟,视而生,曰鶂。纯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古代周族的始祖,名弃,曾经被尧举为“农师”,被舜命为后稷。《诗经·生民》篇说:“厥初生民,时维姜嫄。生民如何,克禋克祀,以弗无子。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,载震载夙,载生载育,时维后稷。”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,怀孕而生,因一度被弃,故又名弃。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,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,教民耕种,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国语》中的「祭公谏征犬戎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周的始祖,因为曾掌管农事,所以也称为后稷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国语》《国语》中的「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上古时掌管农事的官名,相传周王室的始祖曾长期担任此职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国语》《国语》中的「秦伯纳重耳于晋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传说中古代周族的始祖,名弃。 原文 »
〔14〕出自《天工开物》乃粒中的「宋子曰」篇,“后稷”解释为:名弃(前23世纪),古代周族始祖,善于农作,曾在尧、舜时任农官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