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钟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。郑师文闻之,弃家从师襄游。柱指钧弦,三年不成章。师襄曰:“子可以归矣。”师文舍其琴,叹曰:“文非弦之不能钩,非章之不能成。文所存者不在弦,所志者不在声。内不得于心,外不应于器,故不敢发手而动弦。且小假之,以观其后。”无几何,复见师襄。师襄曰:“子之琴何如?”师文曰:“得之矣。请尝试之。”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,凉风忽至,草木成实。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,温风徐回,草木发荣。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,霜雪交下,川池暴沍。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,阳光炽烈,坚冰立散。将终,命宫而总四弦,则景风翔,庆云浮,甘露降,澧泉涌。师襄乃抚心高蹈曰:“微矣,子之弹也!虽师旷之清角,邹衍之吹律,亡以加之。被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。”」篇,“黄钟”解释为: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。相对于十一月份,故与羽弦相配合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马季长中的「夫固危殆险 之所迫也,众哀集悲之所积也!故其应清风也,纤末奋梢,铮 嗃。若 瑟促柱,号钟高调。于是放臣、逐子、弃妻、离友、彭胥、伯奇、哀姜、孝己,攒乎下风,收精注耳。雷叹颓息,掐膺擗摽。泣血泫流,交横而下。通旦忘寐,不能自御。于是乃使鲁般、宋翟,构云梯,抗浮柱,蹉纤根,跋篾缕,膺峭阤,腹陉阻,逮乎其上,匍匐伐取。挑截本末,规摹矱矩,夔、襄比律,子野协吕。十二毕具,黄钟为主。挢揉斤械, 掞度拟。 硐 坠,程表朱里。定名曰笛,以观贤士。」篇,“黄钟”解释为:阳律之一,十二律之首,为主体乐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骚下-屈平中的「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。竭智尽忠,蔽障于谗。心烦意乱不知所从,乃往见太卜郑詹尹,曰:“余有所疑,愿因先生决之。”詹尹乃端策拂龟,曰:“君将何以教之?”屈原曰:“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,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?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,将游大人以成名乎?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,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?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,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?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,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?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,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,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?宁与骐骥抗轭乎?将随驽马之迹乎?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此孰吉孰凶,何去何从?世溷浊而不清。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,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,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吁嗟默默兮,谁知吾之廉贞?”詹尹乃释策而谢,曰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,数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,龟策诚不能知此事。”」篇,“黄钟”解释为:古代的一种乐器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楚辞》中的「卜居」篇,“黄钟”解释为:乐器名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楚辞》卜居中的「卜居」篇,“黄钟”解释为:古乐中十二律之一,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。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