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箕山的解释

箕山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孟子》万章章句-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中的「万章问曰:“人有言:‘至于禹而德衰,不传于贤,而传于子。’有诸?”孟子曰:“否,不然也;天与贤,则与贤;天与子,则与子。昔者,舜荐禹于天,十有七年,舜崩,三年之丧毕,禹避舜之子于阳城,天下之民从之,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。禹荐益于天,七年,禹崩,三年之丧毕,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。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,曰,‘吾君之子也’。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,曰,‘吾君之子也’。丹朱之不肖,舜之子亦不肖。舜之相尧、禹之相舜也,历年多,施泽于民久。启贤,能敬承继禹之道。益之相禹也,历年少,施泽于民未久。舜、禹、益相去久远,其子之贤不肖,皆天也,非人之所能为也。”」篇,“箕山”解释为在今河南登封东南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太平广记》畜兽中的「好酒」篇,“箕山”解释为箕山之志,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嵇叔夜中的「于是遁世之士,荣期、绮季之畴,乃相与登飞梁,越幽壑,援琼枝,陟峻崿,以游乎其下。周旋永望,邈若凌飞。邪睨昆仑,俯阚海湄。指苍梧之迢递,临回江之威夷。悟时俗之多累,仰箕山之余辉。羡斯岳之弘敞,心慷慨以忘归。情舒放而远览,接轩辕之遗音。慕老童于 隅,钦泰容之高吟。顾兹梧而兴虑,思假物以托心。」篇,“箕山”解释为箕(jī)山,李善注引《高士传》曰:“尧让位于许由,由辞曰:‘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’隐乎沛泽,尧让不已,于是遁于中岳,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。死因葬于箕山之巅十五里,尧因就封其墓,号曰箕公。”余辉:指许由不慕荣利的光辉品格为作者仰慕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成公子安中的「逸群公子,体奇好异,傲世忘荣,绝弃人事。睎高慕古,长想远思。将登箕山以抗节,浮沧海以游志。于是延友生,集同好。精性命之至机,研道德之玄奥。愍流俗之未悟,独超然而先觉。狭世路之厄僻,仰天衢而高蹈。邈姱俗而遗身,乃慷慨而长啸。」篇,“箕山”解释为李善注引《高士传》曰:“尧让位于许由,由辞曰:‘鹪鹩巢在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’隐乎沛泽,尧让不已,于是遁于中岳,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。死因葬于箕山之巅十五里,尧因就封其墓,号曰箕公。”抗节:坚持节操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的「正始年,太仆陶丘、永宁卫尉孟观、侍中孙邕、中书侍郎王基荐宁曰:臣闻龙凤隐耀,应德而臻;明哲潜遁,俟时而动。是以鸑鷟鸣岐,周道隆兴;皓为佐,汉帝用康。伏见太中大夫管宁,应仪之中和,总德之纯懿;含章素质,冰洁渊清;玄虚澹泊,与道逍遥;娱心黄、老,游志艺;升堂入室,究其阃奥;韬古今于胸怀,包道德之机要。中平之际,黄巾陆梁;华夏倾荡,王纲弛顿。遂避时难,乘桴越海;羁旅辽东,余年。在乾之姤,匿景藏光;嘉遁养浩,韬韫儒墨;潜化傍流,畅于殊俗。黄初年,高祖文皇帝畴咨群公,思求俊乂;故司徒华歆,举宁应选。公车特征,振翼遐裔,翻然来翔。行遇屯厄,遭罹疾病,即拜太中大夫。烈祖明皇帝嘉美其德,登为光禄勋。宁疾弥留,未能进道。今宁旧疾已瘳,行年,志无衰倦。环堵筚门,偃息穷巷;饭粥糊口,并日而食;吟咏《诗》、《书》,不改其乐。困而能通,遭难必济;经危蹈险,不易其节;金声玉色,久而弥彰。揆其终始,殆天所祚;当赞大魏,辅亮雍熙。衮职有阙,群下属望。昔高宗刻像,营求贤哲;周文启龟,以卜良佐。况宁前朝所表,名德已著?而久栖迟,未时引致;非所以奉遵明训,继成前志也。陛下践阼,纂承洪绪;圣敬日跻,超越周成。每发德音,动咨师傅。若继祖招贤故典,宾礼俊迈,以广缉熙;济济之化,侔于前代。宁清高恬泊,拟迹前轨;德行卓绝,海内无偶。历观前世玉帛所命,申公、枚乘、周党、樊英之俦,测其渊源,览其清浊,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!诚宜束帛加壁,备礼征聘;仍授几杖,延登东序;敷陈坟素,坐而论道;上正璇玑,协和皇极;下阜群生,彝伦攸叙:必有可观,光益大化。若宁固执匪石,守志箕山;追迹洪崖,参踪巢、许:斯亦圣朝同符唐、虞,“优贤扬历”,垂声千载。虽出处殊途,俯仰异体,至于兴治美俗,其揆也。」篇,“箕山”解释为山名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己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