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桓、灵的解释

桓、灵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诸葛孔明中的「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,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,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也。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,营中之事,悉以谘之,必能使行阵和穆,优劣得所也。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士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!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」篇,“桓、灵”解释为东汉时桓帝刘志、灵帝刘宏。他们任用宦官,杀害忠良,政治腐败,终致汉末大乱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孙子荆中的「昔炎精幽昧,历数将终;桓、灵失德,灾衅并兴。豺狼抗爪牙之毒,生人陷荼炭之艰。于是九州绝贯,皇纲解纽;四海萧条,非复汉有。太祖承运,神武应期,征讨暴乱,克宁区夏,协建灵符,天命既集,遂廓洪基,奄有魏域。土则神州中岳,器则九鼎犹存。世载淑美,重光相袭,固知四隩之攸同,天下之壮观也。」篇,“桓、灵”解释为指东汉后期的桓帝与灵帝,皆为昏君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曹元首中的「赖光武皇帝挺不世之姿,禽王莽于已成,绍汉祀于既绝,斯岂非宗子之力耶?而曾不鉴秦之失策,袭周之旧制,踵亡国之法,而侥幸无疆之期。至于桓、灵,奄竖执衡,朝无死难之臣,外无同忧之国。君孤立于上,臣弄权于下,本末不能相御,身手不能相使。由是天下鼎沸,奸凶并争,宗庙焚为灰烬,宫室变为蓁薮。居九州之地,而身无所安处,悲夫!」篇,“桓、灵”解释为汉末桓帝刘志、灵帝刘宏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桓、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