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狐射姑的解释

狐射姑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春秋》中的「文公六年」篇,“狐射姑”解释为晋国大夫狐偃的儿子,晋文公的表弟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「太祖定荆州,辟为丞相掾、属。时毛玠、崔琰并以忠清干事,其选用先尚俭节。洽言曰:“天下大器,在位与人,不可以节(俭)检也。俭素过中,自以处身则可;以此节格物,所失或多。今朝廷之议,吏有著新衣、乘好车者,谓之不清;长吏过营,形容不饰,衣裘敝坏者,谓之廉洁。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,藏其舆服;朝府大吏,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。夫立教观俗,贵处中庸:为可继也。今崇概难堪之行以检殊途,勉而为之,必有疲瘁。古之大教,务在通人情而已;凡激诡之行,则容隐伪矣。”。魏国既建,为侍中。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;太祖见近臣,怒甚。洽陈玠素行有本,求案实其事。罢朝,太祖令曰;“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,乃复为崔琰觖望。此损君臣恩义,妄为死友怨叹,殆不可忍也。昔萧、曹与高祖并起微贱,致功立勋。高祖每在屈笮,相恭顺,臣道益彰,所以祚及后世也。和侍中比求实之,所以不听,欲重参之耳。”洽对曰:“如言事者言,玠罪过深重,非天地所覆载;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。以玠出群吏之中,特见拔擢,显在首职;历年荷宠,刚直忠公,为众所惮:不宜有此。然人情难保,要宜考核,两验其实。今圣恩垂含垢之仁,不忍致之于理;更使曲直之分不明,疑自近始。”太祖曰:“所以不考,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。”洽对曰:“玠信有谤主之言,当肆之市朝;若玠无此,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。者不加检核,臣窃不安。”太祖曰:“方有军事,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?狐射姑刺阳处父于朝,此为君之诫也。”太祖克张鲁,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,可省置守之费。太祖未纳,其后竟徙民弃汉中。出为郎中令。」篇,“狐射姑”解释为狐射(yè)姑,春秋时晋国的卿。阳处父:春秋时晋国的大夫。晋襄公准备派兵进攻狄人,事先与阳处父商定统帅人选。晋襄公原想任用狐射姑,阳处父认为赵盾更适合,晋襄公同意了。阳处父告辞后,狐射姑来见晋襄公,襄公把和阳处父的密谈全部说给狐射姑听。狐射姑怨恨阳处父不让自己当统帅,随即刺杀了阳处父,然后出逃。事见《公羊传》文公六年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「姓氏不可考」篇,“狐射姑”解释为狐射(yè)姑,晋国大夫狐偃之子。晋灭贾,为贾邑,狐射姑食采贾邑,以邑为氏,谓之贾季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候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