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甲辰的解释

甲辰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一中的「甲辰,天子猎于渗泽,于是得白狐玄貈焉,以祭于河宗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十二月二十九日。距前“癸酉”三十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三十一日,猎于渗泽。”顾实作“三月初七日”,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三中的「甲辰,至于积山之[生僻字 详见原文],爰有[生僻字 详见原文]柏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六月二日。距前“辛丑”三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三日,至于积山之原。”顾实作“五月十一日”,亦距前三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甲辰,浮于荥水,乃奏广乐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六月十四日。距前“壬寅”二日。洪颐煊校注:“《水经·济水》注引作‘甲寅’,下又有‘天子’二字。”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甲辰,天子南葬盛姬于乐池之南。天子乃命盛姬[缺字]之丧,视皇后之葬法,亦不拜后于诸侯。河、济之间共事,韦、穀、黄城三邦之士辇丧。七萃之士抗即车,曾祝先丧,大匠御棺。日月之旗,七星之文。鼓钟以葬,龙旗以[缺字]。鸟以建鼓,兽以建钟,龙以建旗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十月二十一日。距前“癸卯”一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有鹈鹕鸟集灵芝池。诏曰:“此诗人所谓‘污泽’也。曹诗‘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’,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?否则斯鸟何为而至?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、独行君子,以答曹人之刺。”月,甲戌,任城王彰,薨于京都。甲申,太尉贾诩薨。太白昼现。是月大雨,伊、洛溢流,杀人民,坏庐宅。秋月,丁卯,以廷尉钟繇为太尉。辛未,校猎于荥阳,遂东巡。论征孙权功,诸将以下进爵、增户各有差。月,甲辰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帝耕于籍田。月,大司马曹真薨。诸葛亮寇天水。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。自去冬月至此月,不雨。辛巳,大雩。夏月,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兒禅,诣幽州贡名马。复置护匈奴中郎将。秋月,丙子,以亮退走,封爵、增位各有差。乙酉,皇子殷生。大赦。月,诏曰:“古者诸侯朝聘,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。先帝著令,‘不欲使诸王在京都’者,谓幼主在位,母后摄政;防微以渐,关诸盛衰也。朕惟不见诸王有载,悠悠之怀,能不兴思!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,各将嫡子入朝。后有少主、母后在宫者,自如先帝令。申明著于令。”冬月,乙酉,月犯轩辕大星。戊戌晦,日有食之。月,甲辰,月犯镇星。戊午,太尉华歆薨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初六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嘉平元年春正月,甲午,车驾谒高平陵。太傅司马宣王奏免大将军曹爽、爽弟中领军羲、武卫将军训、散骑常侍彦官,以侯就第。戊戌,有司奏收黄门张当付廷尉;考实其辞,爽与谋不轨。又尚书丁谧、邓飏、何晏,司隶校尉毕轨,荆州刺史李胜,大司农桓范,皆与爽通奸谋,夷族。语在《爽传》。丙午,大赦。丁未,以太傅司马宣王为丞相;固让,乃止。夏月乙丑,改年。丙子,太尉蒋济薨。冬月,辛卯,以司空王凌为太尉。庚子,以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。年夏月,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。冬月,以特进孙资为骠骑将军。月,司空孙礼薨。月,甲辰,东海王霖薨。乙未,征南将军王昶渡江,掩攻吴,破之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七日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一日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五日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甲辰,朐顗县获灵龟以献,归之于相国府。庚戌,以虎贲张修,昔于成都驰马至诸营,言钟会反逆,以至没身;赐修弟倚,爵关内侯。夏月,南深泽县言甘露降。吴遣使纪陟、弘璆请和。月,诏曰:“相国晋王诞敷神虑,光被海:震耀武功,则威盖殊荒;流风迈化,则旁洽无外;愍恤江表,务存济育;戢武崇仁,示以威德;文告所加,承风向慕;遣使纳献,以明委顺;方宝纤珍,欢以效意。而王谦让之至,皆簿送,非所以慰副初附,从其款愿也。孙皓诸所献致,其皆还送,归之于王,以协古义。”王固辞乃止。又命晋王:冕有旒,建天子旌旗,出警入跸,乘金根车、马,备时副车,置旄头云罕,乐舞佾,设钟虡宫悬;进王妃为王后;世子为太子;王子、王女、王孙,爵命之号如旧仪。癸未,大赦。秋月,辛卯,相国晋王薨。壬辰,晋太子炎,绍封袭位,总摄百揆。备物典册,皆如前。是月,襄武县言有大人现。长丈余,迹长尺寸;白发,著黄单衣,黄巾,柱杖;呼民王始语云:“今当太平。”月,乙未,大赦。戊午,司徒何曾为晋丞相。癸亥,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,征东大将军石苞为骠骑将军,征南大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。乙亥,葬晋文王。闰月,庚辰,康居、大宛献名马;归于相国府,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。月,壬戌,天禄永终,历数在晋。诏群公、卿士,具仪设坛于南郊。使使者,奉皇帝玺、绶、册,禅位于晋嗣王,如汉魏故事。甲子,使使者,奉策。遂改次于金墉城,而终馆于邺。时年。」篇,“甲辰”解释为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济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