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己丑的解释

己丑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三中的「己丑,至于献水,乃遂东征。饮而行,乃遂东南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五月十六日。距前“乙酉”四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四日,至于献水。”顾实作“四月二十六日”,亦距前四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己丑 ,天子南登于薄山窴[生僻字 详见原文]之隥 ,乃宿于虞 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十二月七日。距前“戊子”一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太和元年春正月,郊祀武皇帝,以配天;宗祀文皇帝于明堂,以配上帝。分江夏南部,置江夏南部都尉。西平麹英反,杀临羌令、西都长。遣将军郝昭、鹿磐,讨斩之。月,辛未,帝耕于籍田。辛巳,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。丁亥,朝日于东郊。夏月,乙亥,行铢钱。甲申,初营宗庙。秋月,己丑,夕月于西郊。冬月,丙寅,治兵于东郊。焉耆王遣子入侍。月,立皇后毛氏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,赐谷。月,封后父毛嘉为列侯。新城太守孟达反,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夏月,元城王礼薨。月,癸卯,繁阳王穆薨。戊申,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,夫人吴氏曰高皇后。秋月,诏曰:“礼:王后无嗣,择建支子以继大宗。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,何得复顾私亲哉?汉宣继昭帝后,加悼考以皇号。哀帝以外藩援立,而董宏等称引亡秦,惑误时朝:既尊恭皇,立庙京都;又宠藩妾,使比长信;叙昭穆于前殿,并位于东宫;僭差无度,人神弗祐;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,用致丁、傅焚如之祸。自是之后,相踵行之。昔鲁文逆祀,罪由夏父;宋国非度,讥在华元。其令公卿有司:深以前世行事为戒;后嗣万有由诸侯入奉大统,则当明为人后之义;敢为佞邪导谀时君,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,谓考为‘皇’,称妣为‘后’:则股肱大臣,诛之无赦!其书之金策,藏之宗庙,著于令典。”冬月,改平望观曰听讼观。帝常言:“狱者,天下之性命也。”每断大狱,常幸观临听之。初,洛阳宗庙未成,神主在邺庙。月,庙始成。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、太皇帝、武帝、文帝神主于邺。月,己丑至,奉安神主于庙。癸卯,大月氏王波调遣使奉献,以调为亲魏大月氏王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初十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景初元年春(正)月,壬辰,山茌县言黄龙现。于是有司奏,以为魏得地统,宜以建丑之月为正。月,定历改年为孟夏月;服色尚黄;牺牲用白;戎事乘黑首白马,建大赤之旂;朝会,建大白之旗。改太和历曰景初历: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,虽与正岁不同,至于郊祀、迎气、礿祠、蒸尝、巡狩、蒐田、分至启闭、班宣时令、中气早晚、敬授民事,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。月,己巳,行还洛阳宫。己丑,大赦。月,戊申,京都地震。己亥,以尚书令陈矫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卫臻为司空。丁未,分魏兴之魏阳,锡郡之安富、上庸,为上庸郡。省锡郡。以锡县属魏兴郡。有司奏:武皇帝拨乱反正,为魏太祖;乐用武始之舞。文皇帝应天受命,为魏高祖;乐用咸熙之舞。帝制作兴治,为魏烈祖;乐用章(武)斌之舞。祖之庙,万世不毁。其余庙,亲尽迭毁,如周后稷、文、武庙祧之制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二日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高贵乡公讳髦,字彦士。文帝孙,东海定王霖子也。正始年,封郯县高贵乡公。少好学,夙成。齐王废,公卿议迎立公。月,己丑,公至于玄武馆,群臣奏请舍前殿;公以先帝旧处,避止西厢。群臣又请以法驾迎,公不听。庚寅,公入于洛阳。群臣迎拜西掖门南;公下舆,将答拜。傧者请曰:“仪不拜。”公曰:“吾人臣也。”遂答拜。至止车门下舆。左右曰:“旧乘舆入。”公曰:“吾被皇太后征,未知所为?”遂步至太极东堂,见于太后。其日,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,百僚陪位者欣欣焉。诏曰:“昔祖神武圣德,应天受祚。齐王嗣位,肆行非度,颠覆厥德。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,延纳宰辅之谋,用替厥位,集大命于余人。以眇眇之身,托于王公之上,夙夜祗畏;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,恢中兴之弘业;战战兢兢,如临于谷。今群公卿士,股肱之辅;方征、镇,宣力之佐:皆积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庶凭先祖、先父、有德之臣,左右小子,用保乂皇家;俾朕蒙暗,垂拱而治。盖闻人君之道,德厚侔天地,润泽施海;先之以慈爱,示之以好恶;然后教化行于上,兆民听于下。朕虽不德,昧于大道,思与宇内,共臻兹路。《书》不云乎,‘安民则惠,黎民怀之’。”大赦。改元。减乘舆服御、后宫用度,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初四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朔,日有食之。夏月,诏有司率遵前命,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,封晋公,加锡。月,己丑,高贵乡公卒。年。皇太后令曰:“吾以不德,‘遭家不造’。昔援立东海王子髦,以为明帝嗣。见其好书疏文章,冀可成济;而情性暴戾,日月滋甚。吾数呵责,遂更忿恚。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,遂隔绝两宫。其所言道,不可忍听,非天地所覆载。吾即密有令,语大将军:‘不可以奉宗庙!恐颠覆社稷,死无面目以见先帝。’大将军以其尚幼,谓当改心为善,殷勤执据。而此儿忿戾,所行益甚。举弩遥射吾宫,祝当令中吾项;箭亲堕吾前。吾语大将军:‘不可不废之!’前后数。此儿具闻,自知罪重,便图为弑逆;赂遗吾左右人,令因吾服药,密行鸩毒,重相设计。事已觉露,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,出取大将军。呼侍中王沈、散骑常侍王业、尚书王经,出怀中黄素诏示之,言‘今日便当施行’。吾之危殆,过于累卵!吾老寡,岂复多惜余命邪?但伤先帝遗意不遂,社稷颠覆为痛耳!赖宗庙之灵,沈、业即驰语大将军,得先严警。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,擂战鼓,躬自拔刃,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阵间,为前锋所害。此儿既行悖逆不道,而又自陷大祸,重令吾悼心不可言!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。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。当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。又尚书王经,凶逆无状;其收经及家属,皆诣廷尉。”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初七日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太平元年春月朔,建业火。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,将征魏。月,先遣钦及骠骑吕据、车骑刘纂、镇南朱异、前将军唐咨军,自江都入淮、泗。月丁亥,峻卒。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,武卫将军,领中外诸军事。召还据等,据闻綝代峻,大怒。己丑,大司马吕岱卒。壬辰,太白犯南斗。据、钦、咨等,表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;綝不听。癸卯,更以胤为大司马,代吕岱驻武昌。据引兵还,欲讨綝。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、咨等,使取据。冬月丁未,遣孙宪及丁奉、施宽等,以舟兵逆据于江都;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。胤兵败,夷灭。己酉,大赦,改年。辛亥,获吕据于新州。月,以綝为大将军,假节,封永(康)宁侯。孙宪与将军王惇,谋杀綝;事觉,綝杀惇,迫宪令自杀。月,使官中郎将刁玄,告乱于蜀。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永安元年冬月,壬午,诏曰:“夫褒德赏功,古今通义: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,荆州牧,增食县;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,卫将军,中军督,封县侯;威远将军(授)据为右将军,县侯;偏将军幹杂号将军,亭侯;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,以布为辅义将军,封永康侯;董朝亲迎,封为乡侯。”又诏曰:“丹杨太守李衡,以往事之嫌,自拘有司。夫射钩、斩袪,在君为君。遣衡还郡,勿令自疑。”己丑,封孙皓为乌程侯,皓弟德钱唐侯,谦永安侯。月甲午,风转复,蒙雾连日。綝门侯,皆典禁兵,权倾人主;有所陈述,敬而不违:于是益恣。休恐其有变,数加赏赐。丙申,诏曰:“大将军忠款内发,首建大计以安社稷;卿士内外,咸赞其议:并有勋劳。昔霍光定计,百僚同心:无复是过。亟按前日与议定策、告庙人名,依故事应加爵位者,促施行之!”戊戌,诏曰:“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,事统烦多;其加卫将军、御史大夫恩侍中,与大将军分省诸事。”壬子,诏曰:“诸吏家有人人兼重为役:父兄在都,子弟给郡县吏;既出限米,军出又从;至于家事无经护者。朕甚愍之!其有人人为役,听其父兄所欲留,为留人;除其米限,军出不从。”又曰:“诸将吏奉迎、陪位在永昌亭者,皆加位级。”顷之,休闻綝逆谋,阴与张布图计。月,戊辰腊,百僚朝贺,公卿升殿;诏武士缚綝,即日伏诛。己巳,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,加布为中军督;封布弟惇为都亭侯,给兵百人;惇弟恂为校尉。诏曰:“古者建国,教学为先;所以导世治性,为时养器也。自建兴以来,时事多故。吏民颇以目前趋务,去本就末,不循古道。夫所尚不惇,则伤化败俗。其按古置学官,立经博士;核取应选,加其宠禄。科现吏之中,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,各令就业;岁课试,差其品第,加以位赏;使见之者乐其荣,闻之者羡其誉:以敦王化,以隆风俗。”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八日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左传》中的「寺人披见文公」篇,“己丑”解释为三月二十九日。晦: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黄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