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汲汲的解释

汲汲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光中的「谏院题名记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形容急于得到样子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「太祖围张超于雍丘。超言:“唯恃臧洪,当来救吾。”众人以为袁、曹方睦;而洪为绍所表用,必不败好招祸,远来赴此。超曰:“子源,天下义士,终不背本者;但恐见禁制,不相及逮耳。”洪闻之,果徒跣号泣,并勒所领兵;又从绍请兵马,求欲救超。而绍终不听许,超遂族灭。洪由是怨绍,绝不与通。绍兴兵围之,历年不下。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,喻以祸福,责以恩义。洪答曰:隔阔相思,发于寤寐,幸相去步武之间耳。而以趋舍异规,不得相见,其为怆悢,可为心哉!前日不遗,比辱雅贶;述叙祸福,公私切至。所以不即奉答者,既学薄才钝,不足塞诘;亦以吾子携负侧室,息肩主人,家在东州,仆为仇敌,以是事人,虽披中情,堕肝胆,犹身疏有罪,言甘见怪,方首尾不救,何能恤人?且以子之才,穷该典籍;岂将暗于大道,不达余趣哉?然犹复云云者,仆以是知足下之言,信不由衷,将以救祸也。必欲算计长短,辩咨是非;是非之论,言满天下;陈之更不明,不言无所损。又言伤告绝之义,非吾所忍行也。是以捐弃纸笔,无所答。亦冀遥忖其心,知其计定,不复渝变也。重获来命,援引古今,纷纭纸;虽欲不言,焉得已哉!仆小人也,本因行役,寇窃大州。恩深分厚,宁乐今日自还接刃?每登城勒兵,望主人之旗鼓,感故友之周旋,抚弦搦矢,不觉流涕之覆面也!何者?自以辅佐主人,无以为悔;主人相接,过绝等伦。当受任之初,自谓究竟大事,共尊王室。岂悟天子不悦,本州见侵;郡将遘牖里之厄,陈留克创兵之谋。谋计栖迟,丧忠孝之名;杖策携背,亏交友之分。揆此者,与其不得已,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,轻重殊途,亲疏异画,故便收泪告绝。若使主人少垂故人,住者侧席,去者克己,不汲汲于离友,信刑戮以自辅;则仆抗季札之志,不为今日之战矣。何以效之?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,奉辞奔走;卒使韩牧让印,主人得地。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,旋时之间,不蒙观过之贷,而受夷灭之祸。吕奉先讨卓来奔,请兵不获,告去何罪?复见斫刺,滨于死亡。刘子璜奉使逾时,辞不获命,畏(威)君怀亲,以诈求归;可谓有志忠孝,无损霸道者也。然辄僵毙麾下,不蒙亏除。仆虽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著;窃度主人之心,岂谓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!实且欲统山东,增兵讨仇;惧战士狐疑,无以沮劝;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,慕义者蒙荣,待放者被戮:此乃主人之利,非游士之愿也。故仆鉴戒前人,困穷死战;仆虽下愚,亦尝闻君子之言矣。此实非吾心也,乃主人招焉。凡吾所以背弃国民,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心中急于想报复泄愤的样子。离友:要想离开的朋友。即上文所说的“去者”。自辅:帮助自己树立威风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城陈萧王传中的「其年冬,诏诸王:朝年正月。其月,以陈县,封植为陈王,邑千百户。植每欲求别见独谈,论及时政;幸冀试用,终不能得。既还,怅然绝望。时法制:待藩国既自峻迫,僚属皆贾竖下才;兵人给其残老,大数不过百人。又植以前过,事事复减半;年中而徙都,常汲汲无欢。遂发疾,薨,时年。遗令薄葬。以小子志,保家之主也,欲立之。初,植登鱼山,临东阿;喟然有终焉之心,遂营为墓。子志嗣,徙封济北王。景初中,诏曰:“陈思王昔虽有过失,既克己慎行,以补前阙;且自少至终,篇籍不离于手:诚难能也。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,公卿以下议,尚书、秘书、中书、府、大鸿胪者,皆削除之;撰录植前后所著赋、颂、诗、铭、杂论凡百余篇,副藏内外。”志累增邑,并前百户。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急于改变自己恶劣处境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中的「杜微字国辅,梓潼涪人也。少受学于广汉任安。刘璋辟为从事,以疾去官。及先主定蜀,微常称聋,闭门不出。建兴年,丞相亮领益州牧,选迎皆妙简旧德:以秦宓为别驾,梁为功曹,微为主簿。微固辞,舆而致之。既至,亮引见微,微自陈谢。亮以微不闻人语,于坐上与书曰:“服闻德行,饥渴历时;清浊异流,无缘咨觏。王元泰、李伯仁、王文仪、杨季休、丁君幹、李永南兄弟、文仲宝等,每叹高志,未见如旧!猥以空虚,统领贵州;德薄任重,惨惨忧虑。朝廷(主公)今年始;天姿仁敏,爱德下士。天下之人思慕汉室,欲与君因天顺民,辅此明主;以隆季兴之功,著勋于竹帛也。以谓贤愚不相为谋,故自割绝,守劳而已;不图自屈也!”微自乞老病求归,亮又与书答曰:“曹丕篡弑,自立为帝,是犹土龙、刍狗之有名也。欲与群贤因其邪伪,以正道灭之;怪君未有相诲,便欲求还于山野。丕又大兴劳役,以向吴、楚。今因丕多务,且以闭境(勤)劝农,育养民物,并治甲兵,以待其挫;然后伐之,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。君但当以德辅时耳,不责君军事;何为汲汲欲求去乎?”其敬微如此。拜为谏议大夫,以从其志。梁者,字德山,犍为南安人也。以儒学节操称。从议郎迁谏议大夫、官中郎将。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急迫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陶渊明中的「五柳先生传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急于得到、急切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格言联璧》处事类中的「于天理汲汲者,于人欲必淡。于私事耽耽者,于公务必疏。于虚文熠熠者,于本实必薄。」篇,“汲汲”解释为心情急迫的样子,此处引申为急切的追求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吉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