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景行的解释

景行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孔子世家赞」篇,“景行”解释为宽广的大道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蔡伯喈中的「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」篇,“景行”解释为高尚的德行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下-王简棲中的「头陀寺者,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。南则大川浩汗,云霞之所沃荡;北则层峰削成,日月之所回薄。西眺城邑,百雉纡余;东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信楚都之胜地也。宗法师行洁珪璧,拥锡来游。以为宅生者缘,业空则缘废;存躯者惑,理胜则惑亡。遂欲舍百龄于中身,殉肌肤于猛鸷,班荆荫松者久之。宋大明五年,始立方丈茅茨,以庇经像。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,为之薙草开林,置经行之室。安西将军、郢州刺史、江安伯济阳蔡使君讳兴宗,复为崇基表刹,立禅诵之堂焉,以法师景行大迦叶,故以头陀为称首。后有僧勤法师,贞节苦心,求仁养志,纂修堂宇,未就而没。高轨难追,藏舟易远。僧徒阒其无人,榱椽毁而莫构,可为长太息矣。」篇,“景行”解释为本指崇高的德行,后多用作仰慕、师法之意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大迦叶:摩诃迦叶,华言饮光胜尊。摩竭陀国人,本事外道,后归佛教,释迦没后,传正眼法藏,为佛教长老。禅宗奉为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礼记》表记中的「子曰:“仁之为器重,其为道远,举者莫能胜也,行者莫能致也,取数多者仁也;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?是故君子以义度人,则难为人;以人望人,则贤者可知已矣。”子曰:“中心安仁者,天下一人而已矣。《大雅》曰:‘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;我仪图之,惟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’”《小雅》曰:‘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’”子曰:“《诗》之好仁如此;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,俛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」篇,“景行”解释为大道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荆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