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合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六卷 海外南经中的「地之所载,六合之间,四海之内,照之以日月,经之以星辰,纪之以四时,要之以太岁。神灵所生,其物异形,或夭或寿,唯圣人能通其道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上、下和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,泛指天地或宇宙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大禹曰:“六合之间,四海之内,照之以日月,经之以星辰,纪之以四时,要之以太岁。神灵所生,其物异形,或夭或寿,唯圣人能通其道。”夏革曰:“然则亦有不待神灵而生,不待阴阳而形,不待日月而明,不待杀戮而夭,不待将迎而寿,不待五谷而食,不待缯纩而衣,不待舟车而行。其道自然,非圣人之所通也。”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上下和四方,泛指天地或宇宙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一卷 原道训中的「夫峭法刻诛者,非霸王之业也;箠策繁用者,非致远之术也。离朱之明,察箴未于百步之外,不能见渊中之鱼;师旷之聪,合八风之调,而不能听十里之外。故任一人之能,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;修道理之数,因天地之自然,则六合不足均也。是故禹之决渎也,因水以为师;神农之播谷也,因苗以为教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四方上下曰六合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二卷 道应训中的「田骈以道术说齐王,王应之曰:“寡人所有,齐国也。道术难以除患,愿闻国之政。”田骈对曰:“臣之言无政,而可以为政。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。愿王察其所谓,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己。虽无除其患害,天地之间,六合之内,可陶冶而变化也。齐国之政,何足问哉!”此老聃之所谓“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”者也。若王之所问者,齐也。田骈所称者,材也。材不及林,林不及雨,雨不及阴阳,阴阳不及和,和不及道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天地和四方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上-班孟坚中的「“汉之西都,在于雍州,寔曰长安。左据函谷二崤之阻,表以太华终南之山;右界褒斜陇首之险,带以洪河泾渭之川。众流之隈,汧涌其西。华实之毛,则九州之上腴焉;防御之阻,则天地之隩区焉。是故横被六合,三成帝畿。周以龙兴,秦以虎视;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,仰悟东井之精,俯协河图之灵,奉春建策,留侯演成,天人合应,以发皇明,乃眷西顾,寔惟作京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四方上下为六合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逮至显宗,六合殷昌。乃新崇德,遂作德阳。启南端之特闱,立应门之将将。昭仁惠于崇贤,抗义声于金商。飞云龙于春路,屯神虎于秋方。建象魏之两观,旌六典之旧章。其内则含德、章台、天禄、宣明、温饬、迎春、寿安、永宁,飞阁神行,莫我能形。濯龙芳林,九谷八溪。芙蓉覆水,秋兰被涯。渚戏跃鱼,渊游龟 。永安离宫,修竹冬青。阴池幽流,玄泉洌清。鹎 秋栖,鹘鸼春鸣。雎鸠丽黄,关关嘤嘤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上下与四方,共六个方面为六合,泛指天下。殷:盛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下-左太冲中的「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:“夫上图景宿,辨于天文者也;下料物土,析于地理者也。古先帝代,曾览八纮之洪绪,一六合而光宅。翔集遐宇,鸟策篆素,玉牒石记,乌闻梁岷有陟方之馆,行宫之基欤!而吾子言蜀都之富,禺同之有;玮其区域,美其林薮;矜巴汉之阻,则以为袭险之右;徇蹲鸱之沃,则以为世济阳九。龌龊而筭,顾亦曲士之所叹也;旁魄而论都,抑非大人之壮观也。何则?土壤不足以摄生,山川不足以周卫。公孙国之而破,诸葛家之而灭。兹乃丧乱之丘墟,颠覆之轨辙,安可以俪王公而著风烈也!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,未知骊龙之所蟠也;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,未知英雄之所躔也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四方上下。光宅:占有,统。《尚书序》:“光宅天下。”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文选》左太冲中的「“夫泰极剖判,造化权舆。体兼昼夜,理包清浊。流而为江海,结而为山岳。列宿分其野,荒裔带其隅。岩冈潭渊,限蛮隔夷,峻危之窍也。蛮陬夷落,译导而通,鸟兽之氓也。正位居体者,以中夏为喉,不以边垂为襟也。长世字甿者,以道德为藩,不以袭险为屏也。而子大夫之贤者,尚弗曾庶翼等威,附丽皇极,思禀正朔,乐率贡职,而徒务于诡随匪人;宴安于绝域,荣其文身,骄其险棘。缪默语之常伦,牵胶言而逾侈;饰华离以矜然,假倔强而攘臂。非醇粹之方壮,谋踳 于王义,孰愈寻靡蓱于中逵,造沐猴于棘刺?剑阁虽嶛,凭之者蹶,非所以深根固蒂也;洞庭虽浚,负之者北,非所以爱人治国也。彼桑榆之末光,逾长庚之初辉,况河冀之爽垲,与江介之湫湄?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,赤县之畿,魏都之卓荦,六合之枢机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四方上下。枢机:枢为户枢,机为门阃,枢主开,机主闭,故以“枢机”喻事物的关键部分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何平叔中的「规矩既应乎天地,举措又顺乎四时。是以六合元亨,九有雍熙。家怀克让之风,人咏《康哉》之诗。莫不优游以自得,故淡泊而无所思。历列辟而论功,无今日之至治。彼吴蜀之湮灭,固可翘足而待之。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,求天下之所以自悟。招忠正之士,开公直之路。想周公之昔戒,慕咎繇之典谟。除无用之官,省生事之故。绝流遁之繁礼,反民情于太素。故能翔岐阳之鸣凤,纳虞氏之白环。苍龙觌于陂塘,龟书出于河源,醴泉涌于池圃,灵芝生于丘园。总神灵之贶祐,集华夏之至欢。方四三皇而六五帝,曾何周、夏之足言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上下四方,即天地。元亨:善事美事,聚集呈现。李善注:“元,善之长也。亨,嘉之会也。”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下-潘安仁中的「于是凛秋暑退,熙春寒往。微雨新晴,六合清朗。太夫人乃御版舆,升轻轩,远览王畿,近周家园。体以行和,药以劳宣。常膳载加,旧痾有痊。席长筵,列孙子。柳垂阴,车结轨0。陆擿紫房,水挂赪鲤。或宴于林,或禊于汜。昆弟班白,儿童稚齿。称万寿以献觞,咸一惧而一喜。寿觞举,慈颜和。浮杯乐饮,丝竹骈罗。顿足起舞,抗音高歌。人生安乐,孰知其佗。退求己而自省,信用薄而才劣。奉周任之格言,敢陈力而就列。几陋身之不保,尚奚拟于明哲。仰众妙而绝思,终优游以养拙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上下四方。此指大自然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上-曹子建中的「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,澄神定灵;轻禄慠贵,与物无营;耽虚好静,羡此永生;独驰思于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。驾超野之驷,乘追风之舆,经迥漠,出幽墟,入乎泱漭之野,遂届玄微子之所居。其居也,左激水,右高岑,背洞溪,对芳林。冠皮弁,被文裘,出山岫之潜穴,倚峻崖而嬉游。志飘飖焉,峣峣焉,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,若将飞而未逝,若举翼而中留。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,距岩而立,顺风而称曰:“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,智士不背世而灭勋。今吾子弃道艺之华,遗仁义之英;耗精神乎虚廓,废人事之纪经。譬若画形于无象,造响于无声。未之思乎?何所规之不通也!”玄微子俯而应之曰:“嘻!有是言乎?夫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,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盖有形必朽,有迹必穷;芒芒元气,谁知其终;名秽我身,位累我躬。窃慕古人之所志,仰老庄之遗风;假灵龟以托喻,宁掉尾于涂中。”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谓天地四方之总称。“狭”“隘”皆为狭窄之义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下-张景阳中的「大夫曰:“盖有晋之融皇风也,金华启征,大人有作,继明代照,配天光宅。其基德也,隆于姬公之处岐;其垂仁也,富乎有殷之在亳。南箕之风,不能畅其化;离毕之云,无以丰其泽。皇道焕炳,帝载缉熙,导气以乐,宣德以诗,教清于云官之世,治穆乎鸟纪之时。王猷四塞,函夏谧宁,丹冥投烽,青徼释警,却马于粪车之辕,铭德于昆吴之鼎,群萌反素。时文载郁,耕父推畔,鱼竖让陆,樵夫耻危冠之饰,舆台笑短后之服。六合时邕,巍巍荡荡,玄龆巷歌,黄发击壤,解羲皇之绳,错陶唐之象。若乃华裔之夷,流荒之貊,语不传于 轩,地不被乎正朔,莫不骏奔稽颡,委质重译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地四方。时邕:指时世安定、太平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桓元子中的「陛下圣德嗣兴,方恢天绪。臣昔奉役,有事西土,鲸鲵既悬,思宣大化,访诸故老,搜扬潜逸,庶武罗于羿浞之墟,想王蠋于亡齐之境。窃闻巴西谯秀,植操贞固,抱德肥遁,扬清渭波。于时皇极遘道消之会,群黎蹈颠沛之艰,中华有顾瞻之哀,幽谷无迁乔之望。凶命屡招,奸威仍逼,身寄虎吻,危同朝露;而能抗节玉立,誓不降辱,杜门绝迹,不面伪庭。进免龚胜亡身之祸,退无薛方诡对之讥。虽园、绮之栖商洛,管宁之默辽海,方之于秀,殆无以过,于今西土以为美谈。夫旌德礼贤,化道之所先;崇表殊节,圣哲之上务。方今六合未康,豺豕当路,遗黎偷薄。义声弗闻,益宜振起道义之徒,以敦流遁之弊。若秀蒙蒲帛之征,足以镇静颓风,轨训嚣俗,幽遐仰流,九服知化矣!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地四方。康:安。 原文 »
〔14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赵景真中的「若乃顾影中原,愤气云踊;哀物悼世,激情风烈;龙睇大野,虎啸六合;猛气纷纭,雄心四据;思蹑云梯,横奋八极;披艰扫秽,荡海夷岳;蹴昆仑使西倒,蹋太山令东覆;平涤九区,恢维宇宙。斯亦吾之鄙愿也。时不我与,垂翼远逝,锋钜靡加,翅翮摧屈。自非知命,谁能不愤悒者哉!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天地四方。 原文 »
〔15〕出自《文选》檄-司马长卿中的「“且夫贤君之践位也,岂特委琐喔 ,拘文牵俗,修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哉?必将崇论谹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且诗不云乎?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’是以六合之内,八方之外,浸淫衍溢,怀生之物,有不浸润于泽者,贤君耻之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地四方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。” 原文 »
〔16〕出自《文选》设论-班孟坚中的「“方今大汉,洒埽群秽,夷险芟荒,廓帝纮,恢皇纲,基隆于羲、农,规广于黄、唐。其君天下也,炎之如日,威之如神,函之如海,养之如春。是以六合之内,莫不同源共流,沐浴玄德,禀仰太和。枝附叶著,譬犹草木之植山林,鸟鱼之毓川泽,得气者蕃滋,失时者零落。参天地而施化,岂云人事之厚薄哉?今吾子处皇代而论战国,曜所闻而疑所觌,欲从堥敦而度高乎泰山,怀氿滥而测深乎重渊,亦未至也。”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、地、东、南、西、北。 原文 »
〔17〕出自《文选》赞-袁彦伯中的「玉生虽丽,光不逾把。德积虽微,道映天下。渊哉泰初,宇量高雅。器范自然,标准无假。全身由直,迹洿必伪。处死匪难,理存则易。万物波荡,孰任其累。六合徒广,容身靡寄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下。 原文 »
〔1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,斩诸葛诞。月,诏曰:“古者克敌,收其尸以为京观,所以惩昏逆而彰武功也。汉孝武元鼎中,改桐乡为闻喜,新乡为获嘉,以著南越之亡。大将军亲总戎,营据丘头;内夷群凶,外殄寇虏;功济兆民,声振海。克敌之地,宜有令名:其改‘丘头’为‘武丘’。明以武平乱,后世不忘;亦京观、邑之义也”。夏月,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,封晋公,食邑郡,加之锡;文王前后让,乃止。月,丙子,诏曰:“昔南阳郡山贼扰攘,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。功曹应余独身捍衮,遂免于难。余颠沛殒毙,杀身济君。其下司徒:署余孙伦吏,使蒙伏节之报”辛卯,大论淮南之功,封爵、行赏各有差。秋月,甲戌,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。丙寅,诏曰:“夫养老兴教,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。必有老、更以崇至敬,乞言纳诲,著在惇史;然后合承流,下观而化。宜妙简德行,以充其选。关内侯王祥,履仁秉义,雅志淳固。关内侯郑小同,温恭孝友,率礼不忒。其以祥为老,小同为更。”车驾亲率群司,躬行古礼焉。是岁,青龙、黄龙仍现顿丘、冠军、阳夏县界井中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上下与四方。也就是天下。 原文 »
〔1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中的「刘馥字元颖,沛国相人也。避乱扬州。建安初,说袁术将戚寄、秦翊,使率众与俱诣太祖,太祖悦之。司徒辟为掾。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(述)术,攻杀扬州刺史严象;庐江梅乾、雷绪、陈兰等,聚众数万在江、淮间,郡县残破。太祖方有袁绍之难,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,遂表为扬州刺史。馥既受命,单马造合肥空城,建立州治。南怀绪等,皆安集之,贡献相继。数年中,恩化大行;百姓乐其政,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。于是聚诸生,立学校;广屯田,兴治芍陂及(茹)茄陂、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蓄。又高为城垒,多积木石,编作草苫数千万枚,益贮鱼膏数千斛,为战守备。建安年,卒。孙权率万众,攻围合肥城百余日。时天连雨,城欲崩,于是以苫蓑覆之。夜燃脂,照城外,视贼所作而为备。贼以破走。扬州士民益追思之,以为虽董安于之守晋阳,不能过也。及陂塘之利,至今为用。馥子靖。黄初中,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,诏曰:“卿父昔为彼州;今卿复据此郡,可谓克负荷者也。”转在河内。迁尚书,赐爵关内侯。出为河南尹。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。富民之术,日引月长:藩落高峻,绝穿窬之心;种别出,远水火之灾;农器必具,无失时之阙;蚕麦有苫备之用,无雨湿之虞;封符指期,无流连之吏;鳏寡孤独,蒙廪赈之实。加之以明擿幽微,重之以秉宪不挠;有司供承王命,百里垂拱仰办:虽昔赵、张、王之治,未足以方也!”靖为政类如此。初虽如碎密,终于百姓便之,有馥遗风。母丧去官。后为大司农、卫尉;进封广陆亭侯,邑百户。上疏陈儒训之本曰:“夫学者,治乱之轨仪,圣人之大教也。自黄初以来,崇立太学余年,而寡有成者;盖由博士选轻,诸生避役,高门子弟,耻非其伦,故无学者。虽有其名而无其(人)实,虽设其教而无其功。宜高选博士:取行为人表,经任人师者,掌教国子。依遵古法,使千石以上子孙,年从,皆入太学。明制黜陟荣辱之路:其经明行修者,则进之以崇德;荒教废业者,则退之以惩恶。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浮华交游,不禁自息矣。阐弘大化,以绥未宾;合承风,远人来格:此圣人之教,致治之本也。”后迁镇北将军,假节,都督河北诸军事。靖以为:“经常之大法,莫善于守防,使民夷有别。”遂开拓边守,屯据险要。又修广戾(渠陵)陵渠大堨,水溉灌蓟南北,更种稻,边民利之。嘉平年,薨。追赠征北将军;进封建成乡侯,谥曰景侯。子熙嗣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天下。 原文 »
〔2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楼贺韦华传中的「时仓廪无储,世俗滋侈。覈上疏曰:今寇虏充斥,征伐未已;居无积年之储,出无应敌之蓄:此乃有国者所宜深忧也。夫财谷所生,皆出于民;趋时务农,国之上急。而都下诸官,所掌别异,各自下调;不计民力,辄与近期。长吏畏罪,昼夜催民,委舍佃事,惶赴会日;定送到都,或蕴积不用,而徒使百姓消力失时。到秋收月,督其限入;夺其播殖之时,而责其今年之税;如有逋悬,则籍没财物;故家户贫困,衣食不足。宜暂息众役,专心农桑。古人称夫不耕,或受其饥;女不织,或受其寒。是以先王治国,惟农是务。军兴以来,已向百载。农人废南亩之务,女工停机杼之业。推此揆之,则蔬食而长饥,薄衣而履冰者,固不少矣!臣闻主之所求于民者,民之所望于主者。,谓求其为己劳也,求其为己死也。,谓饥者能食之,劳者能息之,有功者能赏之。民已致其事而主失其望者,则怨心生而功不建。今帑藏不实,民劳役猥;主之求已备,民之望未报。且饥者不待美馔而后饱,寒者不俟狐貉而后温;(为)滋味者口之奇,文绣者身之饰也。今事多而役繁,民贫而俗奢;百工作无用之器,妇人为绮靡之饰;不勤麻枲,并绣文黼黻;转相仿效,耻独无有。兵民之家,犹复逐俗;内无儋石之储,而出有绫绮之服。至于富贾商贩之家,重以金银,奢恣尤甚。天下未平,百姓不赡;宜生民之原,丰谷帛之业;而弃功于浮华之巧,妨日于侈靡之事;上无尊卑等级之差,下有耗财费力之损。今吏士之家,少无子女;多者,少者。通令户有女,万家则万人;人织绩岁束,则万束矣。使疆之内同心戮力,数年之间,布帛必积。恣民色,惟所服用;但禁绮绣,无益之饰。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,艳姿者不待文绮以致爱;采之饰,足以丽矣。若极粉黛,穷盛服,未必无丑妇;废华采,去文绣,未必无美人也。若实如论,有之无益废之无损者,何爱而不暂禁以充府藏之急乎?此救乏之上务,富国之本业也。使管、晏复生,无以易此。汉之文、景,承平继统,天下已定,方无虞;犹以雕文之伤农事,锦绣之害女红,开富国之利,杜饥寒之本。况今合分乖,豺狼充路,兵不离疆,甲不解带,而可以不广生财之原,充府藏之积哉!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地和四方。指天下。 原文 »
〔21〕出自《菜根谭》目录-评议中的「物莫大于天地日月,而子美云:“日月笼中鸟,乾坤水上萍。”事莫大于揖逊征诛,而康节云:“唐虞揖逊三杯酒,汤武征诛一局棋。”人能以此胸襟眼界,吞吐六合,上下千古,事来如沤生大海,事去如影灭长空,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,泛指。 原文 »
〔22〕出自《庄子》内篇-齐物论中的「今且有言于此,不知其与是类乎?其与是不类乎?类与不类,相与为类,则与彼无以异矣。虽然,请尝言之:有始也者,有未始有始也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;有有也者,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。俄而有无矣,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。今我则已有有谓矣,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?其果无谓乎?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太山为小;莫寿乎殇子,而彭祖为夭。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既已为一矣,且得有言乎?既已谓之一矣,且得无言乎?一与言为二,二与一为三。自此以往,巧历不能得,而况其凡乎!故自无适有,以至于三,而况自有适有乎!无适焉,因是已! 夫道未始有封,言未始有常,为是而有畛也。请言其畛:有左有右,有伦有义,有分有辩,有竞有争,此之谓八德。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;六合之内,圣人论而不议;春秋经世先王之志,圣人议而不辩。 故分也者,有不分也;辩也者,有不辩也。曰:“何也?”“圣人怀之,众人辩之以相示也。故曰:辩也者,有不见也。”夫大道不称,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,大勇不忮。道昭而不道,言辩而不及,仁常而不成,廉清而不信,勇忮而不成。五者圆而几向方矣!故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孰知不言之辩,不道之道?若有能知,此之谓天府。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,而不知其所由来,此之谓葆光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天、地和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方。 原文 »
〔23〕出自《格言联璧》持躬类中的「欲理会七尺,先理会方寸。欲理会六合,先理会一腔。」篇,“六合”解释为:上下和四方,泛指天地或宇宙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