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经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轼中的「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」篇,“六经”解释为: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 》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魏文帝中的「每念昔日南皮之游,诚不可忘。既妙思六经,逍遥百氏。弹棋间设,终以六博。高谈娱心,哀筝顺耳。驰骋北场,旅食南馆。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水。白日既匿,继以朗月。同乘并载,以游后园。舆轮徐动,参从无声。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。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。余顾而言,斯乐难常,足下之徒,咸以为然。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,元瑜长逝,化为异物。每一念至,何时可言!方今蕤宾纪时,景风扇物,天气和暖,众果具繁。时驾而游,北遵河曲,从者鸣笳以启路,文学托乘于后车。节同时异,物是人非,我劳如何!」篇,“六经”解释为: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是儒家尊奉的经典著作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扬子云中的「若夫白鸠丹乌,素鱼断蛇,方斯蔑矣。受命甚易,格来甚勤。昔帝缵皇,王缵帝,随前踵古,或无为而治,或损益而亡。岂知新室委心积意,储思垂务?旁作穆穆,明旦不寐,勤勤恳恳者,非秦之为与?夫不勤勤,则前人不当;不恳恳,则觉德不恺。是以发秘府,览书林,遥集乎文雅之囿,翱翔乎礼乐之场。胤殷、周之失业,绍唐、虞之绝风,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神卦灵兆,古文毕发,焕炳照曜,靡不宣臻。式 轩旂旗以示之,扬和鸾《肆夏》以节之,施黼黻衮冕以昭之,正嫁娶送终以尊之,亲九族淑贤以穆之。夫改定神祇,上仪也;钦修百祀,咸秩也;明堂雍台,壮观也;九庙长寿,极孝也;制成六经,洪业也;北怀单于,广德也。若复五爵,度三壤,经井田,免人役,方甫刑,匡马法,恢崇祗庸烁德懿和之风,广彼搢绅讲习言谏箴诵之涂。振鹭之声充庭,鸿鸾之党渐阶,俾前圣之绪,布濩流衍而不韫 。郁郁乎焕哉!」篇,“六经”解释为: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。今文家说《乐》本无经,附于《诗》中,古文家说有,秦焚书后亡。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莽奏立《乐经》,然经有五而又立《乐》,故云‘六经’也。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刘孝标中的「近世有沛国刘 弟琎,并一时之秀士也。 则关西孔子,通涉六经,循循善诱,服膺儒行。琎则志烈秋霜,心贞昆玉,亭亭高竦,不杂风尘。皆毓德于衡门,并驰声于天地。而官有微于侍郎,位不登于执戟,相次殂落,宗祀无飨。因斯两贤,以言古则:昔之玉质金相,英髦秀达,皆摈斥于当年,韫奇才而莫用,徼草木以共凋,与麋鹿而同死,膏涂平原,骨填川谷,堙灭而无闻者,岂可胜道哉!此则宰衡之与皂隶,容、彭之与殇子,猗顿之与黔娄,阳文之与敦洽,咸得之于自然,不假道于才智。」篇,“六经”解释为: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部儒家经典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格言联璧》学问类中的「一庭之内,自有至乐;六经以外,别无奇书。」篇,“六经”解释为:指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乐经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六部儒家经典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