茂陵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张平子中的「若夫翁伯浊质,张里之家;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东京公侯,壮何能加?都邑游侠,张赵之伦;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。轻死重气,结党连群,寔蕃有徒,其从如云。茂陵之原,阳陵之朱, 悍虓豁,如虎如 。睚眦虿芥,尸僵路隅。丞相欲以赎子罪,阳石污而公孙诛。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,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;剖析毫厘,擘肌分理。所好生毛羽,所恶成创痏。」篇,“茂陵”解释为:汉武帝葬地,为西汉五陵之一,在今陕西兴平东北。原:指原涉。《汉书·游侠传》曰:“原涉字巨先……性略似郭解,外温仁谦逊,而内隐好杀,睚眦于尘中,触死者甚多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卫觊字伯儒,河东安邑人也。少夙成,以才学称。太祖辟为司空掾、属;除茂陵令、尚书郎。太祖征袁绍,而刘表为绍援,关中诸将又中立;益州牧刘璋与表有隙,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,令璋下兵以缀表军。至长安,道路不通,觊不得进,遂留镇关中。时方大有还民,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。觊书与荀彧曰:“关中,膏腴之地;顷遭荒乱,人民流入荆州者万余家。闻本土安宁,皆企望思归。而归者无以自业,诸将各竞招怀,以为部曲。郡县贫弱,不能与争,兵家遂强。旦变动,必有后忧。夫盐,国之大宝也,自乱来散放,宜如旧置使者监卖。以其直益市犁牛,若有归民,以供给之。勤耕积粟,以丰殖关中。远民闻之,必日夜竞还。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,则诸将日削,官民日盛,此强本弱敌之利也。”彧以白太祖。太祖从之,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,司隶校尉治弘农。关中服从,乃白召觊还。稍迁尚书。魏国既建,拜侍中,与王粲并典制度。」篇,“茂陵”解释为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。尚书郎:官名。即尚书侍郎。东汉时处理朝廷机要的官署是尚书台,下面分为六曹,每曹置尚书侍郎六人,负责起草公文。刚上任时叫守尚书郎,第二年叫尚书郎,第三年叫尚书侍郎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关张马黄赵传中的「马超字孟起,右扶风茂陵人也。父腾,灵帝末与边章、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。初平年,遂、腾率众诣长安。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,遣还金城;腾为征西将军,遣屯郿。后腾袭长安;败走,退还凉州。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,移书遂、腾,为陈祸福。腾遣超随繇讨郭援、高幹于平阳,超将庞德亲斩援首。后腾与韩遂不和,求还京畿。于是征为卫尉,以超为偏将军,封都亭侯,领腾部曲。超既统众,遂与韩遂合从;及杨秋、李堪、成宜等相结,进军至潼关。曹公与遂、超单马会语。超负其多力,阴欲突前捉曹公;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,超乃不敢动。曹公用贾诩谋,离间超、遂,更相猜疑;军以大败,超走保诸戎。曹公追至安定,会北方有事,引军东还。杨阜说曹公曰:“超有信、布之勇,甚得羌胡心。若大军还,不严为其备,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。”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,陇上郡县皆应之;杀凉州刺史韦康,据冀城,有其众;超自称征西将军,领并州牧,督凉州军事。康故吏民杨阜、姜叙、梁宽、赵衢等,合谋击超。阜、叙起于卤城,超出攻之,不能下;宽、衢闭冀城门,超不得入。进退狼狈,乃奔汉中依张鲁。鲁不足与计事,内怀於邑;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,密书请降。先主遣人迎超,超将兵径到城下。城中震怖,璋即稽首。」篇,“茂陵”解释为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关张马黄赵传中的「汉晋太常」篇,“茂陵”解释为:汉武帝刘彻陵墓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中的「乐游苑」篇,“茂陵”解释为:汉代邑名,在今陕西兴平东北,距西安40公里,汉初属槐里茂乡,汉武帝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即坐落于此,故称茂陵。《三辅黄图》卷六曰:“武帝茂陵,在长安城西北八十里。建元二年(前139)初置茂陵邑。本槐里县之茂乡,故曰茂陵,周回三里。《三辅旧事》云:‘武帝于槐里茂乡,徙户一万六千,置茂陵,高一十四丈一百步。茂陵园有白鹤观。’”汉代皇帝即位后,先治陵、置县,并迁功臣将相和地方豪强于此居住,以加强中央集权,削弱地方势力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