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礼记》大学中的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第一个“明”是动词,彰显、发扬之意;第二个“明”是形容词,含有高尚、光辉的意思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劝励-韦孟中的「嗟嗟我王,汉之睦亲。曾不夙夜,以休令闻。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明察。群司:各部门主管的官员。司,主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上-杨子幼中的「夫人情所不能止者,圣人弗禁。故君父至尊亲,送其终也,有时而既。臣之得罪已三年矣!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炮羔,斗酒自劳。家本秦也,能为秦声。妇赵女也,雅善鼓琴。奴婢歌者数人,酒后耳热,仰天抚缶而呼呜呜。其诗曰:“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。种一顷豆,落而为萁。人生行乐耳,须富贵何时?”是日也,拂衣而喜,奋袖低昂,顿足起舞,诚淫荒无度,不知其不可也。恽幸有余禄,方籴贱贩贵,逐什一之利。此贾竖之事,污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下流之人,众毁所归,不寒而栗。虽雅知恽者,犹随风而靡,尚何称誉之有?董生不云乎:“明明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民者,卿大夫之意也。明明求财利,常恐困乏者,庶人之事也。”故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?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董仲舒《对贤良策》作“皇皇”,匆忙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王子渊中的「人臣亦然。昔贤者之未遭遇也,图事揆策,则君不用其谋;陈见悃诚,则上不然其信。进仕不得施效,斥逐又非其愆。是故伊尹勤于鼎俎,太公困于鼓刀,百里自鬻,甯戚饭牛,离此患也。及其遇明君、遭圣主也,运筹合上意,谏诤则见听,进退得关其忠,任职得行其术,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,离蔬释 而享膏粱,剖符锡壤而光祖考,传之子孙,以资说士。故世必有圣智之君,而后有贤明之臣。虎啸而谷风冽,龙兴而致云气;蟋蟀俟秋吟,蜉蝣出以阴。《易》曰: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《诗》曰:“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”故世平主圣,俊乂将自至,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君,获稷、契、皋陶、伊尹、吕望之臣,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虽伯牙操 钟,蓬门子弯乌号,犹未足以喻其意也。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明智、明察貌。此指圣君。语出《尚书·胤征》:“厥后惟明明。”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陆士衡中的「震风过物,清浊效响。大人于兴,利在攸往。弘海者川,崇山惟壤。《韶》 》错音,衮龙比象。明明众哲,同济天网。剑宣其利,鉴献其朗。文武四充,汉祚克广。悠悠遐风,千载是仰。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犹“勉勉”。意为力行不倦。语出《诗经·鲁颂·有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5110号"]/pic/texts/xwuo0-vww0.png[/img]》“在公明明”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述赞-范蔚宗中的「赞曰:炎政中微,大盗移国。九县飙回,三精雾塞。民厌淫诈,神思反德。世祖诞命,灵贶自甄。沉机先物,深略纬文。寻邑百万,貔虎为群。长毂雷野,高旗彗云。英威既振,新都自焚。虔刘庸代,纷纭梁赵。三河未澄,四关重扰。神旌乃顾,递行天讨。金汤失险,车书共道。灵庆既启,人谋咸赞。明明庙谋,赳赳雄断。於赫有命,系我皇汉。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犹英明。庙谋:犹庙算,朝廷拟定的谋略。《尉缭子·战权》:“高之以廊庙之谕。”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尧典中的「帝曰:“咨!四岳。朕在位七十载,汝能庸命,巽朕位?”岳曰:“否德忝帝位。”曰:“明明扬侧陋。”师锡帝曰:“有鳏在下,曰虞舜。”帝曰:“俞!予闻,如何?”岳曰:“瞽子,父顽,母嚚,象傲;克谐以孝,烝烝乂,不格奸。”帝曰:“我其试哉!”」篇,“明明”解释为:前一个“明”用作动词,明察、彰显之意。后一个“明”用作名词,指贤明之人,高明之人。扬,推举。侧陋:隐匿,卑下,埋没无名的贤人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