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越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畋猎下-扬子云中的「“其后熏鬻作虐,东夷横畔,羌戎睚眦,闽越相乱,遐氓为之不安,中国蒙被其难。于是圣武勃怒,爰整其旅,乃命骠卫,汾沄沸渭,云合电发,猋腾波流,机骇蜂轶,疾如奔星,击如震霆。碎 辒,破穹庐,脑沙幕,髓余吾。遂躐乎王庭,驱橐驼,烧熐蠡,分剓单于,磔裂属国。夷阬谷,拔卤莽,刊山石,蹂尸舆厮,系累老弱。 瘢耆,金镞淫夷者数十万人,皆稽颡树颌,扶服蛾伏,二十余年矣,尚不敢惕息。夫天兵四临,幽都先加,回戈邪指,南越相夷,靡节西征,羌僰东驰。是以遐方疏俗,殊邻绝党之域,自上仁所不化,茂德所不绥,莫不 足抗首,请献厥珍。使海内澹然,永亡边城之灾,金革之患。」篇,“闽越”解释为:皆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。分布在今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两广一带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张景阳中的「述职投边城,羁束戎旅间。」篇,“闽越”解释为:也作“闽粤”,古国名。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,后为汉武帝所灭。衣:穿着。这里指身上刻着。文蛇:刺画着蛇的图案。李善注:“苏武书曰:‘越人衣文蛇,代马依北风,君子于其国也,凄怆伤于心。’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司马长卿中的「告巴蜀太守:蛮夷自擅,不讨之日久矣。时侵犯边境,劳士大夫。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安集中国,然后兴师出兵,北征匈奴。单于怖骇,交臂受事,屈膝请和。康居西域,重译纳贡,稽颡来享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。右吊番禺,太子入朝。南夷之君,西僰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堕怠,延颈举踵,喁喁然皆向风慕义,欲为臣妾,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。夫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,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,以奉币帛。卫使者不然,靡有兵革之事、战斗之患,今闻其乃发军兴制,惊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擅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」篇,“闽越”解释为:古民族名。古代越人的一支,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北部、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。秦以其地为闽中郡。汉初其首领受封为闽越王,治东冶(今福建福州)。文中“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”指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),闽越王郢擅自攻打南越,汉朝派兵进击,郢图谋抗拒,被其弟与族人杀死事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四中的「闽越献蜜鹇」篇,“闽越”解释为:古越人的一支,相传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,亦称东越,擅长造船航海。秦并天下,置闽中郡。秦末曾经帮助刘邦打击项羽,故汉高祖五年(前202),刘邦立其首领无诸为闽越王,王闽中故地,即今福建,都东治(今福建福州)。此后,闽越自恃其地势险要、甲卒众多,心生分离。汉武帝元封年间平定闽越国,将其并入会稽郡。石蜜:又名崖蜜、岩蜜,是野蜂在高山岩穴中所酿之蜜,历经数十年粒粒积累而成。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大观本草·虫鱼》曰:“石蜜,味甘,平,无毒,微温。……陶隐居云:石蜜即崖蜜也,高山岩石间作之,色青赤,味小酸,食之心烦,其蜂黑色似虻。”斛(hú):旧时量器。也作量词,容量单位。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。《仪礼·聘礼》曰:“十斗曰斛。”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