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面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王安石中的「读《孟尝君传》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帝位面朝南,因而代称帝位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孙子荆中的「公孙渊承籍父兄,世居东裔,拥带燕、胡,冯凌险远。讲武盘桓,不供职贡,内傲帝命,外通南国。乘桴沧流,交畴货贿,葛越布于朔土,貂马延乎吴、会。自以为控弦十万,奔走足用,信能右折燕、齐,左振扶桑,凌轹沙漠,南面称王也。宣王薄伐,猛锐长驱,师次辽阳,而城池不守;桴鼓一震,而元凶折首。然后远迹疆埸,列郡大荒,收离聚散,咸安其居,民庶悦服,殊俗款附。自兹遂隆,九野清泰,东夷献其乐器,肃慎贡其楛矢。旷世不羁,应化而至,巍巍荡荡,想所具闻。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《周易·说卦》曰:“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,盖取诸此也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赞-袁彦伯中的「子布擅名,遭世方扰。抚翼桑梓,息肩江表。王略威夷,吴魏同宝。遂献宏谟,匡此霸道。桓王之薨,大业未纯。把臂托孤,惟贤与亲。辍哭止哀,临难忘身。成此南面,寔由老臣。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指吴三分天下称帝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下-范蔚宗中的「若夫高冠长剑,纡朱怀金者,布满宫闼;苴茅分虎,南面臣民者,盖以十数。府署第馆,棋列于都鄙;子弟支附,过半于州国。南金、和宝、冰纨、雾縠之积,盈仞珍藏;嫱媛、侍儿、歌童、舞女之玩,充备绮室。狗马饰雕文,土木被缇绣。皆剥割萌黎,竞恣奢欲。构害明贤,专树党类。其有更相援引,希附权强者,皆腐身薰子,以自衒达。同弊相济,故其徒有繁,败国蠹政之事,不可殚书。所以海内嗟毒,志士穷栖,寇剧缘间,摇乱区夏。虽忠良怀愤,时或奋发,而言出祸从,旋见孥戮。因复大考钩党,转相诬染。凡称善士,莫不罹被灾毒。窦武、何进,位崇戚近,乘九服之嚣怨,协群英之势力,而以疑留不断,至于殄败。斯亦运之极乎!虽袁绍龚行,芟夷无余,然以暴易乱,亦何云及!自曹腾说梁冀,竟立昏弱,魏武因之,遂迁龟鼎。所谓“君以此始,必以此终”,信乎其然矣!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指封为列侯。古代一国之主在堂上的座位,以面南背北为尊,故有君王南面之称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「刘放字子弃,涿郡人。汉广阳(顺)顷王子西乡(侯宏)顷侯容后也。历郡纲纪,举孝廉。遭世大乱,时渔阳王松据其土,放往依之。太祖克冀州,放说松曰:“往者董卓作逆,英雄并起;阻兵擅命,人自封殖。惟曹公能拔拯危乱,翼戴天子;奉辞伐罪,所向必克。以袁之强,守则淮南冰消,战则官渡大败。乘胜席卷,将清河朔;威刑既合,大势已现。速至者渐福,后服者先亡,此乃不俟终日、驰骛之时也。昔黥布弃南面之尊,仗剑归汉,诚识废兴之理,审去就之分也;将军宜投身委命,厚自结纳。”松然之。会太祖讨袁谭于南皮,以书招松。松举雍奴、泉州、安次以附之。放为松答太祖书,其文甚丽;太祖既善之,又闻其说,由是遂辟放。建安年,与松俱至。太祖大悦,谓放曰:“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,今何相似也!”乃以放参司空军事。历主簿、记室。出为郃阳、祋祤、赞令。魏国既建,与太原孙资,俱为秘书郎。先是,资亦历县令,参丞相军事。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指君主。古代君主接见群臣时面向南面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论语》雍也篇中的「子曰:“雍也可使南面。”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,天子、诸侯时皆面南而坐。此以“南面''代指卿大夫之位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庄子》内篇-齐物论中的「故昔者尧问于舜曰:“我欲伐宗、脍、胥敖,南面而不释然。其故何也?”舜曰:“夫三子者,犹存乎蓬艾之间。若不释然何哉!昔者十日并出,万物皆照,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!” 啮缺问乎王倪曰:“子知物之所同是乎?”曰:“吾恶乎知之!”“子知子之所不知邪?”曰:“吾恶乎知之!”“然则物无知邪?”曰:“吾恶乎知之!虽然,尝试言之: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?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?且吾尝试问乎女:民湿寝则腰疾偏死,鳅然乎哉?木处则惴栗恂惧,猨猴然乎哉?三者孰知正处?民食刍豢,麋鹿食荐,蝍蛆甘带,鸱鸦耆鼠,四者孰知正味?猨猵狙以为雌,麋与鹿交,鳅与鱼游。毛嫱丽姬,人之所美也;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自我观之,仁义之端,是非之涂,樊然淆乱,吾恶能知其辩!”啮缺曰:“子不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王倪曰:“至人神矣!大泽焚而不能热,河汉冱而不能寒,疾雷破山、飘风振海而不能惊。若然者,乘云气,骑日月,而游乎四海之外,死生无变于己,而况利害之端乎!”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君主临朝;古代帝王上朝理事总坐北朝南。释然:不耿介于怀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庚桑楚中的「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,偏得老聃之道,以北居畏垒之山,其臣之画然知者去 之,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;拥肿之与居,鞅掌之为使。居三年,畏垒大壤。畏垒 之民相与言曰:“庚桑之子始来,吾洒然异之。今吾日计之而不足,岁计之而有馀。庶几其圣人乎!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,社而稷之乎?” 庚桑子闻之,南面而不释然。弟子异之。庚桑子曰:“弟子何异于予?夫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夫春与秋,岂无得而然哉?天道已行矣。吾闻 至人,尸居环堵之室,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。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窍窍焉欲俎豆 予于贤人之间,我其杓之人邪!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。” 弟子曰:“不然。夫寻常之沟,巨鱼无所还其体,而鲵鱿为之制;步仞之丘 陵,巨兽无所隐其躯,而{薛女}狐为之祥。且夫尊贤授能,先善与利,自古尧、 舜以然,而况畏垒之民乎!夫子亦听矣!” 庚桑子曰:“小子来!夫函车之兽,介而离山,则不免于网罟之患;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故鸟兽不厌高,鱼鳖不厌深。夫全其形生之人,藏其身也,不厌深眇而已矣。 且夫二子者,又何足以称扬哉!是其于辩也,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。简发 而栉,数米而炊,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!举贤则民相轧,任和则民相盗。之数物者,不足以厚民。民之于利甚勤,子有杀父,臣有杀君,正昼为盗,日中穴阫。吾语女,大乱之本,必生于尧、舜之间,其末存乎千世之后。千世之后,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!”」篇,“南面”解释为:与北居对立,指老聃居于南面,才面南而坐,非指君主。不释然:不愉快,不高兴。此处“南面而不释然”与《齐物论》中的“南面而不释然”有所不同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