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史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内史执策,官人[缺字]丌职,曾祝敷筵席、设几。盛馈具:肺盐羹、胾脯、枣酏、醢、鱼腊、糗、韭百物。乃陈腥俎十二、干豆九十、鼎敦壶尊四十器。」篇,“内史”解释为:职官名。西周时开始设置,主要职责是掌管法令,拟定文书,协助国君策命诸侯及卿大夫,并负责爵禄的废置。《周礼·春官·内史》:“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,以诏王治。”郭璞注:“所以书赠赗之事。内史,主册命者。”执策:手执简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搜神记》卷五中的「蒋山庙戏婚」篇,“内史”解释为:魏晋时代,王、侯封国的实际行政长官,等于汉代的诸侯国相。汉以后,王、侯往往只享有封地的租税,不实际掌握行政权力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左传》中的「臧哀伯谏纳郜鼎」篇,“内史”解释为:周朝官名,掌书王命等事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《左传》中的「晁错、张汤」篇,“内史”解释为:官名。掌治京师之官。汉景帝前元二年(前155)分置左、右,汉武帝时右内史更名京兆尹,左内史更名左冯翊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春官 宗伯-叙官中的「内史,中大夫一人,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,中士八人,下士十有六人,府四人,史八人,胥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。」篇,“内史”解释为:官名。掌管天子八柄之法及国法之贰,以助王治理邦国。属官有外史、御史。孙诒让曰:“《宫正·注》谓其官府在宫中,故曰内史。又与大史相左右,亦曰右史,而与外史、御史为长。”按,因内史官府在宫内,职能如王之秘书长,故称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佞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