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盘石的解释

盘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畋猎中-司马长卿中的「“于是乎离宫别馆,弥山跨谷。高廊四注,重坐曲阁。华榱璧珰,辇道 属。步 周流,长途中宿。夷嵕筑堂,累台增成,岩窔洞房。 杳眇而无见,仰 橑而扪天。奔星更于闺闼,宛虹扡于楯轩。青龙蚴蟉于东箱,象舆婉 于西清。灵圄燕于闲馆;偓佺之伦,暴于南荣。醴泉涌于清室,通川过于中庭。盘石振崖,嵚岩倚倾。嵯峨 嶫,刻削峥嵘。玫瑰碧琳,珊瑚丛生。珉玉旁唐,玢豳文鳞。赤瑕驳荦,杂臿其间。晁采琬琰,和氏出焉。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大石。振崖:以盘石密致其崖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成公子安中的「若乃游崇岗,陵景山,临岩侧,望流川,坐盘石,漱清泉。藉皋兰之猗靡,荫修竹之蝉蜎。乃吟咏而发散,声骆驿而响连。舒蓄思之悱愤,奋久结之缠绵。心涤荡而无累,志离俗而飘然。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大石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王元长中的「若夫族茂麟趾,宗固盘石。跨掩昌姬,韬轶炎汉。元宰比肩于尚父,中铉继踵乎周南。分陕流勿翦之欢,来仕允克施之誉。莫不如珪如璋,令闻令望。朱茀斯皇,室家君王者也。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即磐石,厚重的大石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磐石之宗也。”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曹元首中的「汉鉴秦之失,封植子弟。及诸吕擅权,图危刘氏,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,百姓所以不易心者,徒以诸侯强大,盘石胶固,东牟、朱虚授命于内,齐、代、吴、楚作卫于外故也。向使高祖踵亡秦之法,忽先王之制,则天下已传,非刘氏有也。然高祖封建,地过古制,大者跨州兼域,小者连城数十,上下无别,权侔京室,故有吴、楚七国之患。贾谊曰:“诸侯强盛,长乱起奸。夫欲天下之治安,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,令海内之势,若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。则下无背叛之心,上无诛伐之事。”文帝不从。至于孝景,猥用朝错之计,削黜诸侯。亲者怨恨,疏者震恐,吴、楚唱谋,五国从风。兆发高祖,衅成文、景,由宽之过制,急之不渐故也。所谓末大必折,尾大难掉。尾同于体,犹或不从,况乎非体之尾,其可掉哉!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大石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曰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。”固:坚固。王符《潜夫论》曰:“器以便事为善,以胶固为上。”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陆士衡中的「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因人。故设官分职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财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;安上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。故《易》曰“说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。利博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,故诸侯享食土之实,万国受世及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,各务其治,九服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之图身,譬犹众目营方,则天网自昶;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三代所以直道,四王所以垂业也。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即磐石,厚而大的石头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铭-陆佐公中的「于是岁次天纪,月旅太簇,皇帝御天下之七载也。搆兹盛则,兴此崇丽。方且趋以表敬,观而知法。物睹双碣之容,人识百重之典。作范垂训,赫矣壮乎!爰命下臣,式铭盘石。其辞曰:」篇,“盘石”解释为巨石。这里指碑阙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经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