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清河的解释

清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董二袁刘传中的「高幹以并州降,复以幹为刺史。太祖之围邺也,谭略取甘陵、安平、勃海、河间,攻尚于中山。尚走故安,从熙;谭悉收其众,太祖将讨之。谭乃拔平原,并南皮,自屯龙凑。月,太祖军其门,谭不出。夜遁,奔南皮,临清河而屯。年正月,攻拔之,斩谭及图等。熙、尚为其将焦触、张南所攻,奔辽西乌丸。触自号幽州刺史,驱率诸郡太守、令长,背袁向曹;陈兵数万,杀白马盟。令曰:“违命者斩!”众莫敢语,各以次歃。至别驾韩珩,曰:“吾受袁公父子厚恩,今其破亡,智不能救,勇不能死,于义缺矣;若乃北面于曹氏,所弗能为也!”坐为珩失色。触曰:“夫兴大事,当立大义;事之济否,不待人。可卒珩志,以励事君。”高幹叛,执上党太守,举兵守壶口关。遣乐进、李典击之,未拔。年,太祖征幹。幹乃留其将夏昭、邓升守城,自诣匈奴单于求救,不得。独与数骑亡,欲南奔荆州,上洛都尉捕斩之。年,太祖至辽西,击乌丸。尚、熙与乌丸,逆军战,败走奔辽东。公孙康诱斩之,送其首。太祖高韩珩节,屡辟。不至,卒于家。」篇,“清河”解释为河流名。由南皮西南流向东北,距城约十公里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的「崔琰字季珪,清河东武城人也。少朴讷;好击剑,尚武事。年,乡移为正;始感激,读《论语》、《韩诗》。至年,乃结公孙方等,就郑玄受学。学未期,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;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,时谷籴悬乏,玄罢谢诸生。琰既受遣,而寇盗充斥,西道不通。于是周旋青、徐、兖、豫之郊,东下寿春,南望江、湖。自去家,年乃归,以琴书自娱。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。时士卒横暴,掘发丘陇。琰谏曰:“昔孙卿有言:‘士不素教,甲兵不利,虽汤、武,不能以战胜。’今道路暴骨,民未见德;宜敕郡县,掩骼埋胔,示惨怛之爱,追文王之仁。”绍以为骑都尉。后绍治兵黎阳,次于延津。琰复谏曰:“天子在许,民望助顺;不如守境述职,以宁区宇。”绍不听,遂败于官渡。及绍卒,子交争,争欲得琰。琰称疾固辞,由是获罪,幽于囹圄;赖阴夔、陈琳营救,得免。太祖破袁氏,领冀州牧,辟琰为别驾从事。谓琰曰:“昨案户籍,可得万众,故为大州也!”琰对曰:“今天下分崩,州幅裂;袁兄弟亲寻干戈,冀方蒸庶暴骨原野。未闻王师仁声先路,存问风俗,救其涂炭;而校计甲兵,唯此为先。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?”太祖改容谢之。于时宾客皆伏,失色。」篇,“清河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东武城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韩崔高孙王传中的「崔林字德儒,清河东武城人也。少时晚成,宗族莫知,惟从兄琰异之。太祖定冀州,召除邬长;贫无车马,单步之官。太祖征壶关,问长吏德政最者,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;于是擢为冀州主簿。徙署别驾、丞相掾属。魏国既建,稍迁御史中丞。文帝践阼,拜尚书。出为幽州刺史。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,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:“吴中郎将,上所亲重,国之贵臣也。仗节统事,州郡莫不奉笺致敬,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。若以边塞不修斩卿,使君宁能护卿邪?”别驾具以白林,林曰:“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,宁当相累邪?此州与胡虏接,宜镇之以静;扰之则动其逆心,特为国家生北顾忧,以此为寄。”在官期,寇窃寝息;犹以不事上司,左迁河间太守。清论多为林怨也。迁大鸿胪。龟兹王遣侍子宋朝,朝廷嘉其远至,褒赏其王甚厚。余国各遣子来朝,间使连属。林恐所遣或非真的,权取疏属贾胡,因通使命,利得印绶;而道路护送,所损滋多;劳所养之民,资无益之事,为夷狄所笑。此曩时之所患也。乃移书敦煌喻指,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,使有恒常。」篇,“清河”解释为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东武城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方伎传中的「清河令徐季龙使人行猎,令辂筮其所得。辂曰:“当获小兽,复非食禽;虽有爪牙,微而不强;虽有文章,蔚而不明:非虎非雉,其名曰狸。”猎人暮归,果如辂言。季龙取种物,著大箧中,使辂射。云:“器中藉藉有种物。”先说鸡子,后道蚕蛹;遂名之,惟以梳为篦耳。辂随军西行,过毌丘(俭)兴墓下;倚树哀吟,精神不乐。人间其故,辂曰:“林木虽茂,无形可久;碑诔虽美,无后可守。玄武藏头,苍头无足,白虎衔尸,朱雀悲哭:危已备,法当灭族。不过载,其应至矣!”卒如其言。后得休,过清河倪太守。时天旱,倪问辂雨期。辂曰:“今夕当雨。”是日畅燥,昼无形似;府丞及令在坐,咸谓不然。到鼓中,星月皆没;风云并起,竟成快雨。于是倪盛修主人礼,共为欢乐。」篇,“清河”解释为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北临清市东北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情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