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亲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言语 第二中的「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,问颍川人士,慈明先及诸兄。阆笑曰:“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?”慈明曰:“足下相难,依据者何经?”阆曰:“方问国士,而及诸兄,是以尤之耳!”慈明曰:“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公旦《文王》之诗,不论尧、舜之德而颂文、武者,亲亲之义也。《春秋》之义,内其国而外诸夏。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不为悖德乎?”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爱亲人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谢宣远中的「条繁林弥蔚,波清源愈浚。华宗诞吾秀,之子绍前胤。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亲近亲族中的人。前一亲字用作动词。敦:亲密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曹子建中的「臣植言:臣闻天称其高者,以无不覆;地称其广者,以无不载;日月称其明者,以无不照;江海称其大者,以无不容。故孔子曰:“大哉尧之为君!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。”夫天德之于万物,可谓弘广矣。盖尧之为教,先亲后疏,自近及远。其《传》曰:“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;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,其诗曰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是以雍雍穆穆,风人咏之。昔周公吊管、蔡之不咸,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。《传》曰:“周之宗盟,异姓为后。”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,亲亲之义寔在敦固,未有义而后其君、仁而遗其亲者也。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亲近亲属。前“亲”字为动词,后“亲”字为名词。敦固:朴实坚定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城陈萧王传中的「年,徙封东阿。年,复上疏,求存问亲戚,因致其意曰:臣闻天称其高者,以无不覆;地称其广者,以无不载;日月称其明者,以无不照;江海称其大者,以无不容。故孔子曰:“大哉!尧之为君。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。”夫天德之于万物,可谓弘广矣;盖尧之为教,先亲后疏,自近及远。其《传》曰:“克明俊德,以亲族;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及周之文王,亦崇厥化。其《诗》曰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;以御于家邦。”是以雍雍穆穆,风人咏之。昔周公吊管、蔡之不咸,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。《传》曰:“周之宗盟,异姓为后。”诚骨肉之恩,爽而不离;亲亲之义,实在敦固。未有义而后其君,仁而遗其亲者也。伏惟陛下:资帝唐钦明之德,体文王翼翼之仁;惠洽椒房,恩昭族;群后百僚,番休递上;执政不废于公朝,下情得展于私室;亲理之路通,庆吊之情展。诚可谓恕己治人,推惠施恩者矣。至于臣者,人道绝绪,禁锢明时,臣窃自伤也。不敢过望交气类,修人事,叙人伦;近且婚媾不通,兄弟(乖)永绝;吉凶之问塞,庆吊之礼废;恩纪之违,甚于路人;隔阂之异,殊于胡越。今臣以切之制,永无朝觐之望;至于注心皇极,结情紫闼,神明知之矣。然“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”!退惟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,愿陛下沛然垂诏:使诸国庆问,节得展;以叙骨肉之欢恩,全怡怡之笃义;妃妾之家,膏沐之遗,岁得再通;齐义于贵宗,等惠于百司。如此,则古人之所叹,风雅之所咏,复存于圣世矣。臣伏自惟省,岂无锥刀之用?及观陛下之所拔授,若以臣为异姓,窃自料度,不后于朝士矣。若得辞远游,戴武弁;解朱组,佩青绂;驸马、奉车,趣得号;安宅京室,执鞭珥笔;出从华盖,入侍辇毂;承答圣问,拾遗左右:乃臣丹诚之至愿,不离于梦想者也!远慕《鹿鸣》君臣之宴,中咏《常棣》匪他之诫;下思《伐木》友生之义,终怀《蓼莪》罔极之哀。每节之会,块然独处;左右唯仆隶,所对唯妻子;高谈无所与陈,发义无所与展。未尝不闻乐而拊心,临觞而叹息也。臣伏以为:犬马之诚不能动人,譬人之诚不能动天。崩城、陨霜,臣初信之;以臣心况,徒虚语耳!若葵藿之倾叶太阳,虽不为之回光,然终向之者,诚也。窃自比于葵藿;若降天地之施垂光之明者,实在陛下。臣闻《文子》曰:“不为福始,不为祸先。”今之否隔,友于同忧;而臣独倡言者,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。有不蒙施之物,必有惨毒之怀;故《柏舟》有“天只”之怨,《谷风》有“弃予”之叹。故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;孟子曰:“不以舜之所以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这里指亲属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的「刘封者,本罗侯寇氏之子,长沙刘氏之甥也。先主至荆州,以未有继嗣,养封为子。及先主入蜀,自葭萌还攻刘璋;时封年余,有武艺,气力过人,将兵俱与诸葛亮、张飞等溯流西上,所在战克。益州既定,以封为副军中郎将。初,刘璋遣扶风孟达,副法正,各将兵千人,使迎先主;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,留屯江陵。蜀平后,以达为宜都太守。建安年,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,房陵太守蒯祺为达所害。达将进攻上庸,先主阴恐达难独任;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,与达会上庸。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,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。先主加耽征北将军,领上庸太守,员乡侯如故。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、西城太守。迁封为副军将军。自关羽围樊城、襄阳,连呼封、达,令发兵自助。封、达辞以山郡初附,未可动摇,不承羽命。会羽覆败,先主恨之;又封与达忿争不和,封寻夺达鼓吹。达既惧罪,又忿恚封,遂表辞先主,率所领降魏。魏文帝善达之姿(才容)容才观,以为散骑常侍、建武将军,封平阳亭侯;合房陵、上庸、西城郡立以为新城郡,以达领新城太守。遣征南将军夏侯尚、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。达与封书曰:古人有言:“疏不间亲,新不加旧。”此谓上明下直,谗慝不行也。若乃权君谲主,贤父慈亲,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,孝子抱仁以陷难;种、商、白起、孝己、伯奇,皆其类也。其所以然,非骨肉好离,亲亲乐患也:或有恩移爱易,亦有谗间其间;虽忠臣不能移之于君,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。势利所加,改亲为仇;况非亲亲乎?故申生、卫伋、御寇、楚建禀受形之气,当嗣立之正,而犹如此。今足下与汉中王,道路之人耳!亲非骨血而据势权,义非君臣而处上位;征则有偏任之威,居则有副军之号:远近所闻也。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,有识之人相为寒心。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,必为太伯;卫伋听其弟之谋,无彰父之讥也。且小白出奔,入而为霸;重耳逾垣,卒以克复。自古有之,非独今也。夫智贵免祸,明尚夙达。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,疑生于外矣;虑定则心固,疑生则心惧;乱祸之兴作,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。私怨人情,不能不现,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。然则疑成怨闻,其发若践机耳。今足下在远,尚可假息时;若大军遂进,足下失据而还,窃相为危之!昔微子去殷,智果别族;违难背祸,犹皆如斯。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,非礼也;知祸将至而留之,非智也;见正不从而疑之,非义也。自号为丈夫,为此者,何所贵乎!以足下之才,弃身来东,继嗣罗侯,不为背亲也;北面事君,以正纲纪,不为弃旧也;怒不致乱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亲戚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宗室传中的「评曰:夫亲亲恩义,古今之常;“宗子维城”,诗人所称。况此诸孙,或赞兴初基,或镇据边陲,克堪厥任,不忝其荣者乎?故详著云。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亲戚。这是当时习语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周礼》天官 冢宰-大宰中的「以八统诏王驭万民。一曰亲亲,二曰敬故,三曰进贤,四曰使能,五曰保庸,六曰尊贵,七曰达吏,八曰礼宾。」篇,“亲亲”解释为:亲近亲族(包括九族)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