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奇正的解释

奇正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左太冲中的「“至乎勍敌纠纷,庶土罔宁。圣武兴言,将曜威灵。介胄重袭,旍旗跃茎。弓珧解檠,矛 飘英。三属之甲,缦胡之缨。控弦简发,妙拟更嬴。齐被练而铦戈,袭偏裻以 列。毕出征而中律,执奇正以四伐。硕画精通,目无匪制。推锋积纪,铓气弥锐。三接三捷,既昼亦月。克翦方命,吞灭咆烋。云撤叛换,席卷虔刘。祲威八纮,荒阻率由。洗兵海岛,刷马江州。振旅 ,反旆悠悠。凯归同饮,疏爵普畴。朝无刓印,国无费留。丧乱既弭而能宴,武人归兽而去战。萧斧戢柯以柙刃,虹旍摄麾以就卷。斟《洪范》,酌典宪。观所恒,通其变。上垂拱而司契,下缘督而自劝。道来斯贵,利往则贱。囹圄寂寥,京庾流衍。」篇,“奇正”解释为古时用兵,以对阵交锋为正,设计邀截袭击为奇。《孙子兵法·势》:“奇正相生,如循环之无端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徐胡二王传中的「王昶字文舒,太原晋阳人也。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;凌年长,昶兄事之。文帝在东宫,昶为太子文学,迁中庶子。文帝践阼,徒散骑侍郎。为洛阳典农。时都畿树木成林;昶斫开荒莱,勤劝百姓,垦田特多。迁兖州刺史。明帝即位,加扬烈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昶虽在外任,心存朝廷;以为“魏承秦、汉之弊,法制苛碎;不大厘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,而望治化复兴,不可得也”。乃著《治论》,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余篇;又著《兵书》余篇,言奇正之用。青龙中奏之。」篇,“奇正”解释为古代军事术语。其含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化。通常把按一般原则实施正面攻击叫做正,把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迂回、侧击、伏击等特殊作战手段叫做奇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》目录中的「孙子曰:凡治众如治寡,分数是也;斗众如斗寡,形名是也;三军之众,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,奇正是也;兵之所加,如以碫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 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。死而更生,四时是也。声不过五,五声之变,不可胜听也;色不过五,五色之变,不可胜观也;味不过五,五味之变,不可胜尝也;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,不可胜穷也。奇正相生,如循环之无端,孰能穷之哉! 激水之疾,至于漂石者,势也;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节也。故善战者,其势险,其节短。势如扩弩,节如发机。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可乱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可败。乱生于治,怯生于勇,弱生于强。治乱,数也;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 故善动敌者,形之,敌必从之;予之,敌必取之。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。故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。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。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 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」篇,“奇正”解释为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,其含义甚广。在军队部署上,担任警备的部队为正,集中机动的兵力为奇;担任钳制的部队为正,担任突击的部队为奇;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,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耆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