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后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于是孟春元日,群后旁戾。百僚师师,于斯胥洎。藩国奉聘,要荒来质。具惟帝臣,献琛执贽。当觐乎殿下者,盖数万以二。尔乃九宾重,胪人列。崇牙张,镛鼓设。郎将司阶,虎戟交铩。龙辂充庭,云旗拂霓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公卿诸侯。旁戾:一起到来。旁,并,一齐。戾,至,到达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耕藉-潘安仁中的「伊晋之四年,正月丁未,皇帝亲率群后,藉于千亩之甸,礼也。于是乃使甸帅清畿,野庐扫路,封人 宫,掌舍设枑。青坛蔚其岳立兮,翠幕黕以云布。结崇基之灵趾兮,启四涂之广阼。沃野坟腴,膏壤平砥。清洛浊渠,引流激水。遐阡绳直,迩陌如矢。 犗服于缥轭兮,绀辕缀于黛耜。俨储驾于廛左兮,俟万乘之躬履。百僚先置,位以职分。自上下下,具惟命臣。袭春服之萋萋兮,接游车之辚辚。微风生于轻 ,纤埃起于朱轮。森奉璋以阶列,望皇轩而肃震。若湛露之晞朝阳,似众星之拱北辰也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公宴-应吉甫中的「悠悠太上,民之厥初。皇极肇建,彝伦攸敷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众诸侯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陆士衡中的「余昔为太子洗马,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东宫。积年,余出补吴王郎中令。元康六年,入为尚书郎,鲁公赠诗一篇,作此诗答之云尔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群君。后,指国君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册-潘元茂中的「昔者董卓初兴国难,群后失位以谋王室,君则摄进,首启戎行,此君之忠于本朝也。后及黄巾,反易天常,侵我三州,延于平民,君又讨之,剪除其迹,以宁东夏,此又君之功也。韩暹、杨奉专用威命,又赖君勋,克黜其难;遂建许都,造我京畿,设官兆祀,不失旧物,天地鬼神于是获乂,此又君之功也。袁术僭逆,肆于淮南,慑惮君灵,用丕显谋,蕲阳之役,桥蕤授首。棱威南厉,术以殒溃,此又君之功也。回戈东指,吕布就戮,乘轩将反,张杨沮毙,眭固伏罪,张绣稽服,此又君之功也。袁绍逆常,谋危社稷,凭恃其众,称兵内侮,当此之时,王师寡弱,天下寒心,莫有固志,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诸神策,致届官渡,大歼丑类,俾我国家拯于危坠,此又君之功也。济师洪河,拓定四州,袁谭、高幹,咸枭其首。海盗奔迸,黑山顺轨,此又君之功也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谓诸侯。失位:言诸侯见王室遭难,皆去其位,为王室谋安定之策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陆士衡中的「堂堂萧公,王迹是因。绸缪睿后,无竞维人。外济六师,内抚三秦。拔奇夷难,迈德振民。体国垂制,上穆下亲。名盖群后,是谓宗臣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指所有的诸侯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虽皋、夔、衡、旦密勿之辅,比兹褊矣。是以高、光二圣,宸居其域,时至气动,乃龙见渊跃,拊翼而未举,则威灵纷纭,海内云蒸,雷动电熛。胡缢莽分,尚不莅其诛。然后钦若上下,恭揖群后,正位度宗。有于德不台渊穆之让,靡号师矢敦奋?之容,盖以膺当天之正统,受克让之归运。蓄炎上之烈精,蕴孔佐之弘陈云尔。洋洋乎若德!帝者之上仪,诰誓所不及已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是时圣上固以垂精游神,苞举艺文,屡访群儒,谕咨故老,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,肴核仁谊之林薮,以望元符之臻焉。既感群后之谠辞,又悉经五繇之硕虑矣。将 万嗣,扬洪辉,奋景炎,扇遗风,播芳烈,久而愈新,用而不竭。汪汪乎丕天之大律,其畴能亘之哉?唐哉皇哉,皇哉唐哉!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张铣注:“群后,百官也。”谠辞:直言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陆士衡中的「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因人。故设官分职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财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;安上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。故《易》曰“说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。利博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,故诸侯享食土之实,万国受世及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,各务其治,九服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之图身,譬犹众目营方,则天网自昶;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三代所以直道,四王所以垂业也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刘良注:“诸侯谨敬以事天子,则图身之本。”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景命不永,大渐弥留。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,薨于私第,春秋四十有八。昔柳庄疾棘,卫君当祭而辍礼;晏婴既往,齐君趍车而行哭。公之云亡,圣朝震悼于上,群后恇动于下。岂唯哀缠一国,痛深一主而已哉!追赠太宰,侍中、录尚书如故。给节,羽葆鼓吹,班剑为六十人。谥曰文简,礼也。夫乘德而处,万物不能害其贞;虚己以游,当世不能扰其度。均贵贱于条风,忘荣辱于彼我。然后可兼善天下,聊以卒岁;经始图终,式免祗悔。谁云克备,公实有焉。是以义结君子,惠沾庶类。言象所未形,述咏所不尽。故吏某甲等,感逝川之无舍,哀清晖之眇默。餐舆诵于丘里,瞻雅咏于京国。思卫鼎之垂文,想晋钟之遗则。方高山而仰止,刊玄石以表德。其辞曰: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谓百官诸侯。恇(kuāng):恐惧。动:五臣本作“恸”,极其悲痛之意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大禹谟中的「帝曰:“咨,禹!惟时有苗弗率,汝徂征!”禹乃会群后,誓于师,曰:“济济有众,咸听朕命!蠢兹有苗,昏迷不恭。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。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。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罚罪。尔尚一乃心力,其克有勋。”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指四方氏族部落首领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月,燕王上表贺冬至,称“臣”。诏曰:“古之王者,或有所不臣;王将宜依此义。表不称‘臣’乎,又当为报。夫后大宗者,降其私亲,况所继者重邪!若便同之臣妾,亦情所未安。其皆依礼典处,当务尽其宜。”有司奏以为:“礼莫崇于尊祖,制莫大于正典。陛下稽德期运,抚临万国;绍大宗之重,隆祖之基。伏惟燕王体尊戚属,正位藩服;躬秉虔肃,率蹈恭德以先万国:其于正典,阐济大顺,所不得制。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,奉以不臣之礼。臣等平议以为:燕王章表,可听如旧式。中诏所施,或存好问,准之义类,则宴觌之族也;可少顺圣敬,加崇仪称,示不敢斥,宜曰‘皇帝敬问大王侍御’。至于制书,国之正典,朝廷所以辨章公制,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;宜循法,故曰‘制诏燕王’。凡诏命、制书、奏事、上书诸称‘燕王’者,可皆上平。其非宗庙助祭之事,皆不得称王名;奏事、上书、文书及吏民,皆不得触王讳:以彰殊礼加于群后。上遵王典尊祖之制,俯顺圣敬烝烝之心;者不愆,礼实宜之。可普告施行。”月,甲申,黄龙现华阴县井中。甲午,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指曹氏宗族王公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城陈萧王传中的「年,徙封东阿。年,复上疏,求存问亲戚,因致其意曰:臣闻天称其高者,以无不覆;地称其广者,以无不载;日月称其明者,以无不照;江海称其大者,以无不容。故孔子曰:“大哉!尧之为君。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。”夫天德之于万物,可谓弘广矣;盖尧之为教,先亲后疏,自近及远。其《传》曰:“克明俊德,以亲族;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及周之文王,亦崇厥化。其《诗》曰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;以御于家邦。”是以雍雍穆穆,风人咏之。昔周公吊管、蔡之不咸,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。《传》曰:“周之宗盟,异姓为后。”诚骨肉之恩,爽而不离;亲亲之义,实在敦固。未有义而后其君,仁而遗其亲者也。伏惟陛下:资帝唐钦明之德,体文王翼翼之仁;惠洽椒房,恩昭族;群后百僚,番休递上;执政不废于公朝,下情得展于私室;亲理之路通,庆吊之情展。诚可谓恕己治人,推惠施恩者矣。至于臣者,人道绝绪,禁锢明时,臣窃自伤也。不敢过望交气类,修人事,叙人伦;近且婚媾不通,兄弟(乖)永绝;吉凶之问塞,庆吊之礼废;恩纪之违,甚于路人;隔阂之异,殊于胡越。今臣以切之制,永无朝觐之望;至于注心皇极,结情紫闼,神明知之矣。然“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”!退惟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,愿陛下沛然垂诏:使诸国庆问,节得展;以叙骨肉之欢恩,全怡怡之笃义;妃妾之家,膏沐之遗,岁得再通;齐义于贵宗,等惠于百司。如此,则古人之所叹,风雅之所咏,复存于圣世矣。臣伏自惟省,岂无锥刀之用?及观陛下之所拔授,若以臣为异姓,窃自料度,不后于朝士矣。若得辞远游,戴武弁;解朱组,佩青绂;驸马、奉车,趣得号;安宅京室,执鞭珥笔;出从华盖,入侍辇毂;承答圣问,拾遗左右:乃臣丹诚之至愿,不离于梦想者也!远慕《鹿鸣》君臣之宴,中咏《常棣》匪他之诫;下思《伐木》友生之义,终怀《蓼莪》罔极之哀。每节之会,块然独处;左右唯仆隶,所对唯妻子;高谈无所与陈,发义无所与展。未尝不闻乐而拊心,临觞而叹息也。臣伏以为:犬马之诚不能动人,譬人之诚不能动天。崩城、陨霜,臣初信之;以臣心况,徒虚语耳!若葵藿之倾叶太阳,虽不为之回光,然终向之者,诚也。窃自比于葵藿;若降天地之施垂光之明者,实在陛下。臣闻《文子》曰:“不为福始,不为祸先。”今之否隔,友于同忧;而臣独倡言者,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。有不蒙施之物,必有惨毒之怀;故《柏舟》有“天只”之怨,《谷风》有“弃予”之叹。故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;孟子曰:“不以舜之所以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指曹氏宗族中关系比较疏远的成员和异姓当中享有封爵的人。分居在各自封国的宗室近亲王公不在此列。 原文 »
〔1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后从讨关羽,封宣城侯。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,住公安。刘备东伐吴,吴王求和。瑾与备笺曰:“奄闻旗鼓来至白帝。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,危害关羽;怨深祸大,不宜答和:此用心于小,未留意于大者也。试为陛下,论其轻重及其大小;陛下若抑威损忿,暂省瑾言者,计可立决,不复咨之于群后也。陛下以关羽之亲,何如先帝?荆州大小,孰与海内?俱应仇疾,谁当先后?若审此数,易于反掌。”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,权曰:“孤与子瑜,有死生不易之誓。子瑜之不负孤,犹孤之不负子瑜也。”黄武元年,迁左将军,督公安,假节,封宛陵侯。虞翻以狂直流徙,惟瑾屡为之说。翻与所亲书曰:“诸葛敦仁,则天活物;比蒙清论,有以保分。恶积罪深,见忌殷重;虽有祁老之救,德无羊舌:解释难冀也。”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群臣。 原文 »
〔1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五子传中的「孙虑字子智,登弟也。少敏惠有才艺,权器爱之。黄武年,封建昌侯。后年,丞相雍等奏虑“性聪体达,所尚日新;比方近汉,宜进爵称王”。权未许。久之,尚书仆射存上疏曰:“帝王之兴,莫不褒崇至亲,以光群后。故鲁、卫于周,宠冠诸侯;高帝王,封列于汉:所以藩屏本朝,为国镇卫。建昌侯虑,禀性聪敏,才兼文武;于古典制,宜正名号。陛下谦光,未肯如旧;群僚大小,咸用於邑。方今奸寇恣睢,金鼓未弭;腹心爪牙,惟亲与贤。辄与丞相雍等议,咸以虑‘宜为镇军大将军,授任偏方,以光大业’。”权乃许之。于是假节,开府,治半州。虑以皇子之尊,富于春秋,远近嫌其不能留意。及至临事,遵奉法度,敬纳师友:过于众望。年,嘉禾元年卒。无子,国除。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 原文 »
〔1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公还邺。天子命公赞拜不名,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:如萧何故事。马超余众梁兴等,屯蓝田,使夏侯渊击平之。割河内之荡阴、朝歌、林虑,东郡之卫国、顿丘、东武阳、发干,巨鹿之廮陶、曲周、南和、广平、(之)任(城),赵之襄国、邯郸、易阳,以益魏郡。冬月,公征孙权。年春正月,进军濡须口;攻破权江西营,获权都督公孙阳,乃引军还。诏书并州,复为州。夏月,至邺。月丙申,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,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:朕以不德,少遭愍凶;越在西土,迁于唐、卫。当此之时,若缀旒然;宗庙乏祀,社稷无位;群凶觊觎,分裂诸夏。率土之民,朕无获焉,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。朕用夙兴假寐,震悼于厥心,曰:“惟祖惟父,股肱先正,其孰能恤朕躬!”乃诱天衷,诞育丞相,保乂我皇家,弘济于艰难。朕实赖之,今将授君典礼,其敬听朕命:昔者董卓初兴国难,群后释位以谋王室;君则摄进,首启戎行。此君之忠于本朝也。后及黄巾反易天常,侵我州,延及平民;君又翦之以宁东夏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韩暹、杨奉专用威命;君则致讨,克黜其难,遂迁许都,造我京畿,设官兆祀,不失旧物,天地鬼神于是获乂。此又君之功也。袁术僭逆,肆于淮南;慑惮君灵,用丕显谋,蕲阳之役,桥蕤授首,稜威南迈,术以陨溃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回戈东征,吕布就戮;乘辕将返,张杨殂毙,眭固伏罪,张绣稽服。此又君之功也。袁绍逆乱天常,谋危社稷,凭恃其众,称兵内侮。当此之时,王师寡弱,天下寒心,莫有固志;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其神策,致届官渡,大歼丑类,俾我国家拯于危坠。此又君之功也。济师洪河,拓定州,袁谭、高幹,咸枭其首,海盗奔进,黑山顺轨。此又君之功也。乌丸种,崇乱世,袁尚因之,逼据塞北;束马悬车,征而灭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刘表背诞,不供贡职;王师首路,威风先逝,百城郡,交臂屈膝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,滨据河、潼,求逞所欲;殄之渭南,献馘万计,遂定边境,抚和戎狄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鲜卑、丁零,重译而至;(单)箄于、白屋,请吏率职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君有定天下之功,重之以明德:班叙海内,宣美风俗;旁施勤教,恤慎刑狱;吏无苛政,民无怀慝;敦崇帝族,表继绝世;旧德前功,罔不咸秩。虽伊尹格于皇天,周公光于海,方之蔑如也!朕闻先王并建明德,胙之以土,分之以民,崇其宠章,备其礼物,所以藩卫王室,左右厥世也。其在周成,管、蔡不静,惩难念功,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;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」篇,“群后”解释为:诸侯。这里指讨伐董卓的州牧、郡太守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