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群吏的解释

群吏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周礼》天官 冢宰-宰夫中的「正岁,则以法警戒群吏,令修宫中之职事。书其能者与其良者,而以告于上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据孙诒让说,指宰夫的属吏及在王宫任职的官吏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夏官 司马-大司马中的「中冬,教大阅。前期,群吏戒众庶,修战法。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,百步则一,为三表,又五十步为一表。田之日,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,群吏以旗物、鼓、铎、镯、铙各帅其民而致。质明弊旗,诛后至者,乃陈车徒,如战之陈,皆坐。群吏听誓于陈前,斩牲以左右徇陈,曰:“不用命者,斩之!”中军以鼙令鼓,鼓人皆三鼓。司马振铎,群吏作旗,车徒皆作,鼓行,鸣镯,车徒皆行,及表乃止。三鼓,摝铎,群吏弊旗,车徒皆坐。又三鼓,振铎,作旗,车徒皆作。鼓进,鸣镯,车骤,徒趋,及表乃止,坐、作如初。乃鼓,车驰,徒走,及表乃止。鼓戒三阕,车三发,徒三刺,乃鼓退,鸣铙,且却,及表乃止,坐、作如初。遂以狩田。以旌为左右和之门,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,左右陈车徒,有司平之。旗居卒闲以分地,前后有屯百步,有司巡其前后。险野人为主,易野车为主。既陈,乃设驱逆之车,有司表貉于陈前。中军以鼙令鼓。鼓人皆三鼓,群司马振铎,车徒皆作,遂鼓行,徒衔枚而进。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及所弊,鼓皆 [缺字] ,车徒皆噪。徒乃弊,致禽馌兽于郊,入献禽以享烝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郑《注》曰:“乡师以下。”案乡师以下,还有州长、党正、族师等,但不包括乡大夫,因为乡大夫不掌田役致众之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小司寇中的「其位:王南乡,三公及州长、百姓北面,群臣西面,群吏东面。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,以众辅志而弊谋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谓乡遂、公邑、都鄙的官吏。金鹗曰:“乡遂都鄙之官也。”即指地方官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小司寇中的「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:一曰讯群臣,二曰讯群吏,三曰讯万民。听民之所刺宥,以施上服、下服之刑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指地方官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朝士中的「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。左九棘,孤、卿、大夫位焉,群士在其后。右九棘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位焉,群吏在其后。面三槐,三公位焉,州长、众庶在其后。左嘉石,平罢民焉。右肺石,达穷民焉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谓乡、遂、公邑、采邑等地方官吏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司刺中的「司刺掌三刺、三宥、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讼:壹刺曰讯群臣,再刺曰讯群吏,三刺曰讯万民;壹宥曰不识,再宥曰过失,三宥曰遗忘;壹赦曰幼弱,再赦曰老旄,三赦曰蠢愚。以此三法者求民情,断民中,而施上服、下服之罪,然后刑、杀。」篇,“群吏”解释为谓乡遂、都鄙、公邑等地方官员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区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