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逡巡的解释

逡巡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黄帝篇中的「列御寇为伯昏瞀人射,引之盈贯,措杯水其肘上,发之,镝矢复沓,方矢复寓。当是时也,犹象人也。伯昏无人曰:“是射之射,非不射之射也。当与汝登高山,履危石,临百仞之渊,若能射乎?”于是瞀人遂登高山,履危石,临百仞之渊,背逡巡,足二分垂在外。揖御寇而进之。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伯昏瞀人曰:“夫至人者,上窥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,尔于中也殆矣夫!”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。这里指欲进不进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雅量 第六中的「王劭、王荟共诣宣武,正值收庾希家。荟不自安,逡巡欲去;劭坚坐不动,待收信还,得不定,乃出。论者以劭为优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ūn)巡,有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上-班孟坚中的「主人之辞未终,西都宾矍然失容,逡巡降阶, 然意下,捧手欲辞。主人曰:“复位。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。”宾既卒业,乃称曰:“美哉乎斯诗!义正乎杨雄,事实乎相如,匪唯主人之好学,盖乃遭遇乎斯时也。小子狂简,不知所裁,既闻正道,请终身而诵之。”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ūn)巡,后退,欲进不进,迟疑不决貌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畋猎中-司马长卿中的「于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逡巡避席曰:“鄙人固陋,不知忌讳。乃今日见教,谨受命矣。”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却退。避席:谓离开座席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物色-谢惠连中的「俄而,微霰零,密雪下。王乃歌《北风》于“卫诗”,咏《南山》于“周雅”。授简于司马大夫,曰:“抽子秘思,骋子妍辞,侔色揣称,为寡人赋之。”相如于是避席而起,逡巡而揖,曰:“臣闻雪宫建于东国,雪山峙于西域。岐昌发咏于来思,姬满申歌于《黄竹》。《曹风》以‘麻衣’比色,楚谣以《幽兰》俪曲。盈尺则呈瑞于丰年,袤丈则表沴于阴德。雪之时义远矣哉!请言其始:若乃玄律穷,严气升;焦溪涸,汤谷凝;火井灭,温泉冰;沸潭无涌,炎风不兴;北户墐扉,裸壤垂缯。于是河海生云,朔漠飞沙。连氛累霭,揜日韬霞。霰淅沥而先集,雪纷糅而遂多。”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后退貌。揖:拱手为礼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「男子无大小,皆黥面文身。自古以来,其使诣中国,皆自称“大夫”。夏后少康之子封于会稽,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。今倭水人好沉没捕鱼蛤,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;后稍以为饰。诸国文身各异:或左或右,或大或小,尊卑有差。计其道里,当在会稽、东冶之东。其风俗不淫。男子皆露u ,以木绵招头。其衣横幅,但结束相连,略无缝。妇人被发屈u。作衣如单被,穿其中央,贯头衣之。种禾稻、纻麻。蚕桑、缉绩,出细纻、缣、绵。其地无牛、马、虎、豹、羊、鹊。兵用矛、楯、木弓。木弓短下长上,竹箭或铁镞,或骨镞。所有无与儋耳、朱崖同。倭地温暖。冬夏食生菜,皆徒跣。有屋室,父母兄弟卧息异处。以朱丹涂其身体,如中国用粉也。食饮用笾豆,手食。其死,有棺无椁,封土作冢。始死,停丧余日;当时不食肉,丧主哭泣,他人就歌舞饮酒。已葬,举家诣水中澡浴,以如练沐。其行来渡海诣中国,恒使人不梳头,不去虮虱,衣服垢污,不食肉,不近妇人;如丧人,名之为“持衰”。若行者吉善,共雇其生口、财物;若有疾病,遭暴害,便欲杀之,谓其持衰不谨。出真珠、青玉。其山有丹。其木有柟、杼、豫樟、楺枥、投橿、乌号、枫香;其竹篠簳、桃支。有姜、橘、椒、蘘荷,不知以为滋味。有猕猴、黑雉。其俗:举事行来,有所云为,辄灼骨而卜,以占吉凶;先告所卜,其辞如令龟法,视火坼占兆。其会同坐起,父子男女无别。人性嗜酒。见大人、所敬,但搏手以当跪拜。其人寿考,或百年,或年。其俗,国多女子大人皆妇,下户或妇。妇人不淫,不妒忌。不盗窃,少争讼。其犯法:轻者没其妻子,重者灭其门户。及宗族尊卑,各有差序,足相臣服。收租赋;有邸阁。国国有市,交易有无,使大倭监之。自女王国以北,特置大率,检察诸国;诸国畏惮之:常治伊都国,于国中有如刺史。王遣使诣京都、带方郡、诸韩国,及郡使倭国,皆临津搜露;传送文书赐遗之物诣女王,不得差错。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,逡巡入草。传辞说事,或蹲或跪,两手据地,为之恭敬。对应声曰“噫”,比如“然、诺”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ūn)巡,恭敬退下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庞统法正传中的「亮留镇荆州。统随从入蜀。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,统进策曰:“今因此会,便可执之;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州也。”先主曰:“初入他国,恩信未著。此不可也。”璋既还成都,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。统复说曰:“阴选精兵,昼夜兼道,径袭成都;璋既不武,又素无预备;大军猝至,举便定。此上计也。杨怀、高沛,璋之名将;各仗强兵,据守关头。闻数有笺谏璋,使发遣将军还荆州。将军未至,遣与相闻;说荆州有急,欲还救之;并使装束,外作归形。此子既服将军英名,又喜将军之去,计必乘轻骑来见;将军因此执之,进取其兵,乃向成都。此中计也。退还白帝,连引荆州,徐还图之。此下计也。若沉吟不去,将致大困,不可久矣!”先主然其中计,即斩怀、沛,还向成都。所过辄克,于涪大会,置酒作乐。谓统曰:“今日之会,可谓乐矣!”统曰:“伐人之国而以为欢,非仁者之兵也!”先主醉,怒曰:“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,非仁者邪?卿言不当,宜速起出!”于是统逡巡引退。先主寻悔,请还。统复故位,初不顾谢,饮食自若。先主谓曰:“向者之论,阿谁为失?”统对曰:“君臣俱失。”先主大笑,宴乐如初。进围雒县,统率众攻城;为流矢所中,卒,时年。先主痛惜,言则流涕。拜统父议郎,迁谏议大夫,诸葛亮亲为之拜。追赐统爵关内侯,谥曰靖侯。统子宏,字巨师。刚简有臧否,轻傲尚书令陈祗;为祗所抑,卒于涪陵太守。统弟林,以荆州治中从事,参镇北将军黄权,征吴;值军败,随权入魏。魏封列侯,至钜鹿太守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ūn)巡,立即。这是当时习语,与一般作徘徊流连的含义不同。参见周一良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》中“逡巡”条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先主既定益州,广汉太守夏(侯)纂请宓为师友祭酒,领官掾,称曰“仲父”。宓称疾,卧在第舍。纂将功曹古朴、主簿王普,厨膳,即宓第宴谈;宓卧如故。纂问朴曰:“至于贵州养生之具,实绝余州矣;不知士人何如余州也?”朴对曰:“乃自先汉以来,其爵位者或不如余州耳;至于著作为世师式,不负于余州也。严君平见黄、老作《指归》;扬雄见《易》作《太玄》,见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;司马相如为武帝制封禅之文:于今天下所共闻也。”纂曰:“仲父何如”?宓以簿击颊,曰:“愿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于小草,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:蜀有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;帝以会昌,神以建福,故能沃野千里。淮、济渎,江为其首。此其也。禹生石纽,今之汶山郡是也。昔尧遭洪水,鲧所不治;禹疏江决河,东注于海;为民除害,生民以来功莫先者。此其也。天帝布治房、心;决政参、伐:参、伐则益州分野,皇乘祗车出谷口,今之斜谷是也。此便鄙州之阡陌;明府以雅意论之:何若于天下乎?”于是,纂逡巡无以复答。益州辟宓为从事祭酒。先主既称尊号,将东征吴。宓陈天时必无其利;坐下狱幽闭,然后贷出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退缩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中的「惠庄叹息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ūn)巡,徘徊迟疑,落寞彷徨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庄子》外篇-秋水中的「公孙龙问于魏牟曰:“ 龙少学先王之道,长而明仁义之行;合同异,离坚白;然不然,可不可;困百家之知,穷众口之辩:吾自以为至达已。今吾闻庄子之言,茫然异之。不知论之不及与?知之弗若与?今吾无所开吾喙,敢问其方。” 公子牟隐机大息,仰天而笑曰:“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?谓东海之鳖曰:‘吾乐与!出跳梁乎井干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。赴水则接腋持颐,蹶泥则没足灭跗。还虷蟹与科斗,莫吾能若也。且夫擅一壑之水,而跨跱埳井之乐,此亦至矣。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?’东海之鳖左足未入,而右膝已絷矣。于是逡巡而却,告之海曰:‘夫千里之远,不足以举其大;千仞之高,不足以极其深。禹之时,十年九潦,而水弗为加益;汤之时,八年七旱,而崖不为加损。夫不为顷久推移,不以多少进退者,此亦东海之大乐也。’于是埳井之蛙闻之,适适然惊,规规然自失也。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,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,是犹使蚊负山,商蚷驰河也,必不胜任矣。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,而自适一时之利者,是非埳井之蛙与?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,无南无北,爽然四解,沦于不测;无东无西,始于玄冥,反于大通。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,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子往矣!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今子不去,将忘子之故,失子之业。”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,舌举而不下,乃逸而走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(qún)巡,犹豫徘徊,迟疑不决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让王中的「原宪居鲁,环堵之室,茨以生草;蓬户不完,桑以为枢;而瓮牖二室,褐以为塞;上漏下湿,匡坐而弦。子贡乘大马,中绀而表素,轩车不容巷,往见原宪。原宪华冠縰履,杖藜而应门。子贡曰:“嘻!先生何病?”原宪应之曰:“宪闻之,无财谓之贫,学而不能行谓之病。今宪贫也,非病也。”子贡逡巡而有愧色。原宪笑曰:“夫希世而行,比周而友,学以为人,教以为己,仁义之慝,舆马之饰,宪不忍为也。” 曾子居卫,缊袍无表,颜色肿哙,手足胼胝。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曳、縰而歌商颂,声满天地,若出金石。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。故养志者忘形,养形者忘利,致道者忘心矣。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向后退步,不前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楚辞》九思中的「悯上」篇,“逡巡”解释为逡巡(qūn xún),徘徊。圃:园圃。薮:湖泊。圃薮,指有着茂盛草木的湖泊,也就是沼泽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日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