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扰攘的解释

扰攘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,斩诸葛诞。月,诏曰:“古者克敌,收其尸以为京观,所以惩昏逆而彰武功也。汉孝武元鼎中,改桐乡为闻喜,新乡为获嘉,以著南越之亡。大将军亲总戎,营据丘头;内夷群凶,外殄寇虏;功济兆民,声振海。克敌之地,宜有令名:其改‘丘头’为‘武丘’。明以武平乱,后世不忘;亦京观、邑之义也”。夏月,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,封晋公,食邑郡,加之锡;文王前后让,乃止。月,丙子,诏曰:“昔南阳郡山贼扰攘,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。功曹应余独身捍衮,遂免于难。余颠沛殒毙,杀身济君。其下司徒:署余孙伦吏,使蒙伏节之报”辛卯,大论淮南之功,封爵、行赏各有差。秋月,甲戌,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。丙寅,诏曰:“夫养老兴教,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。必有老、更以崇至敬,乞言纳诲,著在惇史;然后合承流,下观而化。宜妙简德行,以充其选。关内侯王祥,履仁秉义,雅志淳固。关内侯郑小同,温恭孝友,率礼不忒。其以祥为老,小同为更。”车驾亲率群司,躬行古礼焉。是岁,青龙、黄龙仍现顿丘、冠军、阳夏县界井中。」篇,“扰攘”解释为动乱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二公孙陶四张传中的「公孙度字升济,本辽东襄平人也。度父延,避吏居玄菟,任度为郡吏。时玄菟太守公孙琙,子豹,年岁早死。度少时名“豹”,又与琙子同年;琙见而亲爱之,遣就师学,为取妻。后举有道,除尚书郎。稍迁冀州刺史,以谣言免。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,荐度为辽东太守。度起玄菟小吏,为辽东郡所轻。先时,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,召度子康为伍长。度到官,收昭,笞杀于襄平市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,皆以法诛。所夷灭百余家,郡中震栗。东伐高句骊,西击乌丸,威行海外。初平元年,度知中国扰攘,语所亲吏柳毅、阳仪等曰:“汉祚将绝,当与诸卿图王耳!” 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,长丈余,下有小石为之足。或谓度曰:“此汉宣帝冠石之祥。而里名,与先君同。社主土地,明当有土地;而公为辅也。”度益喜。故河内太守李敏,郡中知名。恶度所为,恐为所害,乃将家属入于海。度大怒,掘其父冢,剖棺焚尸,诛其宗族。分辽东郡为辽西、中辽郡,置太守。越海收东莱诸县,置营州刺史。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;追封父延为建义侯。立汉祖庙;承制设坛?于襄平城南,郊祀天地;籍田,治兵;乘鸾路,旒,旄头羽骑。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,封永宁乡侯。度曰:“我王辽东,何永宁也!”藏印绶武库。」篇,“扰攘”解释为动乱不宁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的「布诛,涣得归太祖。涣言曰:“夫兵者,凶器也;不得已而用之。鼓之以道德;征之以仁义;兼抚其民而除其害。夫然,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。自大乱以来,数年矣。民之欲安,甚于倒悬;然而暴乱未息者,何也?意者政失其道欤?涣闻明君善于救世:故世乱,则齐之以义;时伪,则镇之以朴。世异事变,治国不同,不可不察也。夫制度损益,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。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,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,诚百王不易之道也。公明哲超世,古之所以得其民者,公既勤之矣;今之所以失其民者,公既戒之矣;海内赖公,得免于危亡之祸;然而民未知义,其惟公所以训之:则天下幸甚!”太祖深纳焉。拜为沛南部都尉。是时新募民开屯田。民不乐,多逃亡。涣白太祖曰:“夫民安土重迁,不可卒变;易以顺行,难以逆动;宜顺其意,乐之者乃取,不欲者勿强。”太祖从之,百姓大悦。迁为梁相。涣每敕诸县:“务存鳏寡、高年,表异孝子、贞妇。”常谈曰:“世治则礼详,世乱则礼简。全在斟酌之间耳。方今虽扰攘,难以礼化,然在吾所以为之。”为政崇教训,恕思而后行,外温柔而内能断。以病去官,百姓思之。」篇,“扰攘”解释为动荡混乱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中的「景耀年,后主从谯周之计,遣使请降于邓艾;其书,正所造也。明年正月,钟会作乱成都,后主东迁洛阳。时扰攘仓猝,蜀之大臣无翼从者;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,舍妻子单身随侍。后主赖正相导宜适,举动无阙;乃慨然叹息,恨知正之晚。时论嘉之。赐爵关内侯。泰始中,除安阳令,迁巴西太守。(泰始年诏曰:“正,昔在成都,颠沛守义,不违忠节;及见受用,尽心干事,有治理之绩。其以正为巴西太守。”)咸宁年卒。凡所著述诗论赋之属,垂百篇。」篇,“扰攘”解释为混乱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的「评曰:刘繇藻厉名行,好尚臧否;至于扰攘之时,据万里之土,非其长也。太史慈信义笃烈,有古人之分。士燮作守南越,优游终世;至子不慎,自贻凶咎: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。」篇,“扰攘”解释为动乱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