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寅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铭-陆佐公中的「于是俯察旁罗,登台升库。则于地四,参以天一。建武遗蠹,咸和余舛,金筒方员之制,飞流吐纳之规,变律改经,一皆惩革。天监六年,太岁丁亥,十月丁亥朔,十六日壬寅,漏成进御。以考辰正晷,测表候阴,不谬圭撮,无乖黍累。又可以校运筭之睽合,辨分天之邪正,察四气之盈虚,课六历之疏密。永世贻则,传之无穷。赫矣焕乎,无得而称也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干支名。此用以纪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壬寅,天子祭于铁山,祀于郊门,乃彻祭器于剞闾之人。温归乃膜拜而受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七月二十四日。距前“辛丑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一日,登于铁山。”顾实作“七月初六日”,亦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壬寅 ,天子饮于文山之下。文山之人归遗 ,乃献良马十驷 ,用牛三百,守狗九十,牥牛二百 。天子之豪马、豪牛、尨狗、豪羊 ,以三十祭文山。又赐之黄金之婴二九,贝带三十,朱三百裹,桂姜百[生僻字 详见原文]。归遗乃膜拜而受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当为“壬申”,即八月三十日。距前三日。若作“壬寅”,则为九月三十日。檀萃云:“当作‘壬申’。”陈逢衡、丁谦、顾实等皆从之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三日,饮于文山之下。原作‘壬寅’,误。盖上明言‘三日游于文山’,且作‘壬寅’,是仲秋至孟冬有一百余日矣,核改‘壬申’,则五十九日,两皆密合。”顾实亦作“壬申”,即八月初十日,距前亦三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壬寅,天子东至于雀梁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六月十二日。距前“丁酉”五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公还邺。月壬寅,公亲耕籍田。夏月,天子进公爵为魏王。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,与其侯王来朝。天子命王女为公主,食汤沐邑。秋月,匈奴南单于呼厨泉,将其名王来朝。待以客礼,遂留魏。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。月,以大理钟繇为相国。冬月,治兵,遂征孙权。月至谯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初三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诏曰:“古之帝王,封建诸侯,所以藩屏王室也。《诗》不云乎,‘怀德维宁,宗子维城’。秦、汉继周,或强或弱,俱失厥中。大魏创业,诸王开国;随时之宜,未有定制:非所以永为后法也。其改封诸侯王,皆以郡为国。”月,癸酉,行东巡;所过存问高年鳏寡孤独,赐谷帛。乙亥,月犯轩辕大星。夏月,壬寅,行幸许昌宫。甲子,初进新果于庙。月,皇子殷薨,追封谥安平哀王。秋月,以卫尉董昭为司徒。月,行幸摩陂。治许昌宫,起景福、承光殿。冬月,殄夷将军田豫帅众讨吴将周贺于成山,杀贺。月,丙寅,太白昼现;有星孛于翼,近太微上将星。庚寅,陈思王植薨。月,行还许昌宫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初一日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月,太白昼现。孙权入居巢湖口,向合肥新城;又遣将陆议、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、沔。月,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。宠欲拔新城守,致贼寿春。帝不听,曰:“昔汉光武遣兵悬据略阳,终以破隗嚣。先帝东置合肥,南守襄阳,西固祁山;贼来辄破于城之下者,地有所必争也。纵权攻新城,必不能拔;敕诸将坚守,吾将自往征之;比至,恐权走也。”秋月,壬寅,帝亲御龙舟,东征。权攻新城,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。帝军未至数百里,权遁走,议、韶等亦退。群臣以为:“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,未解,车驾可西幸长安。”帝曰:“权走,亮胆破;大将军(以)必制之!吾无忧矣。”遂进军幸寿春,录诸将功,封赏各有差。月,己未,大曜兵,飨军;遣使者持节,犒劳合肥、寿春诸军。辛巳,行还许昌宫。司马宣王与亮相持,连围积日;亮数挑战,宣王坚垒不应。会亮卒,其军退还。冬月,乙丑,月犯镇星及轩辕。戊寅,月犯太白。月,京都地震,从东南来,隐隐有声,摇动屋瓦。月,诏有司删定大辟,减死罪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诏太尉司马宣王。率众讨辽东。月,癸卯,以太中大夫韩暨为司徒。癸丑,月犯心距星;又犯心中央大星。夏月,庚子,司徒韩暨薨。壬寅,分沛国萧、相、竹邑、符离、蕲、铚、龙亢、山桑、洨、虹县,为汝阴郡;宋县、陈郡苦县皆属谯郡。以沛、杼秋、公丘、彭城丰国、广戚并县,为沛王国。庚戌,大赦。月,乙亥,月犯心距星,又犯中央大星。月,省渔阳郡之狐奴县,复置安乐县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十一日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正月,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、前将军文钦,以淮南之众西入,战于乐嘉。闰月壬辰,峻及骠骑将军吕据、左将军留赞,率兵袭寿春;军及东兴,闻钦等败。壬寅,兵进于橐皋,钦诣峻降,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。魏诸葛诞入寿春,峻引军还。月,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,交战,珍败绩。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,赞及将军孙楞、蒋修等,皆遇害。月,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,不克。秋月,将军孙仪、张怡、林恂等,谋杀峻;发觉,仪自杀,恂等伏辜。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。使卫尉冯朝,城广陵。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,留略为东海太守。是岁,大旱。月,作太庙。以冯朝为监军使者,督徐州诸军事。民饥,军士怨叛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,立中山、代等王。大赦。濬、彬所至,则土崩瓦解,靡有御者;预又斩江陵督伍延,浑复斩丞相张悌、丹杨太守沈莹等:所在战克。()月丙寅,殿中亲近数百人,叩头请皓:杀岑昏。皓惶愦,从之。戊辰,陶濬从武昌还,即引见。问水军消息,对曰:“蜀船皆小;今得万兵,乘大船战,自足击之!”于是合众,授濬节、钺。明日当发,其夜,众悉逃走。而王濬顺流将至,司马伷、王浑皆临近境。皓用光禄勋薛莹、中书令胡冲等计,分遣使,奉书于濬、伷、浑曰:“昔汉室失统,州分裂;先人因时,略有江南;遂分阻山川,与魏乖隔。今大晋龙兴,德覆海;暗劣偷安,未喻天命。至于今者,猥烦军;衡盖路次,远临江渚。举国震惶,假息漏刻;敢缘天朝,含弘光大。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,奉所佩印绶,委质请命。惟垂信纳,以济元元。”(壬申)月壬寅,王濬最先到;于是受皓之降,解缚焚榇,延请相见。伷以皓致印绶于己,遣使送皓;皓举家西迁,以太康元年月丁亥集于京邑。月甲申,诏曰:“孙皓穷迫归降,前诏待之以不死;今皓垂至,意犹愍之。其赐号为归命侯;进给衣服、车乘,田顷;岁给谷千斛,钱万,绢百匹,绵百斤。皓太子瑾,拜中郎;诸子为王者,拜郎中。”()年,皓死于洛阳。」篇,“壬寅”解释为: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