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鱼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山一经中的「又西五十二里,曰竹山,其上多乔木,其阴多铁。有草焉,其名曰黄雚,其状如樗,其叶如麻,白华而赤实,其状如赭,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胕。竹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,其阳多竹箭,多苍玉。丹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洛水,其中多水玉,多人鱼。有兽焉,其状如豚而白毛,大如笄而黑端,名曰豪彘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大鲵,俗称娃娃鱼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三卷 北山经-北次三经中的「又东北二百里,曰龙侯之山,无草木,多金玉。决决之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。其中多人鱼,其状如鮷鱼,四足,其音如婴儿,食之无痴疾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指大鲵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四经中的「又西二百里,曰熊耳之山,其上多漆,其下多棕。浮濠之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洛,其中多水玉,多人鱼。有草焉,其状如苏而赤华,名曰葶[艹冖心用(上中下)],可以毒鱼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指大鲵,俗称娃娃鱼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六经中的「又西一百四十里,曰傅山,无草木,多瑶、碧。厌染之水出于其阳,而南流注于洛,其中多人鱼。其西有林焉,名曰墦冢。谷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,其中多珚玉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指大鲵,即娃娃鱼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六经中的「又西九十里,曰阳华之山,其阳多金玉,其阴多青、雄黄,其草多薯,多苦辛,其状如橚,其实如瓜,其味酸甘,食之已疟。杨水出焉,而西南流注于洛。其中多人鱼。门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河,其中多玄。[纟昔(左右)]姑之水出于其阴,而东流注于门水,其上多铜。门水出于河,七百九十里入洛水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指大鲵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一经中的「又东北一百五十里,曰朝歌之山。[氵无(左右)]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荥,其中多人鱼。其上多梓、枏,其兽多羚、麋。有草焉,名曰莽草,可以毒鱼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大鲵,俗称娃娃鱼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一经中的「又东南二十五里,曰葴山,[氵亲(左右)]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汝水,其中多人鱼,多蛟,多颉。」篇,“人鱼”解释为:大鲵俗称娃娃鱼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