弱冠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下-潘安仁中的「仆少窃乡曲之誉,忝司空太尉之命,所奉之主,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,举秀才为郎。逮事世祖武皇帝,为河阳怀令、尚书郎、廷尉平。今天子谅暗之际,领太傅主簿。府主诛,除名为民。俄而复官,除长安令。迁博士,未召拜,亲疾,辄去官,免。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,八徙官而一进阶,再免,一除名,一不拜职,迁者三而已矣。虽通塞有遇,抑亦拙者之效也。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,固谓拙于用多。称多则吾岂敢,言拙信而有征。方今俊乂在官,百工惟时,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。太夫人在堂,有羸老之疾,尚何能违膝下色养,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?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指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成年。知命:《论语·为政》孔子曰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咏史-左太冲中的「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后泛称年少为弱冠。柔翰:毛笔。王粲《车渠椀赋》曰:“援柔翰以作赋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潘正叔中的「宓生化单父,子奇莅东阿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冠。后因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。鼎铉:鼎侧用以提举的耳环。此指潘岳被举荐为司空府的属官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行旅上-潘安仁中的「微身轻蝉翼,弱冠忝嘉招。在疚妨贤路,再升上宰朝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。忝嘉招:指被贾充举荐为秀才事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下-鲍明远中的「十五讽诗书,篇翰靡不通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后沿称年少为弱冠。参:拜谒。多士:李周翰注:“朝臣也。”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令-任彦昇中的「爰在弱冠,首应弓旌;客游梁朝,则声华籍甚;荐名宰府,则延誉自高;隆昌季年,勤王始著;建武惟新,缔构斯在;功隆赏薄,嘉庸莫畴;一马之田,介山之志愈厉;六百之秩,大树之号斯存。及拥旄司部,代马不敢南牧;推毂樊、邓,胡尘罕尝夕起。惟彼狡僮,穷凶极虐,衣冠泯绝,礼乐崩丧。既而鞠旅誓众,言谋王室,白羽一麾,黄鸟厎定。甲既鳞下,车亦瓦裂,致天之届,拱揖群后。丰功厚利,无得而称。是以祥光总至,休气四塞;五老游河,飞星入昴。元功茂勋,若斯之盛,而地狭乎四履,势卑乎九伯,帝有恧焉! 轩萃止,今遣某位、某甲等,率兹百辟,人致其诚,庶匪席之旨,不远而复!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。古时男子二十始冠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孔文举中的「窃见处士平原祢衡,年二十四,字正平,淑质贞亮,英才卓跞;初涉艺文,升堂睹奥;目所一见,辄诵于口;耳所暂闻,不忘于心;性与道合,思若有神。弘羊潜计,安世默识,以衡准之,诚不足怪。忠果正直,志怀霜雪,见善若惊,疾恶若仇。任座抗行,史鱼厉节,殆无以过也。鸷鸟累百,不如一鹗。使衡立朝,必有可观。飞辩骋辞,溢气坌涌;解疑释结,临敌有余。昔贾谊求试属国,诡系单于;终军欲以长缨,牵致劲越。弱冠慷慨,前代美之。近日路粹、严象,亦用异才,擢拜台郎,衡宜与为比。如得龙跃天衢,振翼云汉,扬声紫微,垂光虹蜺,足以昭近署之多士,增四门之穆穆。钧天广乐,必有奇丽之观;帝室皇居,必畜非常之宝。若衡等辈,不可多得。激楚阳阿,至妙之容,掌技者之所贪;飞兔、娆 ,绝足奔放,良、乐之所急也。臣等区区,敢不以闻?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故用以指二十岁左右的年龄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石季伦中的「余少有大志,夸迈流俗,弱冠登朝,历位二十五年。五十以事去官。晚节更乐放逸,笃好林薮,遂肥遁于河阳别业。其制宅也,却阻长堤,前临清渠,百木几于万株,流水周于舍下。有观阁池沼,多养鱼鸟。家素习技,颇有秦、赵之声。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,入则有琴书之娱。又好服食咽气,志在不朽,慠然有凌云之操。欻复见牵羁,婆娑于九列,困于人间烦黩,常思归而永叹。寻览乐篇,有《思归引》。傥古人之情,有同于今,故制此曲。此曲有弦无歌,今为作歌辞,以述余怀。恨时无知音者,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其时尚弱,称弱冠。后以称年少。《晋书·石崇传》:“年二十余,为修武令,有能名。”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初拜秘书郎,迁太子舍人。以选尚公主,拜驸马都尉。元徽初,迁秘书丞。于是采公曾之《中经》,刊弘度之四部,依刘歆《七略》,更撰《七志》。盖尝赋诗云:“稷、契匡虞、夏,伊、吕翼商、周。”自是始有应务之迹,生民属心矣。时司徒袁粲,有高世之度,脱落尘俗,见公弱龄,便望风推服,叹曰:“衣冠礼乐在是矣!”时粲位亚台司,公年始弱冠,年势不侔,公与之抗礼,因赠粲诗,要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粲答诗曰:“老夫亦何寄,之子照清襟。”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因以弱冠指二十岁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五-刘孝标中的「“陆大夫宴喜西都,郭有道人伦东国,公卿贵其籍甚,搢绅羡其登仙。加以 颐蹙额,涕唾流沫,骋黄马之剧谈,纵碧鸡之雄辩,叙温郁则寒谷成暄,论严苦则春丛零叶,飞沉出其顾指,荣辱定其一言。于是有弱冠王孙,绮纨公子,道不挂于通人,声未遒于云阁,攀其鳞翼,丐其余论,附驵骥之旄端,轶归鸿于碣石。是曰谈交,其流三也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古时男子二十成人,初加冠,体还未壮,故称弱。后沿称年少为弱冠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夫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此之谓不朽。所以子产云亡,宣尼泣其遗爱;随武既没,赵文怀其余风:于文简公见之矣!公讳渊,字彦回,河南阳翟人也。微子以至仁开基,宋段以功高命氏。爰逮两汉,儒雅继及。魏晋以降,奕世重晖。乃祖太傅元穆公,德合当时,行比州壤。深识臧否,不以毁誉形言;亮采王室,每怀冲虚之道。可谓婉而成章,志而晦者矣。自兹厥后,无替前规,建官惟贤,轩冕相袭。公禀川岳之灵晖,含珪璋而挺曜。和顺内凝,英华外发。神茂初学,业隆弱冠。是以仁经义纬,敦穆于闺庭;金声玉振,寥亮于区 。孝敬淳深,率由斯至。尽欢朝夕,人无间言。逍遥乎文雅之囿,翱翔乎礼乐之场。风仪与秋月齐明,音徽与春云等润。韵宇弘深,喜愠莫见其际;心明通亮,用人言必由于己。汪汪焉,洋洋焉,可谓澄之不清,挠之不浊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谓二十岁。古时男子二十成人,初加冠,其体未壮,故称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董二袁刘传中的「绍遂领冀州牧。从事沮授说绍曰:“将军弱冠登朝,则播名海内;值废立之际,则忠义奋发;单骑出奔,则董卓怀怖;济河而北,则勃海稽首。振郡之卒,撮冀州之众;威震河朔,名重天下。虽黄巾猾乱,黑山跋扈;举军东向,则青州可定;还讨黑山,则张燕可灭;回众北首,则公孙必丧;震胁戎狄,则匈奴必从。横大河之北,合州之地;收英雄之才,拥百万之众;迎大驾于西京,复宗庙于洛邑;号令天下,以讨未复。以此争锋,谁能敌之!比及数年,此功不难。”绍喜曰:“此吾心也!”即表授为监军、奋威将军。卓遣执金吾胡母班、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;绍使河内太守王匡,杀之。卓闻绍得关东,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。当是时,豪侠多附绍,皆思为之报。州郡蜂起,莫不假其名。馥怀惧,从绍索去,往依张邈。后绍遣使诣邈,有所计议。与邈耳语,馥在坐上,谓见图构。无何起,至溷自杀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。登朝:到朝廷做官。袁绍二十岁左右被正式任命为濮阳县县长,见本卷上文裴注引《英雄记》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傅嘏字兰石,北地泥阳人。傅介子之后也。伯父巽,黄初中为侍中、尚书。嘏弱冠知名,司空陈群辟为掾。时散骑常侍刘劭作《考课法》,事下府。嘏难劭论曰:盖闻帝制宏深,圣道奥远;苟非其才,则道不虚行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暨乎王略亏颓,而旷载罔缀;微言既没,籍泯玷。何则?道弘致远而众才莫晞也。案劭《考课》论,虽欲寻前代黜陟之文,然其制度略已阙亡。礼之存者,惟有周典:外建侯伯,藩屏服;内立列司,管齐职;土有恒贡,官有定则;百揆均任,民殊业。故考绩可理而黜陟易通也。大魏继百王之末,承秦、汉之烈,制度之流,靡所修采。自建安以来,至于青龙;神武拨乱,肇基皇祚;扫除凶逆,芟夷遗寇;旌旗卷舒,日不暇给。及经邦治戎,权法并用;百官群司,军国通任;随时之宜,以应政机。以古施今,事杂义殊,难得而通也。所以然者,制宜经远,或不切近;法应时务,不足垂后。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立本也;循名考实,纠励成规,所以治末也。本纲未举而造制(未呈)末程,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;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,精幽明之理也。昔先王之择才,必本行于州闾,讲道于庠序;行具而谓之贤,道修则谓之能。乡老献贤能于王,王拜受之:举其贤者,“出使长之”;科其能者,“入使治之”。此先王收才之义也。方今州之民,爰及京城,未有乡之举;其选才之职,专任吏部。按品、状,则实才未必当;任(薄)簿伐,则德行未为叙。如此则殿最之课,未尽人才。述综王度,敷赞国式;体深义广,难得而详也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 原文 »
〔1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毌丘诸葛邓钟传中的「会尝论《易》无互体、才性同异。及会死后,于会家得书篇;名曰《道论》,而实刑名家也,其文似会。初,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。弼好论儒道,辞才逸辩;注《易》及《老子》。为尚书郎,年余卒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山阳王弼:王弼是山阳郡高平(今山东济宁市东南)人,王粲的族孙。他和何晏同为魏晋玄学的奠基者。 原文 »
〔1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关张马黄赵传中的「年,先主为汉中王;拜羽为前将军,假节、钺。是岁,羽率众攻曹仁于樊。曹公遣于禁助仁。秋,大霖雨,汉水泛溢,禁所督军皆没;禁降羽,羽又斩将军庞德;梁、郏、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,为之支党。羽威震华夏,曹公议徙许都,以避其锐。司马宣王、蒋济以为:“关羽得志,孙权必不愿也。可遣人劝权蹑其后,许割江南以封权,则樊围自解。”曹公从之。先是,权遣使为子索羽女。羽骂辱其使,不许婚;权大怒。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,将军(傅)士仁屯公安;素皆嫌羽自轻己。羽之出军,芳、仁供给军资,不悉相救;羽言“还当治之”,芳、仁咸怀惧不安。于是权阴诱芳、仁,芳、仁使人迎权。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,羽不能克,引军退还。权已据江陵,尽虏羽士众妻子,羽军遂散。权遣将逆击羽,斩羽及子平于临沮。追谥羽曰壮缪侯。子兴嗣。兴字安国。少有令问,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。弱冠为侍中、中监军,数岁卒。子统嗣,尚公主,官至虎贲中郎将。卒,无子,以兴庶子彝续封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中监军:官名。京城禁卫军的监督者。 原文 »
〔1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张昭字子布,彭城人也。少好学,善隶书。从白侯子安受《左氏春秋》,博览众书;与琅邪赵昱、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。弱冠察孝廉,不就。与朗共论旧君讳事,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。刺史陶谦举茂才,不应;谦以为轻己,遂见拘执。昱倾身营救,方以得免。汉末大乱,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,昭皆南渡江。孙策创业,命昭为长史,抚军中郎将;升堂拜母,如比肩之旧:文武之事,以委昭。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,专归美于昭。昭欲默而不宣,则惧有私;宣之,则恐非宜:进退不安。策闻之,欢笑曰:“昔管仲相齐,则仲父,则仲父;而桓公为霸者宗。今子布贤,我能用之;其功名独不在我乎!”策临亡,以弟权托昭。昭率群僚,立而辅之;上表汉室,下移属城;中外将校,各令奉职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 原文 »
〔1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是仪胡综传中的「潘濬字承明,武陵汉寿人也。弱冠从宋仲子受学。年未,荆州牧刘表,辟为部江夏从事。时沙羡长赃秽不修,濬按杀之,郡震竦。后为湘乡令,治甚有名。刘备领荆州,以濬为治中从事。备入蜀,典留州事。孙权杀关羽,并荆土;拜濬辅军中郎将,授以兵。迁奋威将军,封常迁亭侯。权称尊号,拜为少府。进封刘阳侯。迁太常。溪蛮夷叛乱盘结,权假濬节,督诸军讨之;信赏必行,法不可干;斩首获生,盖以万数。自是群蛮衰弱,方宁静。先是,濬与陆逊俱驻武昌,共掌留事。还,复故。」篇,“弱冠”解释为: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宋仲子:名忠,字仲子。南阳郡(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)人。东汉末年荆州的著名学者,荆州学派的领袖人物。事见本书卷六《刘表传》裴注引《英雄记》、卷四十二《尹默传》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