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关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弹事-任彦昇中的「臣昉顿首顿首,死罪死罪:窃寻獯猃侵轶,暂扰疆陲;王师薄伐,所向风靡。是以淮徐献捷,河兖凯归。东关无一战之劳,涂中罕千金之费。而司部悬隔,斜临寇境,故使狡虏凭陵,淹移岁月。故司州刺史蔡道恭,率厉义勇,奋不顾命,全城守死,自冬徂秋;犹有转战无穷,亟摧丑虏。方之居延,则陵降而恭守;比之疏勒,则耿存而蔡亡。若使郢部救兵,微接声援,则单于之首,久悬北阙。岂直受降可筑,涉安启土而已哉!寔由郢州刺史臣景宗受命致讨,不时言迈,故使猬结蚁聚,水草有依。方复按甲盘桓,缓救资敌,遂令孤城穷守,力屈凶威。虽然,犹应固守三关,更谋进取,而退师延颈,自贻亏衄。疆埸侵骇,职是之由。不有严刑,诛赏安置,景宗即主。」篇,“三关”解释为:谓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夫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上-干令升中的「玄丰乱内,钦诞寇外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。咸黜异图,用融前烈。然后推毂锺邓,长驱庸蜀,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,名器崇于周公,权制严于伊尹。至于世祖,遂享皇极。正位居体,重言慎法,仁以厚下,俭以足用,和而不弛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,四海悦劝矣。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,腹心不同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。泛舟三峡,介马桂阳,役不二时,江湘来同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,掩唐虞之旧域,班正朔于八荒。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」篇,“三关”解释为:阳平关,在今陕西宁强,关与白马塞相对,为汉中屏障;江关,在今重庆奉节旁;白水关,在今四川广元白水镇一带,为古代陕、甘入蜀孔道。此处以三关泛指蜀汉要冲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传习录》卷中-答陆原静书(一)中的「来书云:“元神、元气、元精,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。又有真阴之精,真阳之气。”云云。夫良知一也,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,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,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,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?真阴之精,即真阳之气之母;真阳之气,即真阴之精之父。阴根阳,阳根阴,亦非有二也。苟吾良知之说明,即凡若此类,皆可以不言而喻。不然,则如来书所云三关、七返、九还之属,尚有无穷可疑者也。」篇,“三关”解释为:道家以口为天关,足为地关,手为人关,合称三关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谓耳、目、口为三关。另有说法认为三关为人身的三个穴位,是炼丹的道路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