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五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古诗十九首中的「孟冬寒气至,北风何惨栗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指农历每月十五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魏文帝中的「漫漫秋夜长,烈烈北风凉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《诗经·召南·小星》:“嘒彼小星,三五在东。”三,指参星;五,指昴星。这里泛指群星。纵横:排列貌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下-谢灵运中的「杳杳日西颓,漫漫长路迫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农历十五日。农历十五日月亮团圆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下-鲍明远中的「始见西南楼,纤纤如玉钩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农历十五日。二八:农历十六日。《释名·释天》:“望,月满之名也。月大十六日,小十五日,日在东,月在西,遥相望也。”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张士然中的「伏惟大晋应天顺民,武成止戈,西戎有即序之人,京邑开吴蜀之馆。兴灭加乎万国,继绝接于百世,虽三五弘道,商周称仁,洋洋之义,未足以喻。是以孙氏虽家失吴祚,而族蒙晋荣,子弟量才,比肩进取。怀金侯服,佩青千里。当时受恩,多有过望。臣闻春雨润木,自叶流根;鸱鸮恤功,爱子及室。故天称罔极之恩,圣有绸缪之惠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三皇五帝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赞-袁彦伯中的「夫百姓不能自治,故立君以治之,明君不能独治,则为臣以佐之。然则三五迭隆,历世承基,揖让之与干戈,文德之与武功,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,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。遭离不同,迹有优劣,至于体分冥固,道契不坠,风美所扇,训革千载,其揆一也。故二八升而唐朝盛,伊吕用而汤武宁。三贤进而小白兴,五臣显而重耳霸。中古凌迟,斯道替矣。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,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,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,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。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,世多乱而时不治。故蘧甯以之卷舒,柳下以之三黜,接舆以之行歌,鲁连以之赴海。衰世之中,保持名节,君臣相体,若合符契,则燕昭乐毅,古之流也。夫未遇伯乐,则千载无一骥,时值龙颜,则当年控三杰,汉之得材,于斯为贵。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,群下得尽其忠;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,百姓不失其业。静乱庇人,抑亦其次。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三皇五帝。迭隆:轮流兴盛,更替兴盛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宋词三百首》词人-刘辰翁中的「永遇乐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指旧历正月十五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宋词三百首》词人-李清照中的「永遇乐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十五日。此指元宵节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楚辞》九叹中的「思古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三皇五帝。典刑:旧的刑法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抽思中的「兹历情以陈辞兮,荪详聋而不闻。固切人之不媚兮,众果以我为患。初吾所陈之耿著兮,岂至今其庸亡?何毒药之謇謇兮,愿荪美之可完。望三五以为像兮,指彭咸以为仪。夫何极而不至兮,故远闻而难亏。善不由外来兮,名不可以虚作。孰无施而有报兮,孰不实而有获?」篇,“三五”解释为: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“三王五伯,可修法也。”三王: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五伯:指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宋襄公、楚庄王。像:法式,榜样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