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上下的解释

上下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孝经》中的「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汝知之乎?”曾子避席曰:“参不敏,何足以知之?”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复坐,吾语汝。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《大雅》云:‘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’”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指各种人之间。古代为等级社会,人与人之间有上下尊卑的等级区分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然后百辟乃入,司仪辨等。尊卑以班,璧羔皮帛之贽既奠,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。穆穆焉,皇皇焉,济济焉,将将焉,信天下之壮观也。乃羡公侯卿士,登自东除,访万机,询朝政,勤恤民隐,而除民眚。人或不得其所,若己纳之于隍。荷天下之重任,匪怠皇以宁静。发京仓,散禁财,赉皇寮,逮舆台。命膳夫以大飨,饔饩浃乎家陪。春醴惟醇,燔炙芬芬。君臣欢康,具醉熏熏。千品万官,已事而踆。勤屡省,懋乾乾。清风协于玄德,淳化通于自然。宪先灵而齐轨,必三思以顾愆。招有道于侧陋,开敢谏之直言。聘丘园之耿絜,旅束帛之戋戋。上下通情,式宴且盘。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指君臣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中-张平子中的「系曰:天长地久岁不留,俟河之清秪怀忧。愿得远渡以自娱,上下无常穷六区。超逾腾跃绝世俗,飘遥神举逞所欲。天不可阶仙夫稀,柏舟悄悄吝不飞。松、乔高跱孰能离,结精远游使心携。回志朅来从玄谋,获我所求夫何思?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天上人间。无常:不定。六区:六合,上下四方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嵇叔夜中的「乃斫孙枝,准量所任。至人摅思,制为雅琴。乃使离子督墨,匠石奋斤。夔、襄荐法,般、倕骋神。锼会裛厕,朗密调均。华绘雕琢,布藻垂文。错以犀象,籍以翠绿。弦以园客之丝,徽以钟山之玉。爰有龙凤之象、古人之形。伯牙挥手,锺期听声。华容灼爚,发采扬明。何其丽也!伶伦比律,田连操张。进御君子,新声憀亮。何其伟也!及其初调,则角羽俱起,宫徵相证。参发并趣,上下累应。踸踔磥硌,美声将兴。固以和昶而足耽矣!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戴明扬《嵇康集校注》:“上下,谓徽位上下,初调弦时,取五声相应也。”累应:频频应和。李周翰注:“上下累应,谓声调合韵也。”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曹元首中的「汉鉴秦之失,封植子弟。及诸吕擅权,图危刘氏,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,百姓所以不易心者,徒以诸侯强大,盘石胶固,东牟、朱虚授命于内,齐、代、吴、楚作卫于外故也。向使高祖踵亡秦之法,忽先王之制,则天下已传,非刘氏有也。然高祖封建,地过古制,大者跨州兼域,小者连城数十,上下无别,权侔京室,故有吴、楚七国之患。贾谊曰:“诸侯强盛,长乱起奸。夫欲天下之治安,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,令海内之势,若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。则下无背叛之心,上无诛伐之事。”文帝不从。至于孝景,猥用朝错之计,削黜诸侯。亲者怨恨,疏者震恐,吴、楚唱谋,五国从风。兆发高祖,衅成文、景,由宽之过制,急之不渐故也。所谓末大必折,尾大难掉。尾同于体,犹或不从,况乎非体之尾,其可掉哉!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指天子与诸侯王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舜典中的「帝曰:“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?”佥曰:“益哉!”帝曰:“俞,咨!益,汝作朕虞。”益拜稽首,让于朱、虎、熊、罴,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。”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上,丘陵。下,草泽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尚书》周书-召诰中的「“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,亦敢殄戮用乂民,若有功。其惟王位在德元,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,越王显。上下勤恤,其曰:我受天命,丕若有夏历年,式勿替有殷历年,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。”拜手稽首,曰:“予小臣,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,越友民,保受王威命明德。王末有成命,王亦显。我非敢勤,惟恭奉币,用供王能祈天永命。”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谓君臣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鄄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,服牛三百,良犬七千,牥牛二百,野马三百,牛羊二千,穄麦三百车。天子乃赐之黄金银婴四七,贝带五十,朱三百裹,变[缺字]雕官。无凫上下乃膜拜而受。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指无凫君臣上下。郭璞注:“疑古‘上下’字,今夷狄官多复名。”洪颐煊校注:“注‘疑古“上下”字’正文必不作‘上下’,凡书中讹字无别本可校者,俱仍其旧。注‘复’字吴氏本作‘覆’。”檀萃云:“言其君臣上下同膜拜而受天子之赐也。”顾实云:“上下,当指无凫及其从属而言,郭注未谛。”陈逢衡认为“上下”是一种礼拜的仪节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楚辞》天问中的「曰: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?冯翼惟像,何以识之?明明暗暗,惟时何为?阴阳三合,何本何化?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?惟兹何功,孰初作之?斡维焉系?天极焉加?八柱何当?东南何亏?九天之际,安放安属?隅隈多有,谁知其数?天何所沓?十二焉分?日月安属?列星安陈?出自汤谷,次于蒙汜。自明及晦,所行几里?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女岐无合,夫焉取九子?伯强何处?惠气安在?何阖而晦?何开而明?角宿未旦,曜灵安藏?」篇,“上下”解释为指天地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世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