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论语》宪问篇中的「子路宿于石门,晨门曰:“奚自?”子路曰:“自孔氏。”曰: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”」篇,“石门”解释为:地名,鲁国都城的外门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左太冲中的「“于后则却背华容,北指昆仑,缘以剑阁,阻以石门。流汉汤汤,惊浪雷奔,望之天回,即之云昏。水物殊品,鳞介异族。或藏蛟螭,或隐碧玉。嘉鱼出于丙穴,良木攒于褒谷。其树则有木兰梫桂,杞 椅桐,棕枒楔枞;楩楠幽蔼于谷底,松柏蓊郁于山峰。擢修干,竦长条;扇飞云,拂轻霄。羲和假道于峻歧,阳乌回翼乎高标。巢居栖翔,聿兼邓林。穴宅奇兽,窠宿异禽;熊罴咆其阳,雕鹗 其阴;猿狖腾希而竞捷,虎豹长啸而永吟。」篇,“石门”解释为:山名。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上-陈孔璋中的「汉中地形,实有险固,四岳、三涂,皆不及也。彼有精甲数万,临高守要,一人挥戟,万夫不得进;而我军过之,若骇鲸之决细网,奔兕之触鲁缟,未足以喻其易。虽云王者之师,有征无战,不义而强,古人常有。故唐虞之世,蛮夷猾夏,周宣之盛,亦仇大邦,《诗》《书》叹载,言其难也。斯皆凭阻恃远,故使其然。是以察兹地势,谓为中才处之,殆难仓卒。来命陈彼妖惑之罪,叙王师旷荡之德,岂不信然!是夏、殷所以丧,苗、扈所以毙,我之所以克,彼之所以败也。不然,商、周何以不敌哉?昔鬼方聋昧,崇虎谗凶,殷辛暴虐,三者皆下科也。然高宗有三年之征,文王有退修之军,盟津有再驾之役,然后殪戎胜殷,有此武功。焉有星流景集,飙夺霆击,长驱山河,朝至暮捷,若今者也?由此观之,彼固不逮下愚,则中才之守,不然明矣。在中才则谓不然,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,虽有孙、田、墨、氂,犹无所救,窃又疑焉。何者?古之用兵,敌国虽乱,尚有贤人,则不伐也。是故三仁未去,武王还师;宫奇在虞,晋不加戎;季梁犹在,强楚挫谋。暨至众贤奔绌,三国为墟。明其无道有人,犹可救也。且夫墨子之守,萦带为垣,高不可登;折箸为械,坚不可入。若乃距阳平,据石门,摅八阵之列,骋奔牛之权,焉肯土崩鱼烂哉?设令守无巧拙,皆可攀附,则公输已陵宋城,乐毅已拔即墨矣。墨翟之术何称,田单之智何贵?老夫不敏,未之前闻。」篇,“石门”解释为:古镇名。在今陕西汉中西北褒城镇北褒谷口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春秋》书上-陈孔璋中的「隐公三年」篇,“石门”解释为:齐国地名,在今山东境内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三经中的「又西三百里,曰积石之山,其下有石门,河水冒以西流。是山也,万物无不有焉。」篇,“石门”解释为:这里指大石洞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