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师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论语》微子篇中的「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」篇,“士师”解释为:官名,主管刑罚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孟子》梁惠王章句-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中的「孟子谓齐宣王曰:“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,比其反也,则冻馁其妻子,则如之何?”王曰:“弃之。” 曰:“士师不能治士,则如之何?”王曰:“已之。”曰:“四境之内不治,则如之何?”王顾左右而言他。」篇,“士师”解释为:古代的司法官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列子》周穆王篇中的「郑人有薪于野者,遇骇鹿,御而击之,毙之。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中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俄而遗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。顺途而咏其事。傍人有闻者,用其言而取之。既归,告其室人曰:“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;吾今得之,彼直真梦者矣。”室人曰:“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?讵有薪者邪?今真得鹿,是若之梦真邪?”夫曰:“吾据得鹿,何用知彼梦我梦邪?”薪者之归,不厌失鹿,其夜真梦藏之之处,又梦得之之主。爽旦,案所梦而寻得之。遂讼而争之,归之士师。士师曰:“若初真得鹿,妄谓之梦;真梦得鹿,妄谓之实。彼真取若鹿,而与若争鹿。室人又谓梦认人鹿,无人得鹿。今据有此鹿,请二分之。”以闻郑君。郑君曰:“嘻!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?”访之国相。国相曰:“梦与不梦,臣所不能辨也。欲辨觉梦,唯黄帝、孔丘。今亡黄帝、孔丘,熟辨之哉?且恂士师之言可也。”」篇,“士师”解释为:亦作“士史”。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诔下-颜延年中的「惟永初三年,十一月十一日,宋故宁远司马濮阳太守彭城阳君卒。呜呼哀哉!瓒少禀志节,资性忠果。奉上以诚,率下有方。朝嘉其能,故授以边事。永初之末,佐守滑台。值国祸荐臻,王略中否。獯虏间衅, 剥司兖。幽并骑弩,屯逼巩洛。列营缘戍,相望屠溃。瓒奋其猛锐,志不违难。立乎将卒之间,以缉华裔之众。罢困相保,坚守四旬。上下力屈,受陷勍寇。士师奔扰,弃军争免。而瓒誓命沉城,佻身飞镞,兵尽器竭,毙于旗下。非夫贞壮之气,勇烈之志,岂能临敌引义,以死徇节者哉!景平之元,朝廷闻而伤之,有诏曰:“故宁远司马濮阳太守阳瓒,滑台之逼,厉诚固守,投命徇节,在危无挠。古之烈士,无以加之。可赠给事中,振恤遗孤,以慰存亡。”追宠既彰,人知慕节,河汴之间,有义风矣。逮元嘉廓祚,圣神纪物,光昭茂绪,旌录旧勋,苟有概于贞孝者,实事感于仁明。末臣蒙固,侧闻至训,敢询诸前典,而为之诔,其辞曰:」篇,“士师”解释为:古代掌禁令、刑罚之官。此指军官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叙官中的「刑官之属:大司寇,卿一人;小司寇,中大夫二人;士师,下大夫四人;乡士,上士八人;中士十有六人,旅下士三十有二人,府六人,史十有二人,胥十有二人,徒百有二十人。」篇,“士师”解释为:官名。刑官的第三把手。掌管国家五禁、五戒之法令,听察狱讼。郑《注》曰:“士,察也,主察狱讼之事者。”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