庶几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孟子》公孙丑章句-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中的「孟子去齐。尹士语人曰:“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,则是不明也;识其不可,然且至,则是干泽也。千里而见王,不遇故去,三宿而后出昼,是何濡滞也?士则兹不悦!” 高子以告。曰:“夫尹士恶知予哉?千里而见王,是予所欲也;不遇故去,岂予所欲哉?予不得已也。予三宿而出昼,于予心犹以为速,王庶几改之!王如改诸,则必反予。夫出昼,而王不予追也,予然后浩然有归志。予虽然,岂舍王哉!王由足用为善;王如用予,则岂徒齐民安,天下之民举安。王庶几改之!予日望之!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?谏于其君而不受,则怒,悻悻然见于其面,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?” 尹士闻之曰:“士诚小人也!”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或许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张茂先中的「吏道何其迫,窘然坐自拘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表希冀之词。悬舆:亦作“悬车”,谓辞官家居。《汉书·叙传》:“身修国治,致仕县车。”此句说自己希望和何劭一起辞官家居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军戎-王仲宣中的「朝发邺都桥,暮济白马津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或许可以。为表希望之词。奋薄身:谓贡献微薄的力量。薄身,犹言微躯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曹子建中的「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。夫街谈巷说,必有可采;击辕之歌,有应《风》《雅》;匹夫之思,未易轻弃也。辞赋小道,固未足以揄扬大义,彰示来世也。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,犹称壮夫不为也。吾虽德薄,位为蕃侯,犹庶几勠力上国,流惠下民,建永世之业,留金石之功,岂徒以翰墨为勋绩,辞赋为君子哉?若吾志未果,吾道不行,则将采庶官之实录,辩时俗之得失,定仁义之衷,成一家之言,虽未能藏之于名山,将以传之于同好。非要之皓首,岂今日之论乎?其言之不惭,恃惠子之知我也。明早相迎,书不尽怀。植白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希望。勠力:尽力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吴季重中的「若追前宴,谓之未究。倾海为酒,并山为肴,伐竹云梦,斩梓泗滨,然后极雅意,尽欢情,信公子之壮观,非鄙人之所庶几也。若质之志,实在所天;思投印释黻,朝夕侍坐,钻仲父之遗训,览老氏之要言;对清酤而不酌,抑嘉肴而不享,使西施出帷,嫫母侍侧。斯盛德之所蹈,明哲之所保也。若乃近者之观,实荡鄙心。秦筝发徽,二八迭奏,埙箫激于华屋,灵鼓动于座右,耳嘈嘈于无闻,情踊跃于鞍马。谓可北慑肃慎,使贡其楛矢,南震百越,使献其白雉,又况权、备,夫何足视乎!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也许可以。表示希望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嵇叔夜中的「驰骋常人之域,故有一切之寿,仰观俯察,莫不皆然。以多自证,以同自慰,谓天地之理,尽此而已矣。纵闻养生之事,则断以所见,谓之不然。其次狐疑,虽少庶几,莫知所由。其次自力服药,半年一年,劳而未验,志以厌衰,中路复废。或益之以畎浍,而泄之以尾闾,欲坐望显报者。或抑情忍欲,割弃荣愿,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,所希在数十年之后,又恐两失,内怀犹豫,心战于内,物诱于外,交赊相倾,如此复败者。夫至物微妙,可以理知,难以目识,譬犹豫章生七年,然后可觉耳。今以躁竞之心,涉希静之途,意速而事迟,望近而应远,故莫能相终。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,而求者以不专丧业;偏恃者以不兼无功,追术者以小道自溺。凡若此类,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相近,差不多。谓大体知道一些养生之理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诔上-曹子建中的「吾与夫子,义贯丹青。好和琴瑟,分过友生。庶几遐年,携手同征。如何奄忽,弃我夙零。感昔宴会,志各高厉。予戏夫子,金石难弊。人命靡常,吉凶异制。此欢之人,孰先殒越。何寤夫子,果乃先逝。又论死生,存亡数度。子犹怀疑,求之明据。傥独有灵,游魂泰素。我将假翼,飘飖高举。超登景云,要子天路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也许可以。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辞。遐年:高龄,长寿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秋月,令曰:“丧乱以来,有年。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,吾甚伤之。其令郡国:各修文学;县满百户,置校官,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。庶几先王之道不废,而有以益于天下。”月,公征刘表,军西平。公之去邺而南也,谭、尚争冀州。谭为尚所败,走保平原。尚攻之急,谭遣辛毗乞降请救。诸将皆疑,荀攸劝公许之;公乃引军还。冬月,到黎阳,为子整与谭结婚。尚闻公北,乃释平原,还邺。东平吕旷、吕翔叛尚,屯阳平;率其众降,封为列侯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庶几(jī),或许可以(使)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徐胡二王传中的「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:故兄子默字处静,沈字处道;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:夫人为子之道,莫大于宝身、全行,以显父母。此者,人知其善;而或危身破家,陷于灭亡之祸者,何也?由所祖习非其道也。夫孝敬、仁义,百行之首,(行之)而立身之本也。孝敬则宗族安之,仁义则乡党重之;此行成于内,名著于外者矣。人若不笃于至行,而背本逐末;以陷浮华焉,以成朋党焉;浮华则有虚伪之累,朋党则有彼此之患。此者之戒,昭然著明;而循覆车滋众,逐末弥甚:皆由惑当时之誉,昧目前之利故也。夫富贵、声名,人情所乐;而君子或得而不处,何也?恶不由其道耳。患人知进而不知退,知欲而不知足;故有困辱之累,悔吝之咎。语曰:“如不知足,则失所欲。”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览往事之成败,察将来之吉凶:未有干名要利,欲而不厌;而能保世持家,永全福禄者也。欲使汝曹立身行己,遵儒者之教,履道家之言;故以玄默冲虚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古者盘盂有铭,几杖有诫;俯仰察焉,用无过行;况在己名,可不戒之哉!夫物速成则疾亡,晚就则善终。朝华之草,夕而零落;松柏之茂,隆寒不衰。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,戒阙党也。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,折其委笄,恶其掩人也。夫人有善者鲜不自伐,有能者寡不自矜;伐则掩人,矜则陵人;掩人者人亦掩之,陵人者人亦陵之。故郤为戮于晋,王叔负罪于周,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?故君子不自称,非以让人,恶其盖人也。夫能屈以为伸,让以为得,弱以为强,鲜不遂矣。夫毁誉,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;是以圣人慎之。孔子曰:“吾之于人,谁毁谁誉;如有所誉,必有所试。”又曰:“子贡方人。赐也贤乎哉,我则不暇。”以圣人之德,犹尚如此,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!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,言:“闻人之恶,当如闻父母之名;耳可得而闻,口不可得而言也。”斯诫至矣。人或毁己,当退而求之于身。若已有可毁之行,则彼言当矣;若己无可毁之行,则彼言妄矣。当则无怨于彼,妄则无害于身。又何反报焉?且闻人毁己而忿者,恶丑声之加人也;人报者滋甚,不如默而自修己也。谚曰:“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。”斯言信矣。若与是非之士,凶险之人;近犹不可,况与对校乎?其害深矣!夫虚伪之人,言不根道,行不顾言,其为浮浅较可识别;而世人惑焉,犹不检之以言行也。近济阴魏讽、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;荧惑当世,挟持奸慝,驱动后生。虽刑于鈇钺,大为炯戒;然所污染,固以众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庶几(jī),也许可以。举一隅:即举一反三的省略说法。孔子有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的语录,见《论语·述而》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长子承,已自封侯;少子休,袭爵。昭弟子奋,年,造作攻城大攻车。为步骘所荐,昭不愿曰:“汝年尚少,何为自委于军旅乎?”奋对曰:“昔童汪死难,子奇治阿。奋实不才耳,于年不为少也!”遂领兵为将军。连有功效,至(平)半州都督,封乐乡亭侯。承字仲嗣。少以才学知名。与诸葛瑾、步骘、严畯相友善。权为骠骑将军,辟西曹掾。出为长沙西部都尉。讨平山寇,得精兵万千人。后为濡须都督、奋威将军,封都乡侯,领部曲千人。承为人,壮毅忠谠;能甄识人物,拔彭城蔡款、南阳谢景于孤微童幼。后并为国士:款至卫尉,景豫章太守。又诸葛恪年少时,众人奇其英才,承言“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”。勤于长进,笃于物类;凡在庶几之流,无不造门。年,赤乌年卒。谥曰定侯。子震嗣。初,承丧妻,昭欲为索诸葛瑾女;承以相与有好,难之。权闻而劝焉,遂为婿。生女,权为子和纳之。权数令和修敬于承,执子婿之礼。震,诸葛恪诛时,亦死。休字叔嗣。弱冠与诸葛恪、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,以《汉书》授登;从中庶子转为右弼都尉。权常游猎,迨暮乃归。休上疏谏戒,权大善之,以示于昭。及登卒后,为侍中;拜羽林都督,平典军事。迁扬武将军。为鲁王霸友党所谮,与顾谭、承俱以“芍陂论功事,休、承与典军陈恂通情,诈增其伐”,并徙交州。中书令孙弘佞伪险诐,休素所忿。弘因是谮诉,下诏书赐休死,时年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庶几(jī),当时习称贤才为庶几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严程阚薛传中的「吕岱从交州召出。综惧继岱者非其人,上疏曰:昔帝舜南巡,卒于苍梧;秦置桂林、南海、象郡:然则国之内属也,有自来矣。赵佗起番禺,怀服百越之君:珠官之南是也。汉武帝诛吕嘉,开郡,设交阯刺史以镇监之。山川长远,习俗不齐;言语同异,重译乃通。民如禽兽,长幼无别;椎结徒跣,贯头左衽;长吏之设,虽有若无。自斯以来,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。稍使学书,粗知言语;使驿往来,观见礼化。及后锡光为交阯,任延为真太守,乃教其耕犁,使之冠履;为设媒官,始知聘娶;建立学校,导之经义。由此以降,百余年,颇有(似)士类。自臣昔客始至之时,珠崖除州县嫁娶,皆须月引户,人民集会之时;男女自相可适,乃为夫妻:父母不能止。交阯糜泠、真都庞县,皆兄死弟妻其嫂,世以此为俗;长吏恣听,不能禁制。日南郡男女裸体,不以为羞。由此言之,可谓虫豸,有;面目耳。然而士广人众,阻险毒害;易以为乱,难使从治。县官羁縻,示令威服;田户之租赋,才取供办;贵致远珍名珠、香药、象牙、犀角、玳瑁、珊瑚、琉璃、鹦鹉、翡翠、孔雀、奇物,充备宝玩: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。然在甸之外,长吏之选,类不精核。汉时法宽,多自放恣,故数反,违法。珠崖之废,起于长吏睹其好发,髡取为髲。及臣所见,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;下车以供设不丰,挝杀主簿:仍见驱逐。真太守儋萌,为妻父周京作主人,并请大吏;酒酣作乐,功曹番歆,起舞属京,京不肯起;歆犹迫强,萌忿,杖歆,亡于郡内。歆弟苗,帅众攻府;毒矢射萌,萌至物故。交阯太守士燮,遣兵致讨,卒不能克。又故刺史会稽朱符,多以乡人虞褒、刘彦之徒,分作长吏;侵虐百姓,强赋于民。黄鱼枚,收稻斛;百姓怨叛,山贼并出,攻州突郡。符走入海,流离丧亡。次得南阳张津,与荆州牧刘表为隙;兵弱敌强,岁岁兴军。诸将厌患,去留自在;津小检摄,威武不足;为所陵侮,遂至杀没。后得零陵赖恭,先辈仁谨,不晓时事。表又遣长沙吴巨,为苍梧太守。巨,武夫轻悍,不为恭服;(所取)辄相怨恨,逐出恭,求步骘。是时津故将夷廖、钱博之徒尚多,骘以次锄治;纲纪适定,会仍召出。吕岱既至,有士氏之变。越军南征,平讨之日,改置长吏,彰明王纲;威加万里,大小承风。由此言之,绥边抚裔,实有其人。牧伯之任,既宜清能;荒流之表,祸福尤甚。今日交州,虽名粗定,尚有高凉宿贼;其南海、苍梧、郁林、珠官郡界未绥,依作寇盗,专为亡叛逋逃之薮。若岱不复南,新刺史宜得精密,检摄郡,方略智计,能稍稍以渐(能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庶几(jī),大概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「瑜两男女。女配太子登。男循,尚公主,拜骑都尉,有瑜风。早卒。循弟胤,初拜兴业都尉,妻以宗女。授兵千人,屯公安。黄龙元年,封都乡侯。后以罪徙庐陵郡。赤乌年,诸葛瑾、步骘连名上疏曰:“故将军周瑜子胤,昔蒙粉饰,受封为将;不能养之以福,思立功效;至纵情欲,招速罪辟。臣窃以瑜昔见宠任,入作心膂,出为爪牙;衔命出征,身当矢石;尽节用命,视死如归。故能摧曹操于乌林,走曹仁于郢都;扬国威德,华夏是震;蠢尔蛮荆,莫不宾服。虽周之方叔,汉之信、布,诚无以尚也。夫折冲扞难之臣,自古帝王莫不贵重。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:‘使黄河如带,泰山如砺,国以永存,爰及苗裔。’申以丹书,重以盟诅;藏于宗庙,传于无穷。欲使功臣之后,世世相踵;非徒子孙,乃关苗裔;报德明功,勤勤恳恳,如此之至;欲以劝戒后人,用命之臣,死而无悔也。况于瑜身没未久,而其子胤降为匹夫,益可悼伤!窃惟陛下钦明稽古,隆于兴继;为胤归诉,乞丐余罪,还兵复爵。使失旦之鸡,复得鸣;抱罪之臣,展其后效。”权答曰:“腹心旧勋,与孤协事;公瑾有之,诚所不忘!昔胤年少,初无功劳;横受精兵,爵以侯将: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。而胤恃此,酗淫自恣;前后告喻,曾无悛改。孤于公瑾,义犹君;乐胤成就,岂有已哉!迫胤罪恶,未宜便还;且欲苦之,使自知耳。今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,孤用恧然;虽德非其俦,犹欲庶几。事亦如尔,故未顺旨。以公瑾之子,而君在中间;苟使能改,亦何患乎?”瑾、骘表比上,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,权乃许之。会胤病死。瑜兄子峻,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,领吏士千人。峻卒,全琮表峻子护为将。权曰:“昔走曹操,拓有荆州,皆是公瑾,常不忘之。初闻峻亡,仍欲用护;闻护性行危险,用之适为作祸,故便止之。孤念公瑾,岂有已乎!”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接近,差不多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陆逊传中的「评曰:刘备天下称雄,世所惮;陆逊春秋方壮,威名未著:摧而克之,罔不如志。予既奇逊之谋略,又叹权之识才,所以济大事也!及逊忠诚恳至,忧国亡身:庶几社稷之臣矣。抗,贞亮筹干,咸有父风;奕世载美,具体而微:可谓克构者哉!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庶几(jī),或许(算得上)。社稷之臣:安邦定国的大臣。 原文 »
〔1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楼贺韦华传中的「评曰:薛莹称“王蕃器量绰异,弘博多通;楼玄清白节操,才理条畅;贺邵厉志高洁,机理清要;韦曜笃学好古,博见群籍,有记述之才”。胡冲以为:“玄、邵、蕃时清妙,略无优劣;必不得已,玄宜在先,邵当次之。华覈文赋之才,有过于曜;而典诰不及也。”予观覈数献良规,期于自尽,庶几忠臣矣!然此数子,处无妄之世而有名位,强死其理,得免为幸耳。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大概算得上。 原文 »
〔15〕出自《长生殿》王楼贺韦华传中的「第二章 定情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差不多。贞观:唐太宗年号(627~649)。有太平盛世“贞观之治”之誉。 原文 »
〔16〕出自《孟子》梁惠王章句-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中的「庄暴见孟子,曰:“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,暴未有以对也。”曰:“好乐何如?” 孟子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!”他日,见于王曰:“王尝语庄子以好乐,有诸?” 王变乎色,曰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耳。”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其庶几乎!今之乐由古之乐也。” 曰:“可得闻与?” 曰:“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”曰:“不若与人。”曰:“与少乐乐,与众乐乐,孰乐?”曰:“不若与众。”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差不多。 原文 »
〔17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庚桑楚中的「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,偏得老聃之道,以北居畏垒之山,其臣之画然知者去 之,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;拥肿之与居,鞅掌之为使。居三年,畏垒大壤。畏垒 之民相与言曰:“庚桑之子始来,吾洒然异之。今吾日计之而不足,岁计之而有馀。庶几其圣人乎!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,社而稷之乎?” 庚桑子闻之,南面而不释然。弟子异之。庚桑子曰:“弟子何异于予?夫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夫春与秋,岂无得而然哉?天道已行矣。吾闻 至人,尸居环堵之室,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。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窍窍焉欲俎豆 予于贤人之间,我其杓之人邪!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。” 弟子曰:“不然。夫寻常之沟,巨鱼无所还其体,而鲵鱿为之制;步仞之丘 陵,巨兽无所隐其躯,而{薛女}狐为之祥。且夫尊贤授能,先善与利,自古尧、 舜以然,而况畏垒之民乎!夫子亦听矣!” 庚桑子曰:“小子来!夫函车之兽,介而离山,则不免于网罟之患;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故鸟兽不厌高,鱼鳖不厌深。夫全其形生之人,藏其身也,不厌深眇而已矣。 且夫二子者,又何足以称扬哉!是其于辩也,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。简发 而栉,数米而炊,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!举贤则民相轧,任和则民相盗。之数物者,不足以厚民。民之于利甚勤,子有杀父,臣有杀君,正昼为盗,日中穴阫。吾语女,大乱之本,必生于尧、舜之间,其末存乎千世之后。千世之后,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!”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差不多,近似。 原文 »
〔18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轼中的「贾谊论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希望。 原文 »
〔19〕出自《小儿语》小儿语序中的「小儿语序」篇,“庶几”解释为:也许可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