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郊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三卷 天文训中的「何谓八风?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;条风至四十五日,明庶风至;明庶风至四十五日,清明风至;清明风至四十五日,景风至;景风至四十五日,凉风至;凉风至四十五日,阊阖风至;阊阖风至四十五日,不周风至:不周风至四十五日,广莫风至。条风至,则出轻系,去稽留;明庶风至,则正封疆,修田畴;清明风至,则出币帛,使诸侯;景风至,则爵有位,赏有功;凉风至,则报地德,祀四郊;阊阖风至,则收县垂,琴瑟不张;不周风至,则修宫室,缮边城;广莫风至,则闭关梁,决刑罚。」篇,“四郊”解释为:指四方之神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天官 冢宰-大宰中的「以九赋敛财贿。一曰邦中之赋,二曰四郊之赋,三曰邦甸之赋,四曰家削之赋,五曰邦县之赋,六曰邦都之赋,七曰关市之赋,八曰山泽之赋,九曰弊余之赋。」篇,“四郊”解释为:指王城之外一百里内的地区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“郊”字下引用杜子春注解说:《周礼》之制,城外五十里为近郊,百里为远郊。郑《注》曰:“去国百里。”按,国即国都,王城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周礼》地官 司徒-小司徒中的「及大比,六乡四郊之吏,平教治,正政事,考夫屋及其众寡、六畜、兵器,以待政令。」篇,“四郊”解释为:即郊里。孙诒让曰:“其地同在远郊之内,而非六乡七万五千家所居者,则别谓之郊里。”按,此四郊即在广义四郊内减去六乡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言语 第二中的「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,谢悠然远想,有高世之志。王谓谢曰:“夏禹勤王,手足胼胝;文王旰食,日不暇给。今四郊多垒,宜人人自效。而虚谈废务,浮文妨要,恐非当今所宜。”谢答曰:“秦任商鞅,二世而亡,岂清言致患邪?”」篇,“四郊”解释为:这里指国都四郊,即都城郊外。垒: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四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