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司隶的解释

司隶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董二袁刘传中的「袁绍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也。高祖父安,为汉司徒。自安以下,世居公位,由是势倾天下。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。士多附之,太祖少与交焉。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。稍迁中军校尉,至司隶。灵帝崩,太后兄大将军何进,与绍谋诛诸阉官,太后不从。乃召董卓,欲以胁太后。常侍、黄门闻之,皆诣进谢,唯所措置。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,至于再;而进不许,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,检司诸宦者;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,选温厚虎贲百人,当入禁中,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。中常侍段珪等,矫太后命,召进入议,遂杀之。宫中乱。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,欲以迫出珪等。珪等不出,劫帝及帝弟陈留王,走小平津。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樊陵、河南尹许相;遂勒兵捕诸阉人,无少长皆杀之;或有无须而误死者;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。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,其滥如此,死者千余人。急追珪等,珪等悉赴河死。帝得还宫。」篇,“司隶”解释为即司隶校尉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中的「贾逵字梁道,河东襄陵人也。自为儿童,戏弄常设部伍。祖父习,异之,曰:“汝大必为将率。”口授兵法数万言。初为郡吏,守绛邑长。郭援之攻河东,所经城邑皆下,逵坚守。援攻之,不拔;乃召单于,并军急攻之,城将溃。绛父老与援要,不害逵。绛人既溃,援闻逵名,欲使为将;以兵劫之,逵不动。左右引逵,使叩头,逵叱之曰:“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!”援怒,将斩之。绛吏民闻将杀逵,皆乘城呼曰:“负要杀我贤君,宁俱死耳!”左右义逵,多为请,遂得免。初,逵过皮氏,曰:“争地先据者胜。”及围急,知不免;乃使人间行,送印绶归郡,且曰“急据皮氏”。援既并绛众,将进兵。逵恐其先得皮氏,乃以他计,疑援谋人祝奥,援由是留日。郡从逵言,故得无败。后举茂才,除渑池令。高幹之反,张琰将举兵以应之。逵不知其谋,往见琰。闻变起,欲还。恐见执,乃为琰画计,如与同谋者;琰信之。时县寄治蠡城,城堑不固;逵从琰求兵修城。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,故逵得尽诛之。遂修城拒琰。琰败,逵以丧祖父,去官。司徒辟为掾,以议郎参司隶军事。」篇,“司隶”解释为即司隶校尉。当时钟繇以侍中兼司隶校尉,督领关中诸军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叙官中的「司隶,中士二人,下士十有二人,府五人,史十人,胥二十人,徒二百人。」篇,“司隶”解释为官名。掌管从事劳役的犯人。统领下文罪隶、蛮隶、闽隶、夷隶、貉隶五隶。隶,被强迫从事劳辱之役者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秋官 司寇-叙官中的「韦苏州」篇,“司隶”解释为这里指负责治安的官吏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司隶校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