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相如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上-班孟坚中的「或曰:“赋者,古诗之流也。”昔成康没而颂声寝,王泽竭而诗不作。大汉初定,日不暇给。至于武宣之世,乃崇礼官,考文章,内设金马石渠之署,外兴乐府协律之事,以兴废继绝,润色鸿业。是以众庶悦豫,福应尤盛。白麟、赤雁、芝房、宝鼎之歌,荐于郊庙,神雀、五凤、甘露、黄龙之瑞,以为年纪。故言语侍从之臣,若司马相如、虞丘寿王、东方朔、枚皋、王褒、刘向之属,朝夕论思,日月献纳;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、太常孔臧、太中大夫董仲舒、宗正刘德、太子太傅萧望之等,时时间作。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,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,雍容揄扬,著于后嗣,抑亦《雅》《颂》之亚也。故孝成之世,论而录之,盖奏御者千有余篇。而后大汉之文章,炳焉与三代同风。」篇,“司马相如”解释为:西汉著名辞赋家。虞丘寿王:《汉书》本传作“吾丘寿王”。字子赣,从董仲舒受《春秋》,高材明辨。武帝时拜东郡都尉,后为光禄大夫侍中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吾丘寿王赋十五篇,今皆不传。按,“虞”“吾”古通用。东方朔:字曼倩,武帝时为郎。著述甚丰,有《答客难》《非有先生论》等名篇。枚皋:字少儒,枚乘之子,武帝时为郎。善为辞赋,才思敏捷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他有赋一百二十篇,今多不传。王褒:字子渊,宣帝时待诏。与扬雄并称“渊云”。有《甘泉赋》《洞箫赋》等名篇。刘向:字子政。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。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,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,写成《别录》一书,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。另外著有《新序》《说苑》《列女传》《洪范五行传论》等书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茶经》目录-六之饮中的「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间于鲁周公,齐有晏婴,汉有扬雄、司马相如,吴有韦曜,晋有刘琨、张载、远祖纳、谢安、左思之徒,皆饮焉。滂时浸俗,盛于国朝,两都并荆俞间,以为比屋之饮。」篇,“司马相如”解释为:蜀郡成都人。西汉著名文学家,著有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等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中的「相如死渴」篇,“司马相如”解释为:司马相如(前179—前118),西汉文学家。蜀郡成都(今属四川)人,字长卿,本名犬子,后因仰慕兰相如而更名。口吃。曾为梁孝王门客。武帝好其赋,擢其为郎。曾奉使西南,后为孝文园令。擅长辞赋,其赋铺张宏大,文辞富丽,于篇末常寄寓讽谏。传世之作有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等。后人称其为“赋圣”。卓文君: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。有一次,卓王孙宴客,赴宴的司马相如弹琴助兴,吸引了寡居在家的卓文君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曰:“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缪与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……及饮卓氏,弄琴,文君窃从户窥之,心悦而好之,恐不得当也。既罢,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。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与驰归成都。”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