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司徒的解释

司徒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任彦昇中的「臣蓁言:昨被司徒符,仰称诏旨,许臣兄贲所请,以臣袭封南康郡公。臣门籍勋荫,光锡土宇。臣贲世载承家,允膺长德,而深鉴止足,脱屣千乘,遂乃远谬推恩,近萃庸薄,能以国让,弘义有归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:“太尉、司徒、司空,三公,旧为通官。司徒府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。”符: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初拜秘书郎,迁太子舍人。以选尚公主,拜驸马都尉。元徽初,迁秘书丞。于是采公曾之《中经》,刊弘度之四部,依刘歆《七略》,更撰《七志》。盖尝赋诗云:“稷、契匡虞、夏,伊、吕翼商、周。”自是始有应务之迹,生民属心矣。时司徒袁粲,有高世之度,脱落尘俗,见公弱龄,便望风推服,叹曰:“衣冠礼乐在是矣!”时粲位亚台司,公年始弱冠,年势不侔,公与之抗礼,因赠粲诗,要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粲答诗曰:“老夫亦何寄,之子照清襟。”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掌教化,与太尉、司空并称三公。袁粲:字景倩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顺帝时,萧道成准备代宋,袁粲图谋发兵诛道成,事泄被杀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服阕,拜司徒右长史,出为义兴太守。风化之美,奏课为最。还,除给事黄门侍郎。旬日,迁尚书吏部郎参选。昔毛玠之公清,李重之识会,兼之者公也。俄迁侍中,以愍侯始终之职,固辞不拜。补太尉右长史。时圣武定业,肇基王命,寤寐风云,实资人杰。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,图纬著王佐之符。俄迁左长史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即袁粲。右长史:司徒属官,有左、右长史之名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下-沈休文中的「公临危审正,载惟话言。楚囊之情,惟几而弥固;卫鱼之心,身亡而意结。二宫轸恸,遐迩同哀,追赠侍中领卫将军,给鼓吹一部,谥曰昭侯。时皇上纳麓在辰,登庸伊始,允副朝端,兼掌屯卫。闻凶哀震,感绝移时,因遘沉疴,绵留气序。世祖日夜忧怀,备尽宽譬,勉膳禁哭,中使相望。上虽外顺皇旨,内殷私痛,独居不御酒肉,坐卧泣涕沾衣。若此移年,癯瘠改貌,天伦之爱,振古莫俦。及俯膺天眷,入纂绝业,分命懿亲,台牧并建。对繁弱以流涕,望曲阜而含悲,改赠司徒,因谥为郡王,礼也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三公之一。为虚衔,不参与朝政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行状-任彦昇中的「武皇帝嗣位,进封竟陵郡王,食邑加千户。复授使持节、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、镇北将军、南徐州刺史。迁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南兖徐北兖青冀五州诸军事、征北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。兖徐接壤,素渐河润。未及下车,仁声先洽。玉关靖柝,北门寝扃。朝旨以董司岳牧,敷兴邦教。方任虽重,比此为轻。征护军将军,兼司徒,侍中如故。又授车骑将军,兼司徒,侍中如故。即授司徒,侍中又如故。上穆三能,下敷五典。辟玄闱以阐化,寝鸣钟以体国。翼亮孝治,缉熙中教。夺金耻讼,蹊田自嘿。不雕其朴,用晦其明。声化之有伦,繄公是赖。庠序肇兴,仪形国胄。师氏之选,允师人范。以本官领国子祭酒,固辞不拜。八座初启,以公补尚书令。式是敷奏,百揆时序。夫国家之道,互为公私。君亲之义,递为隐犯。公二极一致,爱敬同归。亮诚尽规,谋猷弘远矣。又授使持节、都督扬州诸军事、扬州刺史,本官悉如故。旧惟淮海,今则神牧。编户殷阜,萌俗繁滋。不言之化,若门到户说矣。顷之,解尚书令,改授中书监,余悉如故。献纳枢机,丝纶允缉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主管教化。东汉时为“三公”之一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舜典中的「帝曰:“契,百姓不亲,五品不逊汝作司徒,敬敷五教,在宽。”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,三公之一,主管教化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夏月,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卓。卓将李傕、郭汜等,杀允攻布。布败,东出武关。傕等擅朝政。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,杀任城相郑遂,转入东平。刘岱欲击之,鲍信谏曰:“今贼众百万,百姓皆震恐,士卒无斗志,不可敌也。观贼众群辈相随,军无辎重,唯以抄略为资。今不若蓄士众之力,先为固守。彼欲战不得,攻又不能;其势必离散。后选精锐,据其要害,击之可破也。”岱不从,遂与战,果为所杀。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,迎太祖领兖州牧。遂进兵,击黄巾于寿张东。信力战,斗死,仅而破之。购求信丧不得,众乃刻木如信形状,祭而哭焉。追黄巾,至济北;乞降。冬,受降卒余万,男女百余万口。收其精锐者,号为“青州兵”。袁术与绍有隙,术求援于公孙瓒。瓒使刘备屯高唐,单经屯平原,陶谦屯发干:以逼绍。太祖与绍会击,皆破之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东汉三公之一,主管全国民政。王允(公元137—192):字子师,太原郡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六。吕布(?—公元 198):传见本书卷七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王粲字仲宣,山阳高平人也。曾祖父龚,祖父畅,皆为汉公。父谦,为大将军何进长史。进以谦名公之胄,欲与为婚,见其子,使择焉。谦弗许,以疾免。卒于家。献帝西迁,粲徙长安。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。时邕才学显著,贵重朝廷;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粲在门,倒屣迎之。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坐尽惊。邕曰:“此王公孙也,有异才,吾不如也。吾家书籍文章,尽当与之。”年,司徒辟,诏除黄门侍郎;以西京扰乱,皆不就。乃之荆州依刘表。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,不甚重也。表卒。粲劝表子琮,令归太祖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东汉三公之一。主管民政,包括教育百姓、议定养老送终制度、考核地方行政官员业绩等等。辟(bì):任命。东汉的三公、大将军、州牧、郡太守等,有权自行任命府署内的下属官员,而不必经过朝廷选官机构的批准,这种任命叫做辟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年,先主克蜀,以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先主为汉中王,靖为太傅。及即尊号,策靖曰:“朕获奉洪业,君临万国;夙宵惶惶,惧不能绥。‘百姓不亲,品不逊,汝作司徒;其敬敷教,教在宽。’君其勖哉!秉德无怠,称朕意焉。”靖虽年逾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。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。章武年卒。子钦,先靖夭没。钦子游,景耀中为尚书。始,靖兄事颍川陈纪,与陈郡袁涣、平原华歆、东海王朗等亲善。歆、朗及纪子群,魏初为公辅大臣;咸与靖书,申陈旧好,情义款至。文多,故不载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三公之一。主管民政,包括教育百姓,议定养老送终制度,考核地方官员治理百姓的成绩等。刘备称帝后,以许靖任司徒。这是表面上的尊重,并无实权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邓张宗杨传中的「其辞曰:皇帝遗殖,爰滋方。别自中山,灵精是钟。顺期挺生,杰起龙骧。始于燕、代,伯豫君荆。吴、越凭赖,望风请盟。挟巴跨蜀,庸、汉以并。乾坤复秩,宗祀惟宁。蹑基履迹,播德芳声。华夏思美,西伯其音。开庆来世,历载攸兴。 赞昭烈皇帝忠武英高,献策江滨。樊吴连蜀,权我世真。受遗阿衡,整武齐文。敷陈德教,理物移风。贤愚竞心,佥忘其身。诞静邦内,裔以绥。屡临敌庭,实耀其威。研精大国,恨于未夷。 赞诸葛丞相司徒清风,是咨是臧。识爱人伦,孔音锵锵。 赞许司徒关、张赳赳,出身匡世。扶翼携上,雄壮虎烈。藩屏左右,翻飞电发。济于艰难,赞主洪业。侔迹韩、耿,齐声双德。交待无礼,并致奸慝。悼惟轻虑,陨身匡国。 赞关云长、张益德骠骑奋起,连横合从。首事秦,保据河、潼。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。敌以乘衅,家破军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 赞马孟起翼侯良谋,料世兴衰。委质于主,是训是咨。暂思经算,睹事知机。 赞法孝直军师美至,雅气晔晔。致命明主,忠情发臆。惟此义宗,亡身报德。 赞庞士元将军敦壮,摧锋登难。立功立事,于时之干。 赞黄汉升掌军清节,亢然恒常。谠言惟司,民思其纲。 赞董幼宰安远强志,允休允烈。轻财果壮,当难不惑。以少御多,殊方保业。 赞邓孔山孔山名方,南郡人也。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。蜀既定,为犍为属国都尉;因易郡名,为朱提太守。(选)迁为安远将军,?降都督,住南昌县。章武年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扬威才干,欷歔文武,当官理任,衎衎辩举。图殖财施,有义有叙。 赞费宾伯宾伯名观,江夏鄳人也。刘璋母,观之族姑;璋又以女妻观。观建安年参李严军,拒先主于绵竹,与严俱降。先主既定益州,拜为裨将军。后为巴郡太守,江州都督。建兴元年封都亭侯,加(振)扬威将军。观为人善于交接。都护李严性自矜高,护军辅匡等年位与严相次,而严不与亲亵。观年少严余岁,而与严通狎如时辈云。年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屯骑主旧,固节不移。既就初命,尽心世规。军资所恃,是辨是裨。 赞王文仪尚书清尚,敕行整身。抗志存义,味览典文。倚其高风,好侔古人。 赞刘子初安汉雍容,或婚或宾。见礼当时,是谓循臣。 赞麋子仲少府修慎,鸿胪明真。谏议隐行,儒林天文。宣班大化,或首或林。 赞王元泰、何彦英、杜(辅国)国辅、周仲直王元泰名谋,汉嘉人也。有容止操行。刘璋时,为巴郡太守。还为州治中从事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以为别驾。先主为汉中王,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,南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指许靖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,大赦。右丞相万彧,上镇巴丘。夏月,起显明宫;冬月,皓移居之。是岁,分豫章、庐陵、长沙为安成郡。年春月,以左、右御史大夫丁固、孟仁,为司徒、司空。秋月,皓出东关,丁奉至合肥。是岁,遣交州刺史刘俊、前部督修则等,入击交阯;为晋将毛炅等所破,皆死,兵散还合浦。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官名。三公之一。主管民事。西汉实行丞相执政制。东汉废丞相,改以三公为名义上的执政官。东汉末曹操废三公而恢复丞相。魏文帝曹丕又废丞相置三公。虽然两种制度或兴或废,但是汉、魏都不混用。蜀汉是实行丞相执政制。孙吴在孙皓之前,也只立丞相。孙皓开始立左、右丞相,同时又设置三公,反映了官制上的混乱状况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国语》中的「单子知陈必亡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掌管土地、人口等事务的官员。 原文 »

〔13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赏誉 第八中的「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:“刘王乔若过江,我不独拜公。”」篇,“司徒”解释为东晋明帝即位后,王导升任司徒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戊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