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嗣王的解释

嗣王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陆士衡中的「在周之衰,难兴王室,放命者七臣,干位者三子,嗣王委其九鼎,凶族据其天邑,钲鼙震于阃宇,锋镝流乎绛阙,然祸止畿甸,害不覃及,天下晏然,以治待乱。是以宣王兴于共和,襄、惠振于晋、郑。岂若二汉阶闼暂扰,而四海已沸,孽臣朝入,而九服夕乱哉!」篇,“嗣王”解释为继位的国王。指周惠王、周襄王。委:弃。九鼎:象征国家政权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,象九州。”委九鼎,指惠王、襄王因王子之乱而弃国出奔事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天厌宋德,水运告谢。嗣王荒怠于天位,强臣凭陵于荆楚。废昏继统之功,龛乱宁民之德,公实仰赞宏规,参闻神筭。虽无受脤出车之庸,亦有甘寝秉羽之绩。乃作司空,山川攸序。兼授卫军,戎政辑睦。」篇,“嗣王”解释为指后废帝。荒怠:荒淫怠惰。天位:帝位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丙寅朔,日有食之。庚午,行幸许昌宫。诏曰:“今之计、(考)孝,古之贡士也。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若限年然后取士,是吕尚、周晋不显于前世也。其令郡国所选,勿拘老幼;儒通经术,吏达文法,到,皆试用。有司纠故不以实者。”月,鄯善、龟兹、于阗王各遣使奉献。诏曰:“西戎即叙,氐、羌来王,《诗》、《书》美之。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,其遣使者抚劳之。”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己校尉。月,乙丑,立齐公叡,为平原王;帝弟鄢陵公彰等人,皆为王。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;嗣王之庶子为亭侯;公之庶子为亭伯。甲戌,立皇子霖为河东王。甲午,行幸襄邑。夏月,戊申,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。癸亥,行还许昌宫。月,以荆、扬江表郡为荆州,孙权领牧故也;荆州江北诸郡,为郢州。闰月,孙权破刘备于夷陵。初,帝闻备兵东下,与权交战,树栅连营百余里。谓群臣曰:“备不晓兵,岂有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?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,此兵忌也!孙权上事今至矣。”后日,破备书到。」篇,“嗣王”解释为继承父亲王爵的宗王。这是相对于封王而言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尚书》商书-太甲上中的「太甲既立,不明,伊尹放诸桐。三年,复归于亳,思庸,伊尹作《太甲》三篇。惟嗣王不惠于阿衡,伊尹作书曰:“先王顾諟天之明命,以承上下神祇、社稷宗庙,罔不祗肃。天监厥德,用集大命,抚绥万方。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,肆嗣王丕承基绪。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,自周有终,相亦惟终;其后嗣王罔克有终,相亦罔终。嗣王。戒哉!祗尔厥辟,辟不辟,忝厥祖。”」篇,“嗣王”解释为继任王位之人,这里指太甲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四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