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凶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讲《易》毕,复命讲《尚书》。帝问曰:“郑玄曰‘稽古,同天’,言尧同于天也。王肃云‘尧顺考古道而行之’:义不同,何者为是?”博士庾峻对曰:“先儒所执,各有乖异,臣不足以定之。然《洪范》称‘人占,从人之言’。贾、马及肃皆以为‘顺考古道’。以《洪范》言之,肃义为长。”帝曰:“仲尼言‘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’。尧之大美,在乎则天;顺考古道,非其至也。今发篇开义,以明圣德;而舍其大,更称其细,岂作者之意邪?”峻对曰:“臣奉遵师说,未喻大义。至于折中,裁之圣思。”次及岳举鲧。帝又问曰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;思无不周,明无不照。今王肃云‘尧意不能明鲧,是以试用’。如此,圣人之明有所未尽邪?”峻对曰:“虽圣人之弘,犹有所未尽。故禹曰‘知人则哲,惟帝难之’。然卒能改授圣贤,缉熙庶绩,亦所以成圣也。”帝曰:“夫有始有卒,其唯圣人;若不能始,何以为圣?其言‘惟帝难之’,然卒能改授;盖谓知人圣人所难,非不尽之言也。《经》云:‘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’若尧疑鲧,试之年;官人失叙,何得谓之圣哲?”峻对曰:“臣窃观经传,圣人行事不能无失;是以尧失之凶,周公失之叔,仲尼失之宰予。”帝曰:“尧之任鲧,载无成,汩陈行,民用昏垫;至于仲尼失之宰予,言行之间:轻重不同也。至于周公、管、蔡之事,亦《尚书》所载,皆博士所当通也。”峻对曰:“此皆先贤所疑,非臣寡见所能究论。”次及“有鳏在下曰虞舜”,帝问曰:“当尧之时,洪水为害,凶在朝,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。舜年在既立,圣德光明;而久不进用,何也?”峻对曰:“尧咨嗟求贤,欲逊己位;岳曰‘否德忝帝位’。尧复使岳扬举仄陋,然后荐舜。荐舜之本,实由于尧;此盖圣人欲尽众心也。”帝曰:“尧既闻舜而不登用,又时忠臣亦不进达;乃使岳扬仄陋而后荐举,非急于用圣恤民之谓也。”峻对曰:“非臣愚见所能逮及。”」篇,“四凶”解释为:传说中的四个凶恶人。即浑沌、穷奇、梼杌(dǎo wù)、饕餮(tāo tiè)。尧未能清除他们。到舜继位,才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方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先主传中的「年,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,使使报“欲得荆州”。先主言:“须得凉州,当以荆州相与。”权忿之,乃遣吕蒙袭夺长沙、零陵、桂阳郡。先主引兵万下公安,令关羽入益阳。是岁,曹公定汉中,张鲁遁走巴西。先主闻之,与权连和:分荆州江夏、长沙、桂阳东属;南郡、零陵、武陵西属。引军还江州,遣黄权将兵迎张鲁;张鲁已降曹公。曹公使夏侯渊、张郃屯汉中,数数犯暴巴界。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,与郃等战于瓦口;破郃等,郃收兵还南郑。先主亦还成都。年,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。分遣将军吴兰、雷铜等入武都;皆为曹公军所没。先主次于阳平关,与渊、郃等相拒。年春,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山(势)作营。渊将兵来争其地,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。大破渊军,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。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。先主遥策之曰:“曹公虽来,无能为也;我必有汉川矣!”及曹公至,先主敛众拒险,终不交锋;积月不拔,亡者日多。夏,曹公果引军还,先主遂有汉中;遣刘封、孟达、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。秋,群下上《先王为汉中王表》于汉帝,曰:“平西将军、都亭侯臣马超,左将军领长史、镇军将军臣许靖,营司马臣庞羲,议曹从事、中郎、军议中郎将臣射援,军师将军臣诸葛亮,荡寇将军、汉寿亭侯臣关羽,征虏将军、新亭侯臣张飞,征西将军臣黄忠,镇远将军臣赖恭,扬武将军臣法正,兴业将军臣李严等百人上言曰:昔唐尧至圣,而凶在朝;周成仁贤,而国作难;高后称制,而诸吕窃命;孝昭幼冲,而上官逆谋:皆凭世宠,藉履国权,穷凶极乱,社稷几危。非大舜、周公、朱虚、博陆,则不能流放擒讨,安危定倾。伏惟陛下诞姿圣德,统理万邦;而遭厄运不造之艰。董卓首难,荡覆京畿;曹操阶祸,窃执天衡;皇后太子,鸩杀见害;剥乱天下,残毁民物。久令陛下蒙尘忧厄,幽处虚邑;人神无主,遏绝王命;厌昧皇极,欲盗神器。左将军、领司隶校尉、豫、荆、益州牧宜城亭侯备,受朝爵秩,念在输力,以殉国难。睹其机兆,赫然愤发;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,将安国家,克宁旧都。会承机事不密,令操游魂得遂长恶,残泯海内。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,小有定安之变;夙夜惴惴,战栗累息。昔在《虞书》,敦序族;周监代,封建同姓;《诗》著其义,历载长久。汉兴之初,割裂疆土,尊王子弟;是以卒折诸吕之难,而成太宗之基。臣等以备肺腑枝叶,宗子藩翰;心存国家,念在弥乱;自操破于汉中,海内英雄望风蚁附;而爵号不显,锡未加:非所以镇卫社稷,光昭万世也。奉辞在外,」篇,“四凶”解释为:四个恶人。指浑沌、穷奇、梼杌(táo wù)、饕餮(tāo tiè)。尧未能处置他们,到舜执政时,才把四凶流放到远方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欧阳修中的「朋党论」篇,“四凶”解释为:旧传共工、兜、鲧、三苗为尧时的“四凶”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洵中的「管仲论」篇,“四凶”解释为:指尧舜时代的鲧、共工、兜、三苗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