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公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刘孝标中的「然所谓命者,死生焉,贵贱焉,贫富焉,治乱焉,祸福焉,此十者天之所赋也。愚智善恶,此四者,人之所行也。夫神非舜、禹,心异朱、均,才 中庸,在于所习。是以素丝无恒,玄黄代起;鲍鱼芳兰,入而自变。故季路学于仲尼,厉风霜之节;楚穆谋于潘崇,成杀逆之祸。而商臣之恶,盛业光于后嗣;仲由之善,不能息其结缨。斯则邪正由于人,吉凶在乎命。或以鬼神害盈,皇天辅德。故宋公一言,法星三徙;殷帝自翦,千里来云。若使善恶无征,未洽斯义。且于公高门以待封,严母扫墓以望丧。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。如使仁而无报,奚为修善立名乎?斯径廷之辞也。」篇,“宋公”解释为:即宋景公,春秋时宋国国君,前516—前469年在位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春秋》论四-刘孝标中的「隐公三年」篇,“宋公”解释为:即宋穆公,宋国国君,名和,继其兄为国君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冬月,甲子,表首阳山东为寿陵。作终制曰:“礼,国君即位为椑:存不忘亡也。昔尧葬穀林,通树之;禹葬会稽,农不易亩。故葬于山林,则合乎山林;封树之制,非上古也,吾无取焉。寿陵因山为体,无为封树;无立寝殿、造园邑、通神道。夫葬也者,藏也,欲人之不得见也。骨无痛痒之知,冢非栖神之宅。礼不墓祭,欲存亡之不黩也。为棺椁足以朽骨,衣衾足以朽肉而已。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,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。无施苇炭;无藏金银铜铁,以瓦器:合古涂车、刍灵之义。棺但漆际会过。饭含无以珠玉,无施珠襦玉匣:诸愚俗所为也。季孙以玙璠敛,孔子历级而救之,譬之‘暴骸中原’。宋公厚葬,君子谓华元、乐莒不臣,以为弃君于恶。汉文帝之不发,霸陵无求也;光武之掘,原陵封树也。霸陵之完,功在释之;原陵之掘,罪在明帝。是释之忠以利君,明帝爱以害亲也。忠臣孝子,宜思仲尼、丘明、释之之言,鉴华元、乐莒、明帝之戒;存于所以安君定亲,使魂灵万载无危:斯则贤圣之忠孝矣。自古及今,未有不亡之国,亦无不掘之墓也。丧乱以来,汉氏诸陵无不发掘;至乃烧取玉匣金缕,骸骨并尽,是焚如之刑:岂不重痛哉!祸由乎厚葬封树。‘桑、霍为我戒’,不亦明乎?其皇后及贵人以下,不随王之国者,有终没皆葬涧西;前又以表其处矣。盖舜葬苍梧,妃不从;延陵葬子,远在嬴、博。魂而有灵,无不之也;涧之间,不足为远。若违今诏,妄有所变改造施;吾为戮尸地下,戮而重戮,死而重死。臣子为蔑死君父,不忠不孝;使死者有知,将不福汝!其以此诏藏之宗庙,副在尚书、秘书、府。”是月,孙权复叛。复郢州为荆州。帝自许昌南征,诸军兵并进。权临江拒守。月,辛丑,行幸宛。庚申晦,日有食之。是岁,穿灵芝池。」篇,“宋公”解释为:指宋文公(?—前 588)。名鲍革。春秋时宋国国君,前 610 至前 588 年在位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八《宋微子世家》。华元:春秋时宋国大夫。乐莒:宋国官员。宋文公死,华元与乐莒主办丧事,实行厚葬,受到《左传》作者的严厉批评,认为他们“不臣”(不尽臣职),是“弃君于恶”(把国君置于作恶的境地)。事见《左传》成公二年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