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夙兴的解释

夙兴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礼记》昏义中的「夙兴,妇沐浴以俟见;质明,赞见妇于舅姑,妇执笲、枣、栗、段修以见,赞醴妇,妇祭脯醢,祭醴,成妇礼也。舅姑入室,妇以特豚馈,明妇顺也。厥明,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,奠酬。舅姑先降自西阶,妇降自阼阶,以著代也。」篇,“夙兴”解释为早起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诏-汉武帝中的「朕闻昔在唐、虞,画象而民不犯,日月所烛,罔不率俾。周之成、康,刑措不用,德及鸟兽,教通四海。海外肃慎,北发渠搜,氐羌来服。星辰不孛,日月不蚀;山陵不崩,川谷不塞;鳞凤在郊薮,河洛出图书。呜呼!何施而臻此乎?今朕获奉宗庙,夙兴以求,夜寐以思,若涉渊水,未知所济。猗欤伟欤!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,上参尧舜,下配三王!朕之不敏,不能远德,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。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,受策察问,咸以书对,著之于篇,朕亲览焉!」篇,“夙兴”解释为早起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中的「缢杀如意」篇,“夙兴”解释为很早起来。夙,早晨。兴,起来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女孝经》卷一中的「诸女曰:“若夫廉贞、孝义、事姑、敬夫,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妇从夫之令,可谓贤乎?”大家曰:“是何言与!是何言与!昔者周宣王(名静,厉王之子)晚朝,姜后(宣王后)脱簪珥(耳冠之饰)待罪(谓待王加之罪,姜后本无罪而云云者,欲以谏王之故也)于永巷(宫中狱名,后改为掖庭巷),宣王为之夙兴。汉成帝(名骜,元帝太子)命班婕妤(女官,班姬,左曹越骑班况之女)同辇,婕妤辞曰:‘妾闻三代(夏商周)明王皆有贤臣在侧,不闻与嬖女同乘。’成帝为之改容。楚庄王耽(酷奢也)于游畋(猎也),樊女乃不食野味,庄王感焉,为之罢猎。由是观之,天子有诤臣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;诸侯有诤臣,虽无道,不失其国;大夫有诤臣,虽无道,不失其家;士有诤友,则不离于令名;父有诤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;夫有诤妻,则身不入于非道。是以卫女矫齐桓公不听淫乐,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。故夫非道则谏之,从夫之令,又焉得为贤乎!《诗》云:‘猷之未远,是用大谏。’”」篇,“夙兴”解释为夙(sù)兴,早起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夙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