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傅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德行 第一中的「谢奕作剡令,有一老翁犯法,谢以醇酒罚之,乃至过醉而犹未已。太傅时年七八岁,著青布绔,在兄膝边坐,谏曰:“阿兄,老翁可念,何可作此!”奕于是改容曰:“阿奴欲放去邪?”遂遣之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指谢安(320—385),字安石。东晋著名政治家,有胆有识,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,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赏誉 第八中的「太傅府有三才:刘庆孙长才,潘阳仲大才,裴景声清才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指东海王司马越。司马越(?—311),字元超,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)人,“八王之乱”的参与者之一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情-宋玉中的「于是摇佩饰,鸣玉鸾,整衣服,敛容颜,顾女师,命太傅。欢情未接,将辞而去。迁延引身,不可亲附。似逝未行,中若相首,目略微眄,精彩相授,志态横出,不可胜记。意离未绝,神心怖覆,礼不遑讫,辞不及究,愿假须臾,神女称遽。徊肠伤气,颠倒失据。暗然而暝,忽不知处。情独私怀,谁者可语。惆怅垂涕,求之至曙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古代三公之一,亦指辅佐教育太子之官。此当指辅教女子之官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行状-任彦昇中的「武皇晏驾,寄深负图。公仰惟国典,俯遵遗托。俯擗天伦,踊绝于地。居处之节,复如居武穆之忧。圣主嗣兴,地居旦奭。有诏策授太傅,领司徒,余悉如故。坐而论道,动以观德。地尊礼绝,亲贤莫贰。又诏加公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,剑履上殿。萧傅之贤,曹马之亲,兼之者公也。复以申威重道,增崇德统,进督南徐州诸军事,余悉如故。并奏疏累上,身殁让存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位高,参预朝政,但不甚有实权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孙权攻江夏郡。太守文聘坚守,朝议欲发兵救之。帝曰:“权习水战,所以敢下船陆攻者,几掩不备也。今已与聘相持;夫攻守势倍,终不敢久也。”先时,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。禹到,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,权退走。辛巳,立皇子冏为清河王。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寇襄阳。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,斩霸。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。论功行赏各有差。冬月,清河王冏薨。月,以太尉钟繇为太傅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(大)将军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,没有固定职责,也不常设。地位在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之上,多由年高资深的官员担任。此次任命的列名,曹休不仅在曹真以及陈群、司马懿之前,而且在官位品级上也高于曹真,因为曹魏的大司马,要比大将军要高一级。明帝意图通过这样的安抚,使曹休当初未能进京当面接受文帝遗命的积怨得以消除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正始初,除尚书郎,迁黄门侍郎。时曹爽秉政,何晏为吏部尚书。嘏谓爽弟羲曰:“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,好利,不念务本。吾恐必先惑子兄弟,仁人将远,而朝政废矣。”晏等遂与嘏不平,因微事以免嘏官。起家拜荥阳太守,不行。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。曹爽诛,为河南尹,迁尚书。嘏常以为:“秦始罢侯置守;设官分职,不与古同。汉、魏因循,以至于今。然儒生学士,咸欲错综以代之礼;礼弘致远,不应时务;事与制违,名实未附。故历代而不至于治者,盖由是也。”欲大改定官制,依古正(本)今;遇帝室多难,未能革易。时论者议欲自伐吴,征献策各不同。诏以访嘏,嘏对曰:“昔夫差陵齐胜晋,威行中国,终祸姑苏;齐闵兼土拓境,辟地千里,身蹈颠覆:有始不必善终,古之明效也。孙权自破关羽并荆州之后,志盈欲满,凶宄已极;是以宣文侯深建宏图大举之策。今权已死,托孤于诸葛恪。若矫权苛暴,蠲其虐政,民免酷烈,偷安新惠,外内齐虑,有同舟之惧;虽不能终自保完,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。而议者或欲泛舟径济,横行江表,或欲道并进,攻其城垒;或欲大佃疆埸,观衅而动:诚皆取贼之常计也。然自治兵以来,出入载,非掩袭之军也。贼之为寇,几年矣,君臣伪立,吉凶共患,又丧其元帅,上下忧危;设令列船津要,坚城据险,横行之计,其殆难捷。惟进军大佃,最差完牢。(隐)兵出民表,寇抄不犯;坐食积谷,不烦运士;乘衅讨袭,无远劳费:此军之急务也。昔樊哙愿以万之众,横行匈奴,季布面折其短。今欲越长江,涉虏庭,亦向时之喻也。未若明法练士,措计于全胜之地;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,斯必然之数也。”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皇帝的辅导老师。地位尊崇,在三公之上,但无固定任务。司马宣王:即司马懿(公元 179—251)。字仲达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温县西)人。出身世代传习经学的官僚家族。历事曹操、曹丕、曹叡、曹芳四代,任大将军、太傅等职务。公元 249 年,起兵消灭曹爽集团,控制曹魏军政大权,为后来西晋的建立奠定基础。公元 264 年,其子司马昭受封为晋王,追尊他为宣王。西晋建立,又被追尊为宣帝。传见《晋书》卷一。司马懿本是魏臣,但是因他被追尊为帝,在西晋时撰写《三国志》的陈寿,就不便为他立传,所以本书没有司马懿的专传。凡提到他时,都称“司马宣王”。从事中郎:官名。太傅府的下属,负责参谋。傅嘏受曹爽集团排挤,司马懿却任命他为自己的下属,反映出当时政坛争夺的状况。从此傅嘏便积极支持司马氏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年,先主克蜀,以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先主为汉中王,靖为太傅。及即尊号,策靖曰:“朕获奉洪业,君临万国;夙宵惶惶,惧不能绥。‘百姓不亲,品不逊,汝作司徒;其敬敷教,教在宽。’君其勖哉!秉德无怠,称朕意焉。”靖虽年逾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。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。章武年卒。子钦,先靖夭没。钦子游,景耀中为尚书。始,靖兄事颍川陈纪,与陈郡袁涣、平原华歆、东海王朗等亲善。歆、朗及纪子群,魏初为公辅大臣;咸与靖书,申陈旧好,情义款至。文多,故不载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君主的辅导老师。地位尊崇,在三公之上,但是没有实际任务和权力。不常设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孙破虏讨逆传中的「策字伯符。坚初兴义兵,策将母,徙居舒。与周瑜相友,收合士大夫;江、淮间人咸向之。坚薨,还葬曲阿;已,乃渡江居江都。徐州牧陶谦深忌策。策舅吴景,时为丹杨太守;策乃载母,徙曲阿,与吕范、孙河俱就景,因缘召募得数百人。兴平元年,从袁术。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。太傅马日!仗节安集关东;在寿春以礼辟策,表拜怀义校尉。术大将乔蕤、张勋,皆倾心敬焉。术常叹曰:“使术有子如孙郎,死复何恨!”策骑士有罪,逃入术营,隐于内厩;策指使人就斩之,讫,诣术谢。术曰:“兵人好叛,当共疾之!何为谢也?”由是军中益畏惮之。术初许策为江太守,已而更用丹杨陈纪。后术欲攻徐州,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万斛;康不与,术大怒。策昔曾诣康,康不见;使主簿接之,策尝衔恨。术遣策攻康,谓曰:“前错用陈纪,每恨本意不遂。今若得康,庐江,真卿有也!”策攻康,拔之;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,策益失望。先是,刘繇为扬州刺史,州旧治寿春。寿春,术已据之;繇乃渡江,治曲阿。时吴景尚在丹杨,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;繇至,皆迫逐之。景、贲退舍历阳。繇遣樊能、于麋(陈横屯江津)屯横江,张英屯当利口,以拒术。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,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;与贲共将兵击英等,连年不克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皇帝的辅导老师。地位尊崇,在三公之上,但无固定任务。马日(mí)!(dī):事见本书卷六《袁术传》裴注引《三辅决录注》、《献帝春秋》。仗节:持节。节是一种代表天子所授威权的器物,用竹和旄牛尾制成。安集:安抚。关东:地区名。当时称潼关或函谷关以东地区为关东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中的「朱治字君理,丹杨故鄣人也。初为县吏,后察孝廉,州辟从事。随孙坚征伐。中平年,拜司马。从讨长沙、零、桂等郡贼周朝、苏马等,有功,坚表治行都尉。从破董卓于阳人,入洛阳。表治行督军校尉,特将步骑,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。会坚薨,治扶翼策,依就袁术。后知术政德不立,乃劝策还平江东。时太傅马日!在寿春,辟治为掾。迁吴郡都尉。是时吴景已在丹杨,而策为术攻庐江;于是刘繇恐为袁、孙所并,遂构嫌隙。而策家门尽在州下,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,所以供奉辅护,甚有恩纪。治从钱唐欲进到吴,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。治与战,大破之。贡南就山贼严白虎。治遂入郡,领太守事。策既走刘繇,东定会稽。权年,治举为孝廉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皇帝的辅导老师。地位尊崇,在三公之上,但无固定任务。马日(mí)!(dī):事见本书卷六《袁术传》裴注引《三辅决录注》、《献帝春秋》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五子传中的「孙登字子高,权长子也。魏黄初年,以权为吴王;拜登东中郎将,封万户侯;登辞侯不受。是岁,立登为太子。选置师傅;铨简秀士,以为宾友。于是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以选入,侍讲诗书,出从骑射。权欲登读《汉书》,习知近代之事。以张昭有师法,重烦劳之;乃令休从昭受读,还以授登。登待接僚属,略用布衣之礼;与恪、休、谭等或同舆而载,或共帐而寐。太傅张温言于权曰:“夫中庶子官最亲密,切问近对:宜用俊德。”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。后又以庶子礼拘,复令整巾侍坐。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。以恪为左辅,休右弼;谭为辅正,表为翼正都尉:是为“友”。而谢景、范慎、刁玄、羊衜等,皆为宾客。于是东宫号为多士。权迁都建业;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,镇武昌,领宫、府留事。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官名。这里指太子太傅。太子的辅导老师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言语 第二中的「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,二门公甚相爱美。谢为太傅长史,被弹,王即取作长史,带晋陵郡。太傅已构嫌孝伯,不欲使其得谢,还取作咨议;外示絷维,而实以乖间之。及孝伯败后,太傅绕东府城行散,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。时谓谢曰:“王宁异谋,云是卿为其计。”谢曾无惧色,敛笏对曰:“乐彦辅有言:‘岂以五男易一女’。”太傅善其对,因举酒劝之,曰:“故自佳!故自佳!”」篇,“太傅”解释为:指司马道子。长史:官名,主管事务的长官,这里指任司马道子的骠骑长史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