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太牢的解释

太牢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幼学琼林》卷三-饮食中的「甘脆肥脓,命曰腐肠之药;羹梨含糗,难语太牢之滋。御食曰珍馐,白米曰玉粒。好酒曰青州从事,次酒曰平原督邮。鲁酒、茅柴,皆为薄酒;龙团、雀舌,尽是香茗。待人礼衰,曰醴酒不设;款客甚薄,曰脱粟相留。竹叶青、状元红,俱为美酒;葡萄绿、珍珠红,悉是香醪。五斗解酲,刘伶独溺于酒;两腋生风,卢仝偏嗜乎茶。茶曰酪奴,又曰瑞草;米曰白粲,又曰长腰。太羹玄酒,亦可荐馨;尘饭涂羹,焉能充饿。酒系杜康所造,腐乃淮南所为。僧谓鱼曰水梭花,僧谓鸡曰穿篱菜。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;扬汤止沸,不如去火抽薪。羔酒自劳,田家之乐;含哺鼓腹,盛世之风。人贪食曰徒餔餟,食不敬曰嗟来食。多食不厌,谓之饕餮之徒;见食垂涎,谓有欲炙之色。未获同食,曰向隅;谢人赐食,曰饱德。安步可以当车,晚食可以当肉。饮食贫难,曰半菽不饱;厚恩图报,曰每饭不忘。谢扰人曰兵厨之扰,谦待薄曰草具之陈。白饭青刍,待仆马之厚;炊金爨玉,谢款客之隆。家贫待客,但知抹月批风;冬月邀宾,乃云敲冰煮茗。君侧元臣,若作酒醴之麴蘖;朝中冢宰,若作和羹之盐梅。宰肉甚均,陈平见重于父老;戛羹示尽,邱嫂心厌乎汉高。毕卓为吏部而盗酒,逸兴太豪;越王爱士卒而投醪,战气百倍。惩羹吹齑,谓人惩前警后;酒囊饭袋,谓人少学多餐。隐逸之士,漱石枕流;沉湎之夫,藉糟枕曲。昏庸桀纣,胡为酒池肉林;苦学仲淹,惟有断齑画粥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《大戴礼记 ·曾子天圆》:“诸侯之祭,牲牛,曰太牢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太平广记》妖妄中的「岭南淫祀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时,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。有时只指牛一牲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王子渊中的「夫荷旃被毳者,难与道纯绵之丽密;羹藜唅糗者,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。今臣僻在西蜀,生于穷巷之中,长于蓬茨之下,无有游观广览之知,顾有至愚极陋之累,不足以塞厚望,应明旨。虽然,敢不略陈愚心而杼情素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时,牛、猪、羊三牲全备称太牢。此处指以牛、猪、羊为食的盛筵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韦弘嗣中的「今世之人,多不务经术,好玩博弈。废事弃业,忘寝与食,穷日尽明,继以脂烛。当其临局交争,雌雄未决,专精锐意,神迷体倦,人事旷而不修,宾旅阙而不接,虽有太牢之馔,《韶》《夏》之乐,不暇存也。至或赌及衣物,徙棋易行,廉耻之意弛,而忿戾之色发。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,所务不过方罫之间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盛牲的食器称牢,大的叫太牢。太牢盛三牲,因之把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、羊、豕三牲,叫太牢。此指宴会。馔:食品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夏月,扬兵河上。击绍仓亭军,破之。绍归,复收散卒,攻定诸叛郡县。月,公还许。绍之未破也,使刘备略汝南;汝南贼共都等应之。遣蔡扬击都,不利,为都所破。公南征备。备闻公自行,走奔刘表;都等皆散。年春正月,公军谯。令曰:“吾起义兵,为天下除暴乱。旧土人民,死丧略尽。国中终日行,不见所识,使吾凄怆伤怀!其举义兵以来,将士绝无后者,求其亲戚以后之;授土田,官给耕牛;置学师以教之。为存者立庙,使祀其先人。魂而有灵,吾百年之后何恨哉!”遂至浚仪,治睢阳渠;遣使以太牢祀桥玄。进军官渡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同时以牛、羊、猪三牲作为祭品,称为太牢。有时只用牛一牲做祭品也称太牢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中的「策薨,奔丧于吴。后权复征江夏,范与张昭留守。曹公至赤壁,与周瑜等俱拒破之。拜裨将军,领彭泽太守,以彭泽、柴桑、历(阳)陵为奉邑。刘备诣京见权,范密请留备。后迁平南将军,屯柴桑。权讨关羽,过范馆。谓曰:“昔早从卿言,无此劳也!今当上取之,卿为我守建业。”权破羽还,都武昌。拜范建威将军,封宛陵侯,领丹杨太守;治建业,督扶州以下至海。转以溧阳、怀安、宁国为奉邑。曹休、张辽、臧霸等来伐;范督徐盛、全琮、孙韶等,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。迁前将军,假节,改封南昌侯。时遭大风,船人覆溺,死者数千,还军。拜扬州牧。性好威仪。州民如陆逊、全琮及贵公子,皆修敬虔肃,不敢轻脱。其居处服饰,于时奢靡,然勤事奉法。故权悦其忠,不怪其侈。初,策使范典主财计。权时年少,私从有求;范必关白,不敢专许:当时以此见望。权守阳羡长,有所私用,策或料覆。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,使无谴问:权临时悦之。及后统事,以范忠诚,厚见信任;以谷能欺更簿书,不用也。黄武年,范迁大司马;印绶未下,疾卒。权素服举哀,遣使者追赠印绶。及还都建业,权过范墓,呼曰:“子衡!”言及流涕,祀以太牢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祭祀时以牛、羊、猪各一作祭品,称为太牢。是祭牲的最高规格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楼贺韦华传中的「时蔡颖亦在东宫,性好博弈。太子和以为无益,命曜论之。其辞曰: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,疾没世而名不称;故曰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”。是以古之志士,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立也,故勉精厉操,晨兴夜寐,不遑宁息;经之以岁月,累之以日力;若宁越之勤,董生之笃;渐渍德义之渊,栖迟道艺之域。且以西伯之圣,姬公之才;犹有日昃待旦之劳,故能隆兴周道,垂名亿载;况在臣庶,而可以已乎?历观古今立功名之士,皆有累积殊异之迹;劳身苦体,契阔勤思;平居不惰其业,穷困不易其素。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,而黄霸受道于囹圄;终有荣显之福,以成不朽之名。故山甫勤于夙夜,而吴汉不离公门:岂有游惰哉!今世之人,多不务经术;好玩博弈,废事弃业;忘寝与食,穷日尽明,继以脂烛。当其临局交争,雌雄未决;专精锐意,心劳体倦;人事旷而不修,宾旅阙而不接。虽有太牢之馔,《韶》、《夏》之乐,不暇存也。至或赌及衣物,徙棋易行;廉耻之意弛,而忿戾之色发。然其所志不出枰之上,所务不过方罣之间;胜敌无封爵之赏,获地无兼土之实。技非艺,用非经国。立身者不阶其术,征选者不由其道。求之于战阵,则非孙、吴之伦也;考之于道艺,则非孔氏之门也;以变诈为务,则非忠信之事也;以劫杀为名,则非仁者之意也。而空妨日废业,终无补益;是何异设木而击之,置石而投之哉!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,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;临事且犹旰食,而何博弈之足耽?夫然,故孝友之行立,贞纯之名彰也!方今大吴受命,海内未平;圣朝乾乾,务在得人;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,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;百行兼苞,文武并骛;博选良才,旌简髦俊;设程试之科,垂金爵之赏:诚千载之嘉会,百世之良遇也!当世之士,宜勉思至道,爱功惜力,以佐明时;使名书史籍,勋在盟府:乃君子之上务,当今之先急也!夫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?枯棋百孰与万人之将?衮龙之服,金石之乐,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。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而用之于诗书,是有颜、闵之志也;用之于智计,是有良、平之思也;用之于资货,是有猗顿之富也;用之于射、御,是有将帅之备也。如此,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!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牛、羊、猪三种肉类齐备的食物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山一经中的「凡西经之首,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,凡十九山,二千九百五十七里。华山冢也,其祠之礼:太牢。羭山神也,祠之用烛,斋百日以百牺,瘗用百瑜,汤其酒百樽,婴以百珪百璧。其余十七山之属,皆毛牷用一羊祠之。烛者,百草之未灰,白席采等纯之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天地,以牛、羊、猪三牲具备为太牢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山一经中的「凡薄山之首,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,凡十五山,六千六百七十里。历儿,冢也,其祠礼:毛,太牢之具,县以吉玉。其余十三山者,毛用一羊,县婴用桑封,瘗而不糈。桑封者,桑主也,方其下而锐其上,而中穿之加金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天地,以牛、羊、猪三牲具备为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五经中的「凡薄山之首,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,凡十六山,二千九百八十二里。升山,冢也,其祠礼:太牢,婴用吉玉。首山,[鬼申(半包围)]也,其祠用稌、黑牺太牢之具、糵酿;干儛,置鼓;婴用一璧。尸水,合天也,肥牲祠之;用一黑犬于上,用一雌鸡于下,刉一牝羊,献血。婴用吉玉,采之,飨之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七经中的「凡苦山之首,自休与之山至于大之山,凡十有九山,千一百八十四里。其十六神者,皆豕身而人面。其祠:毛牷用一羊羞,婴用一藻玉瘗。苦山、少室、太室皆冢也。其祠之:太牢之具,婴以吉玉。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,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齐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九经中的「凡岷山之首,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,凡十六山,三千五百里。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。其祠:毛用一雄鸡瘗,糈用稌。文山、勾、风雨、之山,是皆冢也。其祠之:羞酒,少牢具,婴毛一吉玉。熊山,席也。其祠:羞酒,太牢具,婴毛一璧。干儛,用兵以禳;祈,璆冕舞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俱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经中的「凡首阳山之首,自首山至于丙山,凡九山,二百六十七里。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。其祠之:毛用一雄鸡瘗,糈用五种之糈。堵山,冢也,其祠之:少牢具,羞酒祠,婴毛一璧瘗。騩山,帝也,其祠:羞酒,太牢具;合巫、祝二人儛,婴一璧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俱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一经中的「凡荆山之首,自翼望之山至于凡山,凡四十八山,三千七百三十二里。其神状皆彘身人首。其祠:毛用一雄鸡祈瘗,用一珪,糈用五种之精。禾山,帝也,其祠:太牢之具,羞瘗,倒毛;用一璧,牛无常。堵山、玉山,冢也,皆倒祠,羞毛少牢,婴毛吉玉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俱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5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二经中的「凡洞庭山之首,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,凡十五山,二千八百里。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。其祠:毛用一雄鸡、一牝豚刏,糈用稌。凡夫夫之山、即公之山、尧山、阳帝之山,皆冢也,其祠:皆肆瘗,祈用酒,毛用少牢,婴用一吉玉。洞庭、荣余山,神也,其祠:皆肆瘗,祈酒,太牢祠,婴用圭璧十五,五采惠之。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。 原文 »

〔16〕出自《庄子》外篇-至乐中的「颜渊东之齐,孔子有忧色。子贡下席而问曰:“小子敢问:回东之齐,夫子有忧色,何邪?”孔子曰:“善哉汝问。昔者管子有言,丘甚善之,曰‘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’夫若是者,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,夫不可损益。吾恐回与齐侯言尧、舜、黄帝之道,而重以燧人、神农之言。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,不得则惑,人惑则死。且女独不闻邪?昔者海鸟止于鲁郊,鲁侯御而觞之于庙,奏九韶以为乐,具太牢以为膳。鸟乃眩视忧悲,不敢食一脔,不敢饮一杯,三日而死。此以己养养鸟也,非以鸟养养鸟也。夫以鸟养养鸟者,宜栖之深林,游之坛陆,浮之江湖,食之鳅鲦,随行列而止,逶迤而处。彼唯人言之恶闻,奚以夫譊为乎!咸池九韶之乐,张之洞庭之野,鸟闻之而飞,兽闻之而走,鱼闻之而下入,人卒闻之,相与还而观之。鱼处水而生,人处水而死。彼必相与异,其好恶故异也。故先圣不一其能,不同其事。名止于实,义设于适,是之谓条达而福持。”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牛羊猪三牲皆备的最隆重的祭把规格,膳:饭食。 原文 »

〔17〕出自《道德经》目录中的「第20章 独异于人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代帝王祭祀时丰盛的筵席(有牛、羊、猪)。 原文 »

〔18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战国策》中的「颜斶说齐王」篇,“太牢”解释为古代帝王、诸侯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三牲齐备称太牢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俯仰